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可以瞬间释放电,为什么不能把电鳗的放电原理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

鱼点汤圆


为什么不把电鳗的放电原理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其实题主在题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因为电鳗是瞬间放电,而不是持续放电,电鳗是一种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可放出高达300至800伏特的电压,而他的放电原理也是非常的简单,在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中生长着成千上万个由神经控制的肌肉薄片,类似于我们常见的小电容


每个这样的小电容仅能存储100毫伏左右的电压,但是却有近万个这样的电容,当神经系统传来信号时,便可以刺激离子流过肌肉薄片,所以电鳗可以发出几百伏特的电压,人类根据电鳗的放电原理,制作出来的东西就是电介质电池,但是新能源汽车的能源供给是强大的直流电,驱动电机使汽车运行起来,


电鳗虽然也能放出接近1安培的直流电流,但它放出的却是脉冲电流,一秒钟能放50个脉冲,放完之后需要休息才能进行下一次放电,所以完全依靠电鳗放电是不能给新能源汽车持续低供电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性能不够持久。毕竟你也没有见过哪个汽车在公路上跑跑停停的吧。


零维立方体


电鳗那点电都是一次性释放的,然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汽车不烧油弄这么个玩意儿,怕是连动都动不了,况且得车上得装多大个鱼箱养电鳗啊,那这车到底是拉人还是拉电鳗呢?

现在纯电新能源电车,都是用化学电池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是缓慢进行的,因此可以较长时间地为汽车共用电力,或者是用“超级电容”那样物理形式的电池,也能维持一段时间放电,而电鳗则不行,电鳗产生电力是因为体细胞特殊,可以控制体内带电离子的流动,使得身体两边有一定的电势差,在遇到危险或者捕猎的时候,可以迅速地将带电离子返回原本所在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一过性的电流,电鳗放电最多可以释放800V电力,但是却是一过性的,细胞要再次移动体内离子,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积累能量和离子。

电鳗这样的电力相比人类发明的各种能量获取方式,实在是太低端了。新能源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污染、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目前已经在逐步地扩大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系热能的应用,这些都可以持续地产生电力并网,送入千家万户,还有更科幻的新能源,比如可控核聚变,还有被称之为“第五能源”的节能技术 ,哪一个也比养电鳗强得多,目前虽然也有“养细菌”获取能源的技术,但是效率还很低,不足以应用于实际。用电鳗当电池驱动汽车,实在也不是好主意。

电鳗放电的原理,不管是从效率还是持续性,都比人类发明的电池、内燃机差得远,汽车是代步的工具,自然还是要考虑到稳定性的,生物能源目前不能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稳定。


来看世界呀


这是想做生物电池啊,可惜功率和持续时间达不到要求。想要驱动新能源汽车,参照混动轿车的标准,大致要驱动50kW的电动机才能满足低速行驶的要求。电鳗是由肌肉前体细胞转变而来组成放电器官,虽然平均放电电压高,可以达到300多伏,但释放的电流很微弱啊。


电鳗放电时的电流约1~2安培,而且是脉冲式的放电,也就是说大约提供1kW的瞬时放电而已。因放电的是细胞组成的器官,达不到燃料电池的持续能力,存在持续放电时电流还会下降的情况。电鳗每秒放电约50次,但连续放电10多秒就要休息才能恢复,恢复时间和能力还不一定。哪怕只把发电细胞以技术手段组成细胞发电团,怎样解决控制、生存和能量转换等问题是个大问题,还不如用内燃机。

不会直接用活电鳗吧?想要驱动新能源汽车,车上养的电鳗比车都要重很多倍,并且怎么听指挥进行放电都是个大问题。别人是一键启动,我们是坐电鳗旁呐喊助威,想想就醉了。



侣意


电压高能等于能量多?你小时候做的尖端放电实验怎么来你不知道?况且靠生物获得能量更是夸夸其谈,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为1%,而且电鳗是第二营养级,从太阳处获得能量不过万分之一左右,况且它又把多少能量用来放电呀?!唯有之法,还是太阳能电池板,不过都是大量投入,极少量回报!化石能源用完之日,便是混乱之时,便是开战之始!

对各种新能源的研究,不过是过于乐观!风能、水能,在我们能量占比中,不过九牛一毛;更别提氢能,多为石油催化脱氢而来;提及新燃料电池,大功率下,电池本身就是巨大耗能器件呀!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再提及各类新材料电池,真不能冠以节能之号,电能-化学能-电能的这一过程,简直就是让能量走向坟墓,能保全一半都是庆幸!所以,珍惜吧!正如《三体》推崇,可控核聚变,才是摆脱能源固限,扩张宇宙之法!


koswgd


以后汽车的油耗标准要改成每百公里消耗几条电鳗🐟了。


看不见自己的镜子


电鳗存储电的原理就是人类第一个电池的开端。


星球碰撞


你怎么不问太阳的核聚变原理应用到汽车上。怎么不问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转炭和氧气。


琼碧斯凯


电鳗:凭什么?


钠籣性急


原理不同,一个生物电一个物理怎么苟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