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導致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

除了瘟疫,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戰爭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但不是一戰和二戰,因為在我看來,其對世界格局的改變依然有限,這兩次世界大戰,是工業化之後資本主義強國之間為了進一步爭奪全球利益,以及輸出過剩產能,導致利益分配不均引起的戰爭,其結果也沒有改變這些國家主導世界的現實,並未塑造出影響地球格局的新興力量。


我要講的改變世界格局的這場戰爭,是朝鮮戰爭。你沒看錯,就是1950年中國參戰的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距今已經有70年了,為什麼要從朝鮮戰爭說起呢,因為如今的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以及諸多的發達國家涉中國的政治決策、中美等大國關係,跟朝鮮戰爭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朝鮮戰爭,導致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


朝鮮戰爭整整打了三年,中國用小米加步槍將美國為首的現代化聯合國軍擊退到了三八線,並最終簽訂停戰協議。


這場戰爭是中國融入和影響世界的開端,因為自鴉片戰爭開始的一百年裡,中國基本都是被幾個工業強國按在中國自己的土地上反覆摩擦,自己命運都無法主宰,就談不上影響世界了。

朝鮮戰爭的結果就是,讓當時重工業可以說稱霸半個地球的蘇聯,不再覬覦中國東北,開始平等的看待中國,從而幫助中國進行工業化改造,以贏得中國在美蘇對抗當中對蘇聯的支持。這是中國工業化的起步階段。


朝鮮戰爭也使得聯合國這個成立並不久,被認為是戰後新秩序,美國為之十分驕傲,凡事都想管一下的新型國際權力機構,有了敬畏之心,不再那麼輕易的就授權他國去攻擊另一個國家。

朝鮮戰爭的影響持續了很多年,後來的越南南北戰爭,美國1961年直接參戰,幫助南越政權反攻北越,但當時中國提出了警告,如果美國越過17度線,中國就會出兵。


後來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由於朝鮮戰爭在前,美國不可能無視中國的警告,致使無法在越南17度線以北進行全面的軍事行動,越南戰爭進入了長達15年的消耗戰。


越南戰爭的後果是,美國開始在美蘇爭霸當中處於下風,公眾債務增加,需要加大貨幣投放來維持經濟,在1971年的時候,尼克松不得不宣佈放棄美元跟黃金的固定兌換比例(否則全球各國會拿著美元換走所有美國的黃金儲備),美元匯率自由浮動,也就是美元開始大幅貶值,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從1971年至1980年,上漲了20倍。

朝鮮戰爭,導致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


這場戰爭最終以美國的失敗撤退,北越統一南越而告終。


也正是由於朝鮮戰爭中國所發揮的作用,使得全世界看到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沒有中國的參與,無論你是朝鮮半島的問題,還是中南半島的問題,甚至整個亞洲的地緣政治格局,不可能像西方世界預期的那樣解決,就算聯合國,也不好使。


也就是說,聯合國沒有中國,至少亞洲一些問題就沒法只按照西方國家的需求來解決,當時作為代表全球“正義”的聯合國,就失去了存在感和權威。這給中國進入聯合國創造了客觀條件。


1971年7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秘密訪華。到了10月25日,第26屆聯大,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


在美蘇爭霸當中,中國倒向任何一方,都會對整個形勢產生決定性影響,美國需要拉攏中國來對抗蘇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關係升溫。


也正是由於中國跟美國關係的升溫,使得蘇聯在冷戰時期的壓力倍增,不得不投入更大的成本,尋求更加具有亞洲影響力的地緣政治目標,控制亞歐通道,給中國實施東西壓制,於是1979年入侵跟中國相鄰的阿富汗(當時中國西北邊陲,除了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其他國家全部是蘇聯加盟共和國),最終深陷其中,給後來的解體埋下了隱患。


1989年2月15日,蘇聯撤出了在阿富汗作戰的全部軍隊。就在蘇聯結束阿富汗戰爭兩年後的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

朝鮮戰爭,導致當今世界地緣政治格局!


蘇聯解體意味著美國不再需要中國作為對抗蘇聯的東方前沿陣地,而已經改革開放,經濟高速發展,且很多問題都要自己做主的中國,被美國視為新的地緣政治挑戰。


於是,朝鮮戰爭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正好被美國再次利用。因為正是由於朝鮮戰爭的爆發,中國失去了解放臺灣的機會(很多人認為就算沒有朝鮮戰爭,中國那會想解放臺灣也不易,我覺得這是低估了那一代政治家的意志),所以蘇聯解體之後,臺灣問題再次成了美國刺激中國,並尋求各國支持來遏制中國的新的機會。


於是,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直接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三年後的1999年,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軍精確轟炸。2001年4月中國飛行員王偉因起飛攔截美軍機偵察,被撞入南海,失蹤。各種涉中國領土、宗教等事件,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被美國加以渲染和利用的。


上一篇講過瘟疫對世界格局的影響;下一篇分析中美關係第二次轉折點是什麼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