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有絕招?良好家庭氛圍是前提,父母有效做榜樣

松哥是我們的鄰居,因為年長我幾歲,一直對我很是照顧,所以兩家關係一直不錯。他家孩子是我們小區裡面非常有名的“十項全能”,我一直想帶孩子去討教討教到底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他家孩子剛剛從省裡集訓回來,這個週末我們終於有時間聚了聚。

進了他們家,一股濃郁從學習氛圍撲面而來,不太寬敞的客廳中心設計成為了書架、分三個方向底下有三臺電腦。書架上擺著不同種類的書籍,其中一個書架上擺放了三層的各種獎盃,一看就是孩子的空間。環顧客廳,並沒有跟其他人家一樣有電視牆、茶几之類的必備擺設。

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有絕招?良好家庭氛圍是前提,父母有效做榜樣

我不禁好奇的問,“怎麼你們家沒有電視嗎?”松哥解釋說“因為家裡面積小,只有兩間房,所以一切佔空間的其他東西就都沒有佈置,而且孩子從小也就沒有看過電視,也習慣了。”我調侃他說“所以你養了個十項全能的學霸啊,看來你兩口子也不軟哪?”

他笑著解釋說“不讀書怎麼輔導孩子,我現在都輔導不了了,為了不讓孩子看不起,我報了個MBA,你嫂子報了個高級職稱,不能被時代拉下啊。”“這麼看來,培養娃得先培養好自己呢。”我說,“的確,這些年來我總結了三條,你只要照做,保證你家娃也成績也會穩步提升,而且保證孩子不逆反。”

第一、身教重於言教。

這個看似簡單,但是很多家長都做不到自律。頂多就是形式上晚上陪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在旁邊刷手機,而孩子就心裡不平衡:憑啥大人下班就能玩手機,而我就得寫作業,你越玩的專注,孩子的心就越野,趁你不注意的時候還偷偷瞄兩眼你在看什麼。

家長如果能放下手機,也認真拿出書來看,孩子的心才能靜下來認真學習,而且不會認為家長是雙重標準,只會教育他,對自己不要求。

培養孩子學習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習慣的養成,的確,家長一天工作完成很辛苦,回家還要做飯、收拾等等家務事必須做,而陪孩子學習就被視為苦差事。

網上曾有過“父親為了避免給孩子輔導作業寧願天天加班”的社會現象的報道。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家人再不進行分工合作,肯定孩子學習就被放了羊、更別說什麼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了。學習習慣不好的孩子,到了高年級肯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到時候想改就非常困難了。

家長應該把學習習慣的培養前置到幼兒園階段,每天靜下心來陪孩子做做手工、讀讀繪本,讓孩子形成良好的固定學習的意識,慢慢過渡到小學的時候就很容易接受了。

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有絕招?良好家庭氛圍是前提,父母有效做榜樣

第二、跟孩子平等交流。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態度不是平等而是高高在上,認為自己的經驗指導個孩子肯定是沒有問題,對孩子自己的主張認為是幼稚,剝奪了孩子犯錯誤的權利,養出只知道怎麼做,而並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做的孩子。

從小到大除了學習以外的任何事情都要聽爸媽的,包括跟他人的交流和接觸都是在父母的過濾下留下所謂“好孩子”,導致成年後成為“媽寶男”和“乖乖女”遇事不知道自己判斷,沒有處事判斷的標準,進而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手足無措。

面對孩子青春期的各種自己的想法強制打壓,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判斷孩子,孩子稍有異議和反抗就覺得挑戰了自己的威嚴而各種壓制,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加重。

對孩子不信任,窺探孩子的隱私,包括翻孩子的日記及跟蹤孩子的行蹤等等,激起孩子的情緒的不穩定後卻拒不認錯,讓親子關係逐步走向冷漠和疏離。

第三、有困難共同面對。

當孩子遇見困難的時候,很多家長意氣用事幸災樂禍的說“這回你知道了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怎麼告訴你來著,你就是不聽,這下活該。”這樣的話無形中就將孩子推得越來越遠。

家長要能平靜的對待孩子情緒的起伏,如果一件事情跟父母的選擇差距太大,可以協商解決出最佳方案,而不是意氣用事,讓本來就覺得無助的孩子不但要承受失敗帶來的沮喪。

家長的否定會導致他對自己能力的否定:我就是個這麼笨的人,我沒有辦法把事情做好,我就不白費力氣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越來越沒有信心、越來越退後、越來越畏懼犯錯誤。

孩子成績穩步提升有絕招?良好家庭氛圍是前提,父母有效做榜樣

孩子是需要歷練才能逐步長大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允許他自己判斷、自己選擇,如果出現了問題要自己學會調整。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調整好心態,平等的跟孩子交流幫助孩子渡過困難,逐步走向成熟。

父母要允許孩子摸索前行,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這樣才能讓孩子一步步獨立,而不是在家長離開他之後就沒有起碼的對事情的判斷能力。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