《万箭穿心》:李宝莉的人生悲剧到底是什么?

我看过的第一部方方作品改编的电影就是《万箭穿心》,这部中小成本制作的影片后来获奖无数,豆瓣评分8.6。方方是我喜欢的作家,她一向是冷静的,悲悯的,她的作品总是传递给人一种对生活的审视和冷眼旁观的态度,因为眼光毒辣老道,所以作品往往深刻而扎心。

《万箭穿心》讲述的是一个底层女人的生活悲剧,电影从李宝莉搬进新房说起。看电影的几年之前,我曾看过原著小说,小说也是从宝莉一家搬进新房开始写起,宝莉父亲说这个房子的风水不好,这好像没什么道理,但是宝莉的不幸也的确是从住进新房就拉开了序幕。丈夫出轨,下岗然后跳江,她靠做挑夫养活婆婆和儿子,最后儿子考上大学,宝莉以为苦尽甘来,可最后还是被婆婆和儿子赶出了家。

《万箭穿心》:李宝莉的人生悲剧到底是什么?

电影里李宝莉在丈夫去世前后性格有了很大的反差,总体上是影片开头在家人面前显得强势和不近人情,马学武死后,她好像忽然变成家里最弱势的一方,她把赚来的钱全部交给婆婆,自己要借给何嫂子钱还要征得婆婆同意,儿子对自己粗声大气,爱答不理,她也只能细声细气,小心翼翼,如果不是女主颜丙燕演技高超,可能会让人觉得女主前后性格反转太突兀,其实在小说里有一个关键的背景:宝莉在性格上多半继承了她母亲,她母亲一直教导她,生活就全凭自己硬气,无论物质条件怎样,自己首先得硬气,后来马学武死了,她母亲又告诉她今后全凭一个“忍”字,凡事都得忍。

也许是宝莉领会错了妈妈对“硬气”一词的解释。宝莉的硬气表现在婚姻里就是全部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老公和孩子,从来不懂得尊重,剧中有一个镜头,最后成了马学武提出离婚的导火索,马学武请搬家工人抽烟,宝莉大声呵斥着把烟抢了去,对搬家工人大声呵斥,怪人家踩脏了她的地板,马学武后来提出了离婚,她丝毫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而是一味跟闺蜜抱怨:你不知道啊,当初凭我的长相,追我的人排成排,我选了他这个乡下人他一辈子都应该感激我。此时的李宝莉还沉浸在曾经的优越感里不能自拔,殊不知,这个时候的马学武已经不是当年来自乡下的“凤凰男”,因为高学历被调到了厂办当主任,而且随着地位的变化已经悄悄生了异心。

《万箭穿心》:李宝莉的人生悲剧到底是什么?

对于女人来说,不幸的婚姻可以说是万恶之源,当然对男人也是。如果李宝莉的婚姻幸福,就不会有后面的十年辛劳的“扁担“生活,更不会在含辛茹苦培养儿子十八岁后还无家可归,但是李宝莉注定了婚姻不会幸福,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婚姻里两个人的相处方式也决定婚姻走向,李宝莉的强势咄咄逼人,爱丈夫却不会表达,从不顾及丈夫的面子和尊严,粗糙而不自知,这些都决定了李宝莉的婚姻不可能幸福,看到宝莉在丈夫跳江以后还强忍着没有掉一滴眼泪的时候,我一直在心里想,如果宝莉早点看到丈夫的变化,如果早点察觉自己和丈夫的差距,如果她稍微示弱,如果没有和丈夫说话时候的冷言冷语,夹枪带棒该多好,或者,丈夫提出离婚的时候离了也就是了,但是生活果真没那么多如果。

宝莉其实是善良的,但是善良也不能掩盖她对家人的恶。虽然,她原谅了出轨的丈夫,但是却采用了最愚蠢的方式,如果还爱他,为什么要用报警的方式让他颜面扫地,虽然婆婆来家里,经过一段不愉快最后还是宝莉张罗着搭床铺被,那么为什么要在婆婆刚进家门的时候摆臭脸说出那些不近人情的冷言冷语,后来你可以做“扁担“赚钱养家,和婆婆相依为命,但是却是在她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这些”恶“都是无法消除的,尽管你或许不是出自本心,或者你尽心尽力去弥补,但是已经无济于事,后来儿子小宝要赶宝莉出家门,她那么震惊却仍然没有流泪,在江边独坐的时候看到一群中学生在快乐地庆祝生日,你心里想的确是自己的儿子因为自己失败的婚姻而没有一天真正地快乐过,所以她想通了,为了儿子,她第二天跳着自己的家什离开了那个曾经给过她希望更给了她无数伤害的家。

《万箭穿心》:李宝莉的人生悲剧到底是什么?

的确,她曾经有多跋扈,后来就会有多隐忍。宝莉让我想起那种被压在巨石下面的野草,总是能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她说过的那句话我记忆犹新,闺蜜说她的新房子是“万箭穿心“,宝莉说:我还当那是”万丈光芒“呢,所以即使在儿子要和她断绝关系的时刻,她即使心疼得要裂开口子,可是观众绝不担心她会像马学武那样懦弱地跳了江。

其实方方的原著矛盾冲突更尖锐,电影已经做了弱化处理,所以电影也就有了些许的温情,特别是在最后,宝莉离开家的时候,那个一直喜欢她的建建开车来了,的确,离开这《万箭穿心》的地方,日子也许是另一种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