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的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较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窑。

开启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的磁州窑

磁州窑的匠师们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了具有水墨画风的白地黑绘装饰艺术,开启了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磁州窑品种诸多,以白地黑花(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流行的五大名(官)窑(汝、官、钧、哥、定)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由于磁州当地的瓷土含有少量的铁成分,经过高温烧成后胎体容易形成灰白或灰黄色。这对于持有“以白为美”审美观点的北方民众来讲,感到美中不足。磁州窑陶工们便巧妙地使用了白化妆的技法,使胎体形成白色的表面,制成了化妆白瓷。白化妆是一种古老的装饰技法,北朝的青瓷以及唐代黄釉瓷均使用了白化妆土。不过,利用白化妆技法生产化妆白瓷,磁州窑却是首次。磁州窑应用白化妆土并不仅局限于只是把胎体表面白化妆这一目的。而是作出胎体色与白化妆土的对比,将众多的装饰纹样表现在产品表面。在灰白色或灰黄色的胎体上施一层白化妆土,再以各种技法赋以纹样,施一层透明釉后烧成,这是磁州窑极具代表性的特征与技法。并由此产生出以黑白对比的白地黑剔花、白地黑花、黑地白花等装饰瓷器。磁州窑以简洁的黑白对比来表现世间的万物万象,其独特的装饰美同我国其他名窑如钧窑、汝窑、官窑、哥窑等主要以釉色装饰表现出的美不同,也有别于著名的定窑白瓷印花及耀州窑的青瓷刻花,其雄健豪放的装饰美唯磁州窑所独占鳌头。

磁州窑瓷器一直使用当地出产的大青土等原料制胎,各种原料经过加工后,再以陶轮手拉坯、印坯、粘接、或手捏等方法成型,再以各种技法装饰后,在馒头窑内一次烧制而成。

开启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先河的磁州窑


磁州窑系庞大黄河南北均有此类风格制品,清末民初,此窑大量生产青花制品,覆盖华北华南广大地区,兰花花碗、盘等用品。代表民间青花的盛世。现代已成为中国交啊大的瓷区之一,其产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具有极高的欣赏、收藏、使用价值。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于世,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刻、划、剔、填彩兼用,并且创造性地将中国绘画的技法,以图案的构成形式,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它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