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农村好多家庭都没存粮,大家看法怎么样?

抛砖引玉者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家重大的安全问题,目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确实存在的普遍现象,过去农村家家户户存粮的习惯逐渐减少了,不过这与国家的政策调整不无关系。目前生活水平,大多数人的饮食习惯不同于以往了,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了,肉食类、奶类、水果类等高能量营养物质摄入的越来越多了,面食大米的摄入量较10年前有明显的减少。以目前国家对粮食的储备情况,对于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例如今年的新冠肺炎还是绰绰有余,这是之前国家紧抓粮食储备不放松的成果。但是我国存在人均耕地面积少,需求量大,近些年对国外进口依赖比较大的问题和隐患。近年来,国际形势日益紧张,美国针对中国不断挑起贸易战,尤为突出的是对大豆的加价和限制出口,中国为了应对挑战,将东北产水稻大省调整结构以大豆为主。未来的中美局势可能会更加紧张,国家定会调整战略,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储备粮食、藏粮于民才是我们打赢持久战的最佳保障!


最美乌拉特


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国家一直在鼓励农民种植粮食,玉米、小麦、水稻、大豆都有种植补贴,其中大豆补贴320元/亩,我们当地粮食种植补贴130元/亩,粮食有托市收购,有最低保护价收购。应该说国家对粮食生产是高度重视的。农村人没有存粮,不是没有人种粮,而是没有地方存粮,都是大面积规模种植,上百吨粮食往哪存,往哪里放?存粮在家里惹老鼠和蛇,也不方便。农村土地没有抛荒,而且是“香饽饽”,谁都抢着承包经营。

2019年度我国玉米总产量2.522亿吨,小麦总产量1350亿斤,水稻也在1300亿斤以上。2019年我国水稻谷库存1.3万亿吨,小麦库存1.3万亿吨。我们饿肚子了吗?没有嘛,土地撂荒了吗?没有嘛!农民还在种植粮食嘛,多种粮食,怎么“多”,有土地让农民多种吗?只有18亿亩耕地,年年都在种植,还有土地能让农民“多”种吗?我们粮食库存充足,供应宽松,价格平稳,已经饱腹无忧了。农民没有存粮必要了,存在家里不如存在国家仓库、企业仓库里,存在家里还要管理费用,还有耗损,直接卖掉省事。现在农村人从事农业的人是少数人,大部分人也是买粮吃了,买多了回来喂老鼠麻雀吗?还是吃多买多少,随吃随买,粮食又不供应紧张,干嘛要存粮?现在的农村不是过去的农村,现在的农业生产不是过去的农业生产方式了,现在的农民已经不用挥汗如雨,披星戴月,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现在农业是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了,在田野上见不到人影,并不代表没有人种植粮食了,相反,种植效率大大提高,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村不是好多人家没有存粮,而是全部没有存粮了,因为不用存粮,国家粮库给我们存粮了。我们小队1000亩土地,今年只有7户人家14个人在种植了,平均每户100多亩,全部机械化种植、收获,全年出勤日100天以内,其余265天赋闲在家,打麻将、干家务、跳跳舞,散散步,聊聊天,走走亲。去年水稻亩产1900斤,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前年水稻亩产1500斤,亩纯收入500元左右。去年小麦亩产1000斤,产值1000元,前年小麦市产700斤——800斤左右,亩产值500元——600元左右。农村现在都是楼房了,吊顶了,贴地板了,存粮粮食怎么上楼?每年都要晾晒4次,否则发霉发芽,一进一出,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更重要的是一对老夫妻在家根本无法晾晒,搬运,入仓,干不了这些活了。

现在的农民,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民了,都人过中年了,拈轻怕重了。农民既是农机手,又是机修师,既是农艺师,又是农场主了,年轻人不会干农业,也不愿干农业了。农民已洗净“泥腿子”,摘除麦草帽了,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农民大部分时间在田埂上闲庭信步,当“甩手掌柜”了。农村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崛起,担起粮食种植的责任,农业不需人,不用人了。国家每年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工作十分重视,购买农机有补贴,种植粮食有补贴,农田小水利改造有项目资金,每年下拨20亿元财政资金资金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和可靠有力支持。


长江三农


应该鼓励农民多种粮食,农村好多家庭都没存粮,大家看法怎么样?


