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说医生苦医生累,但每年还是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还那么高?

我说精神


医学分数高?你去对比一下同级别的学校,分数都在中等,地方学校还偏低,有些省还出来个贫困基层定向培训,就是考不起大学的,你来读书不要学费,还给生活费,毕业去基层上班,编制内的,可想医生有多缺,基层有多缺医生,现在每年高考医学类的有多少学校生源不足,哪些认为医生如何如何好的,其实完全可以建议家属及子女去学嘛,这样地位有了,钱有了,名誉也有了,生病还不求人,还有人不是说现在医生都是仪器设备看病,没有这些什么都不会,其实也可以自己百度吗!疾病一目了然,检验有单独检验机构,自己去做,完全可以自己看病嘛,现在医生都是黑心医生,自己看病不求人,世界多和平,


残风62102943


你好,以我在三甲医院工作五年的体验,发表一下我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首先,学医确实是一条很辛苦的道路。

从高考来看,普通的二本医学院录取分数一般都超过一本分数线了,一本的医学院分数就更高了,至于协和、华西等全国有名的医学院,录取分数就更高了。

经过一番努力考上医学院后,等待你的将是比高中三年复习更苦的学习。一般的本科学制都是四年,由于医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过多,一般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制都是五年。五年时间内要精修三十多门课程,其中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教材,动辄上千页,而作为医学生,书中的内容必须全部要求掌握,考试也没有重点,因为病人生病从来没有重点。

有很多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经可以盈利了,但是医学生却是一直付出,没有收获。一般学校会安排最后一年在医院实习,实习期间,没有工资,没有收入,生活费自理,甚至还要交实习的费用。

现在医生就业形势严峻,本科毕业几乎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只能去乡镇卫生院或其他保健单位。想要留在三甲医院或稍大的医院,必须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对大多数医学生来说,考研是必经之路。

考研的艰辛堪比高考,考上之后又是三年学习。很多医学生经着白天临床经验学习+晚上科研保证毕业的日子。期间也是几乎没有收入,有的学校政策较好,会有微薄的生活补贴。

现在很多大型三甲医院招聘都要求博士,所以很多同学会接着继续读博。等到博士毕业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30岁左右了,有的甚至连对象都没有,有的已经结婚,并且已有子女,但是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无法养活自己的家庭。

大家总是觉得医生是高薪行业,高年资医生可能会有一些讲课和科研等额外收入,然而年轻医生收入,也是很普通的,加上他们他们已经到了而立之年,有房贷车贷,还要养孩子,正是需要花费的时候。

工作后的医生更辛苦,上不尽的夜班,做不完的手术,基本上大部分医生都面临过度劳累,很多医生自己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况。一年到头,总是要心系医院,别人放假出去游玩的时候,医生也必须值班。日日如此,年年如此,直到退休。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争先恐后当医生呢?医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靠自己能力吃饭的行业。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通过学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人,大有人在。对于医生这个行业来说要相对公平许多,只要你有能力,即使你是穷苦出身、草根出身、农民出身,也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博取自己的未来。

其次,医生的收入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属于中等偏高的水平。以非北上广的一线城市为例,普通的年轻医生收入能维持在10,000以上,但是同等资历的其他行业从业者,收入基本都在五到八千左右。

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原因,医生是一项特别稳定的工作,许多行业都会面临着失业的困扰,然后医生却不会。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医生从来都不会失业,只要你有技术,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失业。AI可以取代很多,但是无法取代医生。

所以,纵然医学院不好考,学医之路非常辛苦,还是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选择从医之路。


重症医生王婵


读医科大学辛苦,不是一般的辛苦。当医生累,辛苦,有风险,成名的医生收入稳定。我的小孩是学医的,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本科5年,硕士3年,博士3年,博士后1年,进修1年,共13年,读书都要读到三十多岁,可以想像考硕考博之艰辛,专业学习,外语学习,撰写论文,技能训练,真是的刻苦钻研,经常一个人穿大衣在教室看书至深夜,那种精神让父母感动、心痛。工作后,仍然坚持不断的学习,发表论文五、六十篇,有许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的论文影响因子达5.0以上; 有多项科研项目,其中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工作是那样的敬业,那样认真,那样一丝不苟,不是一般的辛苦、一般的累,这是常人理解不到的。照顾不了家庭、照顾不到小孩,下午下班后就钻到书房里,每天还坚持写几百字的工作日志。我从事教育与管理四十多年,很少看到像我小孩这样敬业的、这样有责任感的、这样有事业心的。我不希望孙子再学医,我担心儿子的身体问题。如果你选择学医,就不怕苦不怕累,有良好心理素质,有坚强的毅力,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用户60807469918


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居高不下,无外乎几点原因。

不过医生苦累也是公认的。

我高中一位同班的朋友,高考成绩非常好,考上了湖南的一座医学高校。

自从他读了医学,我就一次没用见过他。寒暑假也就回来几天,我们问干啥去,他说,学习呀,一大推需要记得背的理解的。

每次打电话的时候,也都是自习中。

用他的话讲:“要么彻底放弃医学,要么对待人的身体就要慎之又慎,马虎不得。”


