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的生痰,化痰,豁痰。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呢?

凌海影音


所謂的生痰、化痰、豁痰,都是治療痰症疾病的方法。生痰是脾虛生痰,是脾氣虛弱,健運失施,不能正常運化水溼,導致水溼內阻,停滯於中焦,聚溼生痰。中醫學常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之說,治療上補脾益氣,健脾利溼。化痰多適用於肺部有痰的病症;滌痰多用於中風痰迷心竅等症;豁痰是將體內的痰飲祛除。痰是體內水津不歸正化所形成的病理產物。它既是病理變化的產物,又是導致疾病的原因之一。痰的形成途徑,1.外感六淫,阻礙氣化,津液凝結為痰;2.七情內傷,鬱結不暢,氣不布津,液聚為痰;3.飲食不節,襯食肥甘酒醴,積溼生痰;4.勞欲體虛,脾腎虧虛,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化為痰濁。痰的產生,生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有關。肺居上焦,主治節,敷布津液。如肺氣鬱,治節無權,則津液停聚而成痰。脾居中焦,主運化,升清降濁。若脾可健,則津液停積而生痰。腎處下焦,屬水,職司開合,蒸化排洩。若火衰水虧,蒸化無權,津液亦可轉化為痰。痰成之後,留於體內,隨氣升降,無處不到,或阻於肺,或停於胃,或蒙心竅,或鬱於肝,或動於腎,或流竄經絡而變生諸證。


郭偉峰23


中醫中的生痰,化痰,豁痰。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呢?

生痰、化痰和豁痰,分別描述的是藥物和食物對人體的影響和藥物對人體的治療作用,是中醫在診療疾病和治療疾病遣方用藥的術語。

下面就給大家一一進行解讀:

生痰

生痰,是對人體病理變化的一種描述。中醫認為,痰溼,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水溼在體內停留所釀生的病理產物,這種痰溼生成的過程,就是生痰。生痰的原由,一般有以下幾種:

1.不良飲食習慣傷害脾胃,脾胃受損而釀溼生痰。

中醫認為,人體內主管水液代謝的,主要是脾和腎,脾的作用,是將人體飲入的水分,吸收進入人體,並通過脾的升清作用,向全身佈散,發揮滋潤、濡養作用。經過身體各個部位利用之後,攜帶了大量代謝廢物的水液,也就是濁水,會下注入腎中,經過腎的分清泌濁,轉變為尿液排出體外。

當總是吃生冷食物,或者總是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暴飲暴食,導致脾的運化負擔過重的時候,脾胃的功能就會出現異常,導致不能有效的將水液佈散到全身,就會在體內停滯,從而形成痰飲。

2.一些食物、藥物會生痰

反過來說,一些食物和藥物,食用不當,也有生痰的可能。比如肥甘厚味,豬牛羊肉的肥肉、脂肪吃得太多,就容易生痰。

對於一些藥物,比如人參、阿膠,這類滋補的中藥,吃得太多,也有生痰的可能。

化痰

所謂的化痰,是指的藥物、食物可以消除身體內痰溼的養生保健作用。

化痰的藥,可分為清化熱痰藥和溫化寒痰藥。

清化熱痰藥,藥性寒涼,如川貝母、浙貝母、瓜蔞、竹茹、竹瀝、天竺黃、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海帶、黃藥子、瓦楞子、礞石等,食物中的荸薺、雪梨、蓮藕、薏苡仁等。

溫化寒痰藥,藥性溫熱,如陳皮、半夏、天南星、白芥子、皂莢、貓爪草等,食物中的白蘿蔔等。

清化熱痰藥,用於表現為咳嗽痰多色黃、黏稠者,或者表現為體型肥胖、皮膚油膩、性格暴躁、平時較怕熱的人的服用;

溫化寒痰藥,適用於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質地清稀,或者表現為體型偏胖,但性格內向,平時較怕冷的人服用。

豁痰

豁痰藥與化痰藥的區別,其實並不算太大,如果非要說區別的話,豁痰的藥,藥力更猛,而且會有行氣的作用,能夠將阻塞經絡氣血流通的痰濁衝開,然後化解掉。這樣的藥物,如白芥子、膽南星、竹瀝、石菖蒲等。


橘井主人說健康


生痰,化痰、豁痰,是中醫治療的三個步驟。中醫認為體內生痰,就需要化痰治療,達到豁達通常。中醫治療的目的就是,體內生痰,阻塞氣道,就要採用化痰療法,使經絡氣血運行通暢。所以說生痰是病因,化痰是方法,目的是豁痰(就是把痰阻塞的通道打開—-就叫豁痰)

生痰是病因;化痰是方法;豁痰是把阻塞的通道打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