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祕: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咱們中國人很喜歡說歷史,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歷史很牛。怎麼個牛法呢?首先是我們的歷史很悠久,再一個就是中國的歷史典籍很豐富、詳密。在這個世界上可能會有比我們歷史更加久遠的國家,但絕對沒有比我們歷史典籍更豐富的國家。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在浩如煙海的史書典籍中,最耀眼的無疑是被歷代奉為正宗的二十四史。所謂二十四史是從漢代到明代二十四部官方正史的合稱。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那咱就從它們的成書說起。

《史記》——今本史記的作者另有一人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共一百三十篇,司馬遷去世後遺失十篇(一說是司馬遷生前未完成),分別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禮書、樂書、兵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冊列傳、傅靳蒯成列傳。而這遺失的十篇皆由西漢成帝時的經學家褚少孫補全。在今本《史記》各篇中凡是帶有“褚先生曰”四個字的章節都是褚少孫補作的。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高鶚補《紅樓夢》40篇得以在其書作者處留名,而褚少孫補史記十篇有餘,除專門研究者外很少人知其功績。幸也!不幸!

《漢書》——因寫史而入獄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東漢明帝時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凡一百篇,十二本紀、七十傳、八表十志十,共八十萬字。與《史記》體例稍微不同的是,班固取消了“世家”,改“列傳”為“傳”,“書”改為“志”,這一變動為後代史書沿用。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由於《史記》內容只記載到漢武帝太初年間,當時有很多人為其續寫。班固的父親班彪也為《史記》續寫了八十篇,班彪死後班固繼其父著史。班固剛開始寫就被人告發私著國史被捕入獄,幸其弟班超上書明帝為其開脫。明帝便賞賜班固一些財物資他寫下去。班固也未能完成其書,六十一歲那年班固因罪入獄,死於獄中,後來班固的妹妹班昭續寫了八表也死了,最後班固的門生馬續補全天文志,《漢書》終於成書。

《後漢書》——體例的一大創新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後漢書》記述自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共195年間的歷史,作者是南北朝時期南朝宋人范曄。有一點需要注意,《後漢書》雖然記載事蹟早於《三國志》,但其成書時間卻晚於《三國志》,如果有人問兩者的時間早晚可要記清楚了。《後漢書》大體沿襲《史記》、《漢書》寫法,分為十紀、八十列傳以及八志。但有一重大不同是范曄根據東漢時獨特的朝代特點增加了《黨錮傳》、《宦臣傳》、《列女傳》是其一大創新。

《三國志》——二十四史評價最高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三國曆史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應該是最為人瞭解的一段歷史,作為這一時期最權威的正史,《三國志》自然有其特殊的歷史地位。《三國志》作者是西晉時期的陳壽,陳壽早年在蜀漢任職,受到宦官黃皓的排擠不得志,蜀漢滅亡後又到曹魏任職,後又經歷魏晉禪代可謂是切實經歷了三國的動亂與天下一統。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其實《三國志》原是三本書《魏書》、《蜀書》和《吳書》,三本書單獨流傳,到北宋時才將三本書合成一部。《三國志》以其嚴謹的寫作手法,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一部。

就以簡單的人物稱謂為例,在其他史書中人物一般固定一種稱謂,而在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根據人物的地位,所處時期採用不同的稱謂,如對劉備的稱謂,陳壽因以自己曾在蜀漢任職稱劉備為先主而不是漢昭烈的,也稱劉禪為後主。

二十四史從這裡說起——揭秘:二十四史成書背後的故事

再如曹操,因陳壽是站在曹魏為正統的立場作史,所以稱曹操為太祖,而在東漢名存的那一段時間內就改以曹操在東漢的官職曹公相稱。就最真實的記載歷史而言,陳壽的《三國志》無疑是二十四史中最到位的。

(文本有限,後續更新)一路證道,證歷史之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