1、救死扶伤,需要优中选优

我们可以观察,周围好的医学院在同等批次内分数都是很高的。

这是因为考生众多,而考试的成绩就能够说明考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强。

通过高分入选那些医学生,他们对于各种医学技术,医学概念都会有更加通透的理解。

毕竟以后都是要在人身上作业的,一定要选拔出高层次的学生。

2、对医学专业了解不深

还有一部分人只看到了医生的光环,他们救死扶伤,社会地位高。

自己的孩子从医之后,家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不需要找大夫了,自己孩子就能治疗。


出于这种情况,孩子们在内心觉得也不错,于是就顺从了父母的意愿从医。

可当他们读医之后发现,此事并不简单。

3、稳定,好就业

现在有些医院虽然都是合同制,但是现实是没有特别违法违纪,医院是不会辞退的。

这其实和铁饭碗也没有什么区别,出于对稳定的追求,很多人毅然从医。

而且现在人口老年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医疗康复,医疗保健,这都让学医的人员能够更好就业。

不可否认的是,当你从医的年份越久,那么自身积累的经验就会越多,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值钱”,越来越吃香。

4、有成就感,使命感

少部分人在年纪小的时候,处于家庭的变故,让他们在心底里早已扎下了从医的种子。


不为任何功利,只想救死扶伤,处于这种使命感,他们毅然从医。

我身边有个朋友,家里三代都是赤脚医生,家里面也有许多的医学书籍。

随着周围被书包围,孩子从小也养成了读医学书的兴趣,长大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其实不论对于医生,还是其他职业,但凡普遍高薪资的情况下,必然付出极高的辛劳。

我们这有个省级三甲医院护士,刚毕业两年每个月能拿7000多块钱,但是她跟我说,上班的时间不闲着,每天两三万步很正常。

工作量也是十分的巨大,所以大家对待医生,护士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毕竟他们不是服务类人员,只要能把病治好,不要苛求他们的态度。


我是小凌子


小凌子悟职场


医生的苦与累,是每个医护人员的由衷感受。从进入医学院开始,医学生的就开始了这个过程,学习时间长,本科五年硕士三年还要有规培;训练技能多,各种医疗器械手术刀毕业生未必有多么熟练,但总要会用吧;背记内容多,生理生化药理病理多的一塌糊涂;从业之后每天看着患者各种表情自己还要喜怒不形于色不乱于心和颜悦色态度诚恳,然后还有各种加班值班……如果遇到复杂手术时间长的多达七八个小时在手术室内吃两次饭……说的好象我也是医生一样,呵呵。

这么苦这么累高分考生还趋之若鹜,他们智商有问题?别乱猜,他们智商没问题,看不懂这个问题的人,智商还需要培养。医生学习苦工作累,但是他们回报高啊!医生的收入是多少,一般人你没法知道的。公立医院都是事业单位,但是经费来源一般都是“差额拨款”,说的再清楚一些,一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一部分是医院营业收入。当然医生的收入也是两种来源,财政资金和医院收入。不要以为医院是大锅饭,现在医院各种激励制度,医生也有各种绩效工资。对医生来讲,是技术高就等于收入高,工作多就等于收入多。不然,你见过不少企业员工加班工作会骂娘,可你见过几个医生加班做手术还会骂娘?


除了收入,人脉圈也是宝贵财富。您要是龙体欠安去了医院,恰巧在医院里有亲戚朋友熟人,找到感觉了吧?平时偶有小恙,一通电话耐心解释可能就省了去医院的车马费各种检查费,找到感觉了吗?

其实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用科学的分数匹配方法寻找自己合适的学校和专业,也不会太离谱,只要对专业理解的没有错误,没有误报自己极不喜欢的专业就好。高考录取也是一分成绩一分学校和专业,低分高录想捡漏的可能性不大,抱着这种想法冲击太高的学校和志愿可能还会误了自己的前途;高分低录的现象也是经常出现,对这个家长要认真研究,千万不要失误。

我是吉林省高考志愿咨询师,欢迎评论区交流不同意见。关注交流更多高考志愿问题。


高考第一志愿


作为一名心外科医生,我简单说几句。

我看了看诸位的回答,不敢完全苟同。

国内的医疗环境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医生没有大家想象的收入高,当然确切的说是绝大部分医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收入。但是辛苦和劳累确实大家想象之上的。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报考医学院校呢?

