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太磨蹭?是這三個原因,你想到了嗎?

孩子做事磨蹭,做父母的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巴不得自己動手幫孩子把事做完,看孩子做事慢慢吞吞,很多父母都像是在受酷刑一樣,那麼對於孩子磨蹭的毛病到底應該怎麼引導孩子呢?

磨蹭帶給孩子的好處

人的行為中包含了我們的需求,當我們有一些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我們就會用一些軟抵抗的方式來反抗。孩子的磨蹭也許正是這種情況,換句話說:孩子的磨蹭帶給了孩子相當可觀的收益,這種收益的不斷強化,讓孩子不想磨蹭都難!


小明的媽媽是個教師,深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於是對小明的要求就相當嚴格。傍晚小明放學回來後就要開始做作業、練字、練琴等等,一直要做到晚上9點多才能勉強完成一天的任務。最近小明媽發現小明做作業的速度越來越慢,不僅如此,上廁所、洗澡的時間也越來越長了……


因為滿滿當當的安排,讓小明滋生了磨蹭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時間,家長們真的是巴不得孩子能夠一天二十四小時就一心撲在學習上,但是人終究不是機器,高強度的運轉終究不會讓孩子更優秀,而是讓孩子更去想辦法逃避,磨蹭可能就是孩子運用的一種方式。孩子磨蹭背後的潛臺詞是:“我需要自己可支配的時間。”


其實讓孩子高負荷學習的同時,也要給予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勞逸結合,才是更好的成長方式。如果孩子是一根皮筋,家長一味的拉伸而不知鬆手放鬆下,終究會讓孩子消極抵抗!

磨蹭背後是家長無盡的焦慮

有一次去朋友家做客,晚上9點半左右朋友的妻子開始叫孩子去洗漱準備睡覺,孩子只是簡單的“嗯”了一聲,並沒有任何行動。過了一會兒,又叫了一次,孩子還是如此,繼續玩手裡的手機。


第三次,朋友的妻子開始火了,聲音高了幾度,孩子才不願意地去廁所洗漱,沒想到孩子剛出來一會,我又聽到朋友的妻子在喊:“你就刷了牙,臉都不洗嗎?毛巾都不是溼的!”孩子又一步三晃地去洗了臉。孩子出來時,我看到孩子腳上還穿著鞋,估計等下又是一頓吼了。果不其然,這次我朋友都忍不住開始發飆了,孩子感覺到事態嚴重,才趕緊收拾好回床上睡覺了。


我在想這個孩子是真的磨蹭嗎?我想不是的,只是他平時的任何事都有母親在時時刻刻監督他、提醒他、嘮叨他,所以他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想這個時間要做什麼,他要做的只是觀察母親的臉色就好了。沒發脾氣說明事情還能託一下,發脾氣了說明要先做一些了,發大脾氣了說明事態緊急。


孩子完全根據母親的臉色來判斷這事是不是緊急的事,這也難怪孩子會磨蹭了。因為母親將自己的許多焦慮通過提醒、嘮叨的方式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孩子感覺到這種不自在也會用磨蹭的方式來化解。

孩子需要樹立正確的時間知覺

記得有一次和剛剛一年級的小表妹比賽,比賽的內容是誰能坐在椅子上10分鐘不離開就獎勵一顆糖。而當我們比賽開始後,表妹每過幾秒都要問我一句:“10分鐘到了嗎?”


這件事讓我印象深刻,由此我也想到了孩子磨蹭可能是他們對於時間概念的不清晰以及沒有時間的緊迫感。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於鐘錶雖然是十分喜歡,但是對於時間的長短他們並不是那麼清楚,時間的長度對於他們並不是很重要,所以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模糊,也是導致孩子磨蹭的重要原因。


時間知覺是人們對於時間長短的體驗。想讓孩子不磨蹭,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僅如此,還要讓孩子明白在規定時間內學會提高效率。我們可以用多個小時鐘擺放在家裡的各個位置,通過對時鐘的直接觀察、感受做事情時時間的流逝等等方式建立孩子的時間知覺。讓孩子在時間中感受到自己做事不磨蹭的成就感,從而改變磨蹭的習慣。


孩子做事太磨蹭?是這三個原因,你想到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