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独有玉帽顶雕刻,集圆雕、透雕、平雕为一体,足见其高超玉雕技艺,您赞同吗?

玩古赏今


楼上原矿绿松石专家回答十分精彩,再多说就浪费读者时间了。在此表示赞同题主的观点并分享两件藏品。

镂雕玉帽顶,又称玉炉顶,是元代比较有特色的器型。具有典型金元特色的春水秋山题材的的玉炉顶一般多断为元代。明代传承元代,似乎也有类似玉雕件,印象中拍卖年鉴中有把玉炉顶断为明代的,有何根据,没有作过进一步研究。

藏品中有两件春水秋山玉炉顶,分享如下。第一件秋山炉顶,元的可能性较大。第二件春水炉顶,感觉明的可能性大些。也请玉友指正。

清代的小型摆件(图六、七),多少有点玉炉顶的影子,但性质作用则不同了。









卓然堂


元代玉器制作,在风格上传承于辽金,其风格粗犷,多以自然的山林、动物作为题材。在制作手法上,由于使用汉族工匠,所以宋代的玉雕技艺在元代玉器上也有一定的体现。深浮雕、镂空、圆雕并不是元代所独有,而是来自中原地区玉雕技法的传承。
&辽代春水秋山玉雕


元代玉器可以说是集辽金、宋代风格为一体的一个独特的存在,而实际上在北宋就完成了中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融合,中原文化玉雕题材以人物花卉为主,辽金玉器制作题材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精巧的镂雕、圆雕玉器,并非元代所独有。元代玉器只不过是宋辽玉器向明代玉器的一个过渡,并且其粗犷的风格影响到明代玉器的制作,形成了刚硬的“粗大明”风格。
&明代三层镂空雕

元代的玉器制作,总体上用料并不好,做工也不算精美,这跟草原民族不拘小节的性格有一定关系。这个时期的玉器多见留皮,细节处理不细致,也不像宋代喜欢细腻的白玉,青玉、青白玉也较为多见。所以从艺术观赏的角度看元代玉器,是不如宋代和明代玉器的,甚至是历代玉器制作上最没有亮点的,只是元代玉器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见证,存世量极少,反而凸显了它的价值。


&宋代绶带鸟花卉白玉镂空雕

元代玉器不注重观赏性,更注重实用性,所以炉顶和帽顶是元代玉器中比较常见的实用器,其中用料好,做工好的也是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是很多藏家垂青的对象,如果能拥有一枚,也是一件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


风云说收藏


我的宝货



白云在天天


你好!搞这类工艺性的工匠是令人尊重与佩服的,这类工艺性都是社会安定昌盛的标志与必然。各人各性我却是从不喜爱这些的。我喜爱的是质朴下正直雄渾大气的西安大雁塔,蒼凛挺然的山颠之青松,盘曲悠然的庙堂古柏。

谢谢!


琴音万古


谢谢!我是外行,让你失望了。


国泰我安1


蒙古族发迹于漠北,早期玉文化深受辽金等游牧民族传统的影响,喜用玛瑙、绿松石等色彩艳丽的材质,喜用玉皮俏色。入主中原后,受汉地玉文化的熏陶,注重闪石玉的使用,但多见青玉和杂色玉,白玉甚少。

元代玉雕工艺,秉承辽金写意奔放与宋代写实细腻两种不同的传统,并融汇西域琢玉工艺,形成了自身特色。如“多层镂雕”技法,虽源自宋金传统,但层次更加丰富多变,尤其在以莲鹭纹帽顶(明清时期多改作“炉顶”)为代表的立体镂雕作品中,花草翻转穿插,内外层次有时多达三四重,且叶面深凹、枝梗滚圆,其玲珑剔透的效果与写意奔放的意境,非宋金可比,而比之明代多层镂雕顶层的平面化处理又要生动灵气许多。又如“重刀”技法,常见使用于雁、鹿、螭等动物头颈、翅羽、肢体相接处,或者花叶与枝梗相连处,一刀下去,深深切入,仿佛想把彼此连接的部分断为两截,但强烈的层次感和律动感,却也由此产生。

元代玉器的器型与纹饰,同样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璧、环、各式写实的花鸟类佩饰、带板、带钩、文具、瓶、炉、杯以及各种圆雕动物等器类造型,“春水”、“秋山”、龙、螭、龟、花鸟、仿古等纹饰题材,这些宋金时期玉器的主要元素,依然在元代流行,只是面貌有所变化,至于玲珑剔透的帽顶、方形卧角的带板、连珠纹的边饰、螭龙脊线上的双线“冰纹”等,则完全是元代玉器新出现的元素。

元代玉器的新气象自然还包括“渎山大玉海”这样前所未见的鸿篇巨制。“渎山大玉海”系采用黑中夹青白的整块杂色玉料琢成,器呈瓮形,重约3500公斤,可贮酒30余石,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巨型玉作。该器于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琢成后,“敕置广寒殿”,用于宴请群臣时贮酒供饮,元亡后逐渐流落至西华门外真武庙,道人用以储菜。乾隆十年,以千金购得,命玉工“刮苔涤垢”后,又对原器上的13种海兽及波涛纹样进行细磨修琢。乾隆此举虽然破坏了大玉海的原有面目,但蒙古玉工高超精湛的琢玉技艺以及桀骜狂放的民族性格,仍然清晰可见。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对此文感兴趣,且您是收藏爱好人士, 请关注一下我!每日分享绿松石文玩知识!


原矿绿松石专家


好的元代玉雕帽顶极具收藏价值。关键还是看料,工。


高业皓


你很有见解,元代玉器再辽金玉器的基础上,创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玉器风格,在中国玉器史上是非常闪光的一页。元代玉器有粗有细,风格继承和发展了辽金玉器,由于元朝历来重视工匠,对于工匠的待遇很好,元代玉器透空镂雕技艺复杂高超,多层立体镂雕工艺在玉器制作中大量使用。比较有特点的就是玉炉顶。


藝術資訊


我认为,任何时期,都会有根据当朝的文化特征而涌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品。就玉雕,当代的文化崇尚、艺术崇尚、制作工艺、等等,每个时期都是不尽相同的,每个时期也都有精品、佳作,也有拙劣的制作。玉炉顶(或帽顶)出现在元代,确实是玉件儿的一种新创,其中不乏有制作精妙的,若都说是“技艺高超”,有些过。任何时期,精品佳作都是稀少的。


光明使者CQM


元代一大特色玉雕,大多数是精致的全景图,明代由于冕服的变化,遗留下来的多改做炉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