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到有自己的想法。

其实,农民种粮与农村家庭没存粮没有什么关系。我就想问,农村种粮大户都存粮了吗?没种粮或者少种粮的没有粮食吃了吗?这样的驳论是不成立的。

我倒觉得,农民种不种庄稼与农民受益有直接关系。就好比方说,粮食作为食物原料,如果价格提不上去,农民种粮食养不了这个家庭,家庭要用钱的时候,没有钱,想改善生活没有钱,这样农民还会多种粮食吗?


你要想想这个问题,农民种植庄稼越多,农民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农业种植上,没有其他时间去打工赚钱了。因为农民种田都是不算自己的人工的,比如说,农民很高兴一亩水田产1000斤粮食,农民就觉得自己赚了1000多元,其实把自己人工算进去的话,不怎么赚钱了,农民是粮食的“免费劳力”。

如果农民外出打工,一天在200到300元之间还是好赚的,一天的工钱可以买两百多斤干稻谷,你说哪个划得来一些?


种粮不赚钱这是农民都心知肚明的,但是农民还是舍不得田地荒芜,或者有其他原因只能留在农村种庄稼,但凡有想法的农民都会选择打工赚钱养家提升生活水平。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我的家也是农村的,一个很直观的变化是这样的:我家有好几条装粮食而制作的柜子,一个柜格里面可以收纳400斤粮食,也就是过去人们说的一石(dan),以前的时候,家里的3条柜装满粮食后,外面还用尼龙的大袋子或者叫麻皮布袋装是几袋粮食,可现在呢?家里的几条柜子也空荡荡的,没有存粮。

其实,国家一直在鼓励农民多种粮食,这个怎么体现的呢?就是每年的各种惠农补贴,比如过去的玉米良种补贴、小麦良种补贴、现在的耕地力保护补贴、粮食收购价的最低保底价等等,这些举措都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可结果如何呢?

从我自己身边的情况来看,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并不高,种植粮食的面积减少了,即使现在还在种粮的农户也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温饱,而不像过去,种植那么多粮食是为了可以多卖一些钱。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发现,种植粮食获得的利润太少了,远远没有外出务工赚钱来的快。在农村,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辛苦种地一年,不如人家打工一月”,也就是打工一个月赚的钱可以购买种地一年获得的粮食,正是这种收益少的原因,才让很多农村家庭都放弃了种粮,自然家里就不会有存粮,都是算吃算购买现成的面粉、大米等。

这种家里没有存粮的情况放在平时真不觉得啥,但这次疫情让我思考的更多一点,如果疫情封村的时间更久一点,那么家里有存粮的起码饿不死,心里不慌,可这家里没有存粮的,购买的年货吃完了,外面的成品物资因为交通等原因进不来,那就开始慌了,特别是遇到战乱的话,似乎更能体现家有存粮的重要性,好在我们现在是和平年代,因此,要珍惜眼下的幸福生活。


洞察三农万象


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单纯靠鼓励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也出台了一些配套的鼓励政策,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小麦玉米等补贴,还有农机的扶持、土地深耕和化肥补贴等,但是这么一些利好政策,仍然无法调动农民种粮热情,原因在哪?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根源就是四个字“粮贱伤农”。

真正在农村种地的农民,都有笔明白账,种地的成本越来越高,而对应的粮价却一直比较稳定,数十年了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良种、播种、化肥、耕种、浇灌、收粮等各个环节的费用却大幅上涨,一亩地统算下来,风调雨顺的时候还能小有余富,也不过是三瓜两枣的收获,如果天气稍有不顺,或旱或涝,都会导致欠收赔本。这还是在不算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如果算上人工成本,根本就是赔钱的。

老百姓现在都会算账,出去打个工,一年下来还得剩个几万块,手里有个整钱儿,但要在家种地,真的没有任何希望,维持个开支平衡就不算了。即便不外出打工,在周边干个忙工,一天也得赚个百八十块,随便干几天就比种一亩地的收成高,而且还不需要任何成本。

中国的粮食发展,最终的目标还是走集化化、规模化的道路,控制成本,科学种田,丰产丰收,而单纯靠散户单打是根本行不通的,代价太大,附价值太低,这不是一个鼓励就能解决的问题。


元芳有看法


鼓励农民多种粮食这个没有错,第一是保证粮食的供应,第二是使土地最大的利用,但是以现在农民的实际情况来看,鼓励农民多种粮食显然有些不现实,因为当农民也需要钱,也要花费,也要养家糊口,而种粮食的经济效益又很少。

因此我认为应该鼓励农民多种那些收益好,产量稳定,销路广,受市场欢迎的水果蔬菜等,这样才能使农民的口袋慢慢的鼓起来!



