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的刀重82斤,呂布的戟只有40斤,為何關羽還打不過呂布?

jamie1987


《三國演義》中的名場面【三英戰呂布】,可謂劉關張三兄弟的成名之戰。在此之前,三人雖然征戰數年,但所交戰的對象不過是黃金烏合之眾,雖屢屢獲勝,但平淡無奇。此番與天下第一名將呂布交戰,且不落下風,著實令劉關張在十八路諸侯面大顯身手,從此三人威名大震。

縱觀《三國演義》全書,張飛張三爺應當是與呂布交手次數最多的名將,一共三次;而關二爺與呂布的交手,僅有虎牢關一次。欲比較關二爺和呂布,此次作戰的參考價值實際上是不大的。

且看原文中對於這一經典場面的描述:

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 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鬚,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鬥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 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裡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

從原文中,可以總結出這麼幾條有用的信息:

第一,張飛的戰力極高,但比起呂布而言,應當還差半檔。因為關羽同樣作為一位名將,對於二人的交手狀況看的很透徹,他既然選擇在此時上前幫忙,可見張飛已經逐漸落了下風,繼續放任他單打獨鬥,可能有危險。不過由於在交手中,考慮到呂布有赤兔馬這一天下第一神駒的輔助,張飛依舊能與呂布單獨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可見二人純實力的差距要比半檔更小一些。

第二,呂布的實力在劉關張聯手之下。原文交代,呂布面對三人的夾擊,左支右絀,已經顯露出來頹勢,好在他抓住了三人中最弱的點劉備,虛刺一招得以找到破綻,藉助赤兔馬的幫助得以脫身。

第三,要注意劉備的戰鬥力。劉備往往被認為是沒有戰鬥力的一個,但這實際上是錯覺,因為劉備在全書中大多數時間都是以一個主公的形象出現,且動不動就哭,所以讓人有了“劉備無能”的印象。在本段中,關二爺和張三爺合圍呂布,三十回合而未能分勝負,作者用“戰不倒呂布”來描述,顯然認為呂布還佔有一定優勢,至少可以從容應付。但劉備一上來,不一會便讓呂布左支右絀,可見,劉備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第四,團戰的效果不一定強於單幹。因為《三國演義》中武將的武器很重,慣性很大,加之馬匹不好控制,所以在團戰之時,不僅要關注對手,更要嚴防傷到自己人,因此在團戰中,每一位組團者反而不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

因此,從這些相信中,只能得到兩結論:

第一,張飛個人的戰力很強

第二,劉關張三人更多是靠默契來擊敗呂布。因為三人此時結義時間已久,且共同作戰百餘次,早已形成了默契。雖然在團戰中,個人的能力難以得到完全發揮,但憑藉形成的默契,可以彌補這一點。同樣的情形參照曹營六將戰呂布不能取勝,就是因為六人之間缺少默契,導致了聯手作戰反而不如許褚一人。

所以,此處並不能得出關羽打不過呂布的結論。

如果熟悉關二爺的交手事蹟,可以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面對名將,關二爺要麼是幾個回合便能斬殺對手於馬下,如顏良,文丑,華雄;一旦幾個回合不能取勝,關二爺便只能與對方達成平手,如夏侯惇,徐晃,龐德,黃忠。

從這裡,可以大概猜測,關二爺一般情況下,應當是憑藉氣勢和最初的幾招致命輸出,來奠定交手的走勢,一旦對方沒能抗住,那麼便只能自求多福;一旦對方抵擋住了這一波攻擊,則關二爺便再無其他制勝之法。

再進一步推測,關二爺之所以有超強的戰鬥力,可能是因為速度與力量結合得恰到好處,但招式方面略有不足。這是有依據的,但凡使用大刀者,都偏重於力量型,而在速度上沒有優勢,反應能力略慢,但關二爺的速度可謂是很快,比如誅殺顏良時,雖然藉助了赤兔馬,但就憑一刀下去,顏良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可見其速度之快。但在面對黃忠這種技巧加力量型之時,由於黃忠的技巧加持,其在六十歲的高齡居然能與關二爺大戰百餘回合。

可以說,關二爺這種類型,即使在進攻打不開局面之時,自保是綽綽有餘的。因此,關二爺在面對呂布之時,不一定會落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