首先,我想质疑一下这个问题的背景,我个人认为报考医学院校的人是相比过去逐年减少的。其次,医学院校并非分数都很高,名校分高,但地方医学院并不是很难考进,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明白的,我就不点名道姓了。

OK,假设这个问题成立,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尊重。无论医疗环境如何,如今的社会有多么浮躁,医者这个定位是自古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一份职业。因此,对于梦想并非医生的人来说,学医至少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第二,梦想。这个我就不在赘述了吧,无论基于什么原因,梦想成为医生的人还是很多很多的。

第三,误解。尤其是对于没有怎么读过书的家庭来说,认为学医可以改变命运,的确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改变命运,甚至帮助老家的人带来很多医疗资源。

当然,肯定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只是我一宿值班之后看到这个问题的本能回答,若有不适之处还请指正。


佟晓宁医生


本人和老婆都是医生,老婆目前已经辞职。我们两口子平时也有讨论过这个话题。我的观点是,学医的绝大多数都是家境平平,成绩挺好,踏实本分的那些人。就比如我自己,我是农村人,父母一辈子都是农民,要走出那一亩三分地的路并不多,学医貌似是最好找的那条路。


心碎骚年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的愿望就是能当一名医生,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高考时报了一所很有名的医学院,专业是临床医学。


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当医生,她说:爱好嘛!真的特别佩服她能够一直为了自己的理想去坚持,去奋斗。

当医生很累很辛苦,这不单单是指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已充分体现。本科五年不说,学医最低标准就是硕士学历了。从偶尔空闲时的交谈中得知,朋友刚刚步入大一每天就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实验培训了。


学医这么苦,为什么每年还有那么多人报考医学专业呢?我就想说,那门职业不苦,潜心研究干大事业都会很苦。而学医是有很大好处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这个职业很神圣

治病救人,听起来就相当伟大,相当神圣,我们从小就跟着老师一起夸赞我们的白衣天使,特别是这次疫情,我们更是对医生这个职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医生可以救人,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家人

这也是很多人选择当医生的原因。医生可以救人,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我们的家人、朋友等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家里有一位成员精通医术实在是太有用了。


3.学医后期生活有保障

虽然说医生这个职业的薪水在前期可能不如学计算机的或者是学金融的,但作为医生,随着年龄和工作经验的增长,他们的技术和能力会越来越强大,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医生这门职业就是,经验愈加充足,薪水也会越多。


4.医生这个职业很难受到社会动荡的影响

科技进步如此迅速,我们总是能听到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行业会消失,那个行业会消失,但医生不会,治病救人是不可能终止的一件事,不是吗?


说完了医生这个职业受欢迎的原因,那么为什么每年的医学专业分数线都很高呢?


我认为这不难猜测,因为医学专业越来越吃香,很多人都想报考,那么就只能通过提高分数线的方式择优选择了。


糖炒栗子香


部分医学院校的高考录取线是非常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大家认为每年都有非常多的学生报考医学院校,而且分都特别高。其实医学院校也一样会有985, 211和普通高等学校之分,医学院校之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北医大和协和医大这种重点的医学院校,当然录取线会非常高,但是普通的医学院校,特别是二本三本这样一些学校,他们的分数并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样高和那么难考。甚至还有很大的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一类学校,而被调剂到医学专业来的。

近年来医学相关的学科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的热门。而作为教学医院的医生,在很做了很多年的医生的同时,也参与了很长时间的临床教学工作。其实我自己倒是觉得,医学生的绝对数量其实是在逐年减少的。以前实习的时候是乌泱泱的一片学生围在身边,现在在临床一个科室就那么几个宝贝同学😓😓。我觉得这其实也说明,没有那么多的学生在报考医学专业。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认为学医苦和学医太累。

这个观点当然没有错,谁都是从医学生过来的。尤然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每天课程是从早上到晚,夜间还要进行晚自习,平常要应付各种考试。几年间的书籍可以得到几米高……而我那些学工科和学文科的同学们,经常下午就没有课了。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开玩笑,一看就知道是学医的,因为还是和高中一样,只知道学。

医学生在工作之后还有各种资格考试,资格认证或职称认证考试。可以说学医是一门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职业。这无形中会给年轻人相当大的精神压力。

2. 目前的就医环境不是很好。

越来越多的杀医和辱医事件的出现使得从事医学相关职业的安全性有待考量。又苦又累,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来从事的职业,当然不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因此不仅选择学医的人数在减少,也有很多医生表示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以后从事同样的职业。

3. 医生的收入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高。

国外的医生不管是病理科放射科还是临床医生,他们的收入都是非常可观的。虽然之前投入高时间长,但是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但是在中国,情况并不会一样。基层医院普通医生的工资和奖金没有普通大众想的那么高。又苦又累,而且收入又达不到预期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年轻人报考医学专业的积极性,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在毕业时甚至工作好几年之后选择转行去从事和医学相关甚至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比如医学翻译,比如器械和药品公司等等。作为医生,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越来越多的医学生会选择做研究或者希望能考取国外的医师执照去行医。

鉴于目前的医疗就业环境和职业环境,其实我个人是很担心的,以后国内高端医学人才流失的问题。看病会不会真的越来越难?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医生苦又累是绝大多数医务人员的共同感受,估计相当部分经常就医的病人及家人也会有同感。

从我们国家目前人均医疗资源的配置和民众的医疗需求现状来看,供需失衡还将持续存在,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也将继续,民众看病难,看病贵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永远的社会刚需行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不断的增强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医务人员也将越来越获得社会的尊重。尽管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了医疗行业短时间的发展困扰,但不影响社会大众的长远眼光,学医从医依然是社会大众的优先选择,医学院校门庭若市,录取分数高也充分说明了大众眼睛是雪亮的,眼光是长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