但是如果鼓励农民多种粮食,怎么个鼓励法,第一是粮价一直很稳当,不可能出现大的波动,第二以现在的农村实际情况来看,每家每户也只有那几亩地,而粮食的利润又很低,即使再鼓励,农民也不可能种粮食发家致富的。

现在种粮食已经不是单单的解决温饱问题了,现在的农民观念也在变,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无法使年轻人重新回到庄稼地里种粮食!


再看看现在种地的都是些什么人,都是些老年人,妇女,他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种植庄稼,能挣个零花钱就很不错了!其实现在国家真的鼓励农民多种粮食,使土壤充分的利用起来,但是却没有经济效益,很难引起农民兴趣的。

现在农村也基本上不像从前那样在家里存粮食了,并不是说没有粮食,而是家里也没有了那些存粮食的容器和地方,更没有存粮食的必要了,现在的人饭量小,而且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一年吃不了多少面,吃完了,花点钱到面粉厂买一袋,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存粮食呢。


因此,我认为让农民种粮食发家致富不可取,还是要科学种植,利用知识致富,这样农民的日子才会过得红红火火,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还要有那些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人,农民的这条路也在不断地探索,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让农民多种植那些经济效益好的庄稼!


乡村小二哥


农村好多人家没有存粮,这不奇怪。现在的农民多数种玉米、小麦,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玉米己经不是口粮了,小麦加工还费事(有的也到加工厂加工自己吃),所以农民把自己种的粮食卖了,到粮店买大米白面以及自己喜欢吃的杂粮,故而很少存粮。农民种粮食应是大方向,但光鼓励是不凑效的,需要有能见实效的政策措施,需要有能落到实处的帮扶,否则,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回村种地的。


达旗老康


鼓励种粮食?

大方向看,国家层面说,粮食缺口日益扩大,以前是出口国,现在都要靠进口。

这个方向看确实鼓励生产,为维稳社会做贡献。

然而,现实残酷。粮食属于国家管控的战略物资,价格一直不高。

正常农民,按家庭算,我家三口,以前种七分田,一年收两季稻谷,大概700斤稻谷,也就是说平均一季稻谷350斤,那么就是说,7分田,350斤,一亩地就是500斤,2季是1000斤,

那是快20年的往事了,如今就算产量有所提高,算他1亩田能种800斤,2季1600斤,可是稻谷的价格,20年了,也就从1块多,涨到两块多。

你没种过田,不知道辛苦,六月天,几乎天天要去看田埂上有没有漏水,被龙虾,黄鳝打洞,水漏干,大夏天,一晒就枯死,

打药杀虫,撒石灰,请耕田师傅,收割,打稻子。

明说了,就是给我300一天我都不干,真的累,

那么收成,按金钱折算,1600斤稻谷,按单价2.5的高价来算,4000块,记着这是一年的收成。

小麦差不多一亩也是这个量,但价格更低,玉米同理。

那么,你说,这局面尴不尴尬,

我自己就是乡村人,现在在城市里,做的是休闲食品业务,一个月收入1万3,4000块,只是我十天的收入。

没存粮是普遍现象,因为没有种,没有种是因为不划算。

农村人就算进工厂,干一个月也有4-5千块的收入,买粮绰绰有余。

所以,要发展粮食,还是交给大农业公司,或者大承包商,几百亩大规模,统一管理的那种好

个人,小家庭式的种粮,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不靠谱!你说呢?



杨大师0108


必须是经济制度科学,在私有制下鼓励不了。市场经济最打击农业。单干都是死路一条。怎么鼓励?


用户3764447951070


现在多般留守老人或儿童,根本无法屯多少粮,年轻的都在外务工,要不以种果树为主。说实话现在丢荒的田地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假如种田国家也发工资,应该很快会复耕,个人觉得,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