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的《伤逝》:所有的爱情里,都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再读鲁迅的《伤逝》:所有的爱情里,都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伤逝》是鲁迅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它写于五四运动以后,1925年。当时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伤逝》就是这个时代下的产物。它描写了追求恋爱自由的子君与涓生短暂而凄美的爱情。子君与涓生不顾家人与世俗的反对坚定地走到了一起,可最终却被现实打败,他们的爱情破灭了,子君走了。

近百年之后的今天我重读这部小说,却发现它与现实中大家的恋爱故事非常相似,小说中描写的爱情状况,在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在上演着,只是时代背景不同而已。

初坠入爱河的情侣一定是甜蜜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读书读不进去,干什么都像失了魂。大家的状态正如相恋时涓生的状态:

在百无聊赖中,顺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看下去,看下去,忽而自己觉得,已经翻了十多页了,但是毫不记得书上所说的事。

等她她不来时,彷佛门外的所有脚步声,都是对方的。最终发现不是,便失魂落魄地乱想:她会不会被车撞了?会不会被家人阻拦了?想去找她,可又想起她家人当面辱骂自己的模样。

最终她来了,你们谈报复,谈理想。你们觉得彼此是如此地合拍,之前的一切焦虑忧愁便都烟消云散。她望着你深情地说,我们一定要在一起。就如子君坚定地说,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

再读鲁迅的《伤逝》:所有的爱情里,都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你俩抛开一切反对的声音私奔了,正如子君与涓生同居一样。你们初入社会,开始找房子,买家具,靠着仅有的一点薪水度日。你们虽然清贫,但很快乐。你们幸福地畅想着一切未来的美好。

偶尔看到身边人异样的眼光,你会有些瑟缩,可她却如此的无畏,于是你便也坦然了:我们是真心相爱的,爱情大于一切!

她交了新的朋友,与新朋友学会了买衣服买包包。化妆打扮,你起初是支持的,你想让自己心爱人与别人一样幸福。

她一味的操劳家务甚至让你愧疚不已,她的手粗糙了,她的皮肤不再细腻了。可同时你也在忙、在加班,你们不再像以前恋爱时一样风花雪月,你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谈诗歌,说理想了。

再读鲁迅的《伤逝》:所有的爱情里,都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你渐渐开始感觉烦躁,她也同样表示焦虑,可你们仍然小心翼翼地维系着这份感情,心里想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虽然觉得对方不再像以前那么善解人意,但仍然会想,那是因为我她才变成这个样子的。

就这样,日子小心翼翼地维持着。看似坚不可摧,实则不堪一击。

终于在一次裁员后,你轰然倒塌了。你难过地回到家,她知道后鼓起勇气来安慰你,就如子君安慰被裁的涓生:

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我们……

只是,那声音如此黯淡。

你好不容易鼓起勇气重新求职,但却收效甚微,你们渐渐感觉到生活的困难了。你们的各种消遣没有了,比如看电影、逛街,她的衣服包包化妆品也停止了,甚至到最后你们吃住都成了难事。这时你开始焦虑、逃避、自我怀疑,甚至开始买醉。

你开始害怕回到那个家里面对她期盼的眼神,你躲到别的地方去。但你连躲的地方选择也有限,因为你没有钱。

有时候你甚至想,为什么她不像以前一样上进了呢?为什么所有的生活压力都在你身上,甚至你会开始怀疑你们的感情。你会如涓生一样的想:

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的第一着是求生,向着这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槌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

这样想着,便会这样表现出来。生活的压力,现实的不满,心里的猜忌,让你对她开始冷言冷语。她终于爆发了,跟你吵起来,你觉得她就像一个泼妇,再也没有曾经的一丝温柔。

你独自外出的某一天,她走了。

面对空荡荡的房屋,你突然感觉到空虚,感觉到自己的残忍,感觉自己对不起她,可是你又能怎么样呢?你们经历的这一切,恍如一个梦境。你又回到了曾经单身的日子。

再读鲁迅的《伤逝》:所有的爱情里,都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小说结局,子君是被父亲带走的,并且之后不久就死了。这样的结局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现实中的你和她呢,那必也得有一个符合当代社会的结局。她可能是自己离家出走,可能被自己的家人接走,也可能是被某个仰慕她的人接走。总之,她觉得伤心透了,打算离开你开始新的生活。而你呢?恢复了单身,短暂的低沉之后也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你们变成了彼此记忆当中的一抹蚊子血。

不同的时代,如此相似的爱情悲剧。究其原因,放在如今长辈的嘴里那便是:爱情能当饭吃吗?年少无知的我们回答得理直气壮:能。而遭遇现实被撞得头破血流之后便知道:不能。用小说里鲁迅的一句话,那便是——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脱离了现实的爱情是不会长久的,所有的爱情里,都必得加上柴米油盐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