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比会计更适合做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不是老板们的第一需要!


“老板比会计更适合做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不是老板们的第一需要!

 前天,有个朋友语音我:冷老师,我做了20年的财税工作,我现在想跟你学做纳税筹划,行么?

  我说:会有点儿难……

  她说: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做了20年的财税工作。

  她说:做纳税筹划不就是要有丰富的财税经验吗?我做了20年啦!

  我说:是的,你有20年财税经验,也养成了20年的财税惯性思维。这种“财税惯性思维”对纳税筹划工作是非常不利的。“财税惯性思维”是财税人的定势思维,它是用财税的视角看待问题,用财税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财税思维讲因果、讲逻辑,讲依据,凡事求确定,喜欢解决问题的直接方案,只关注明确的和专业的东西,却忽略潜在的和周边的东西。在固定的条件下,财税思维使财税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财税问题。但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财税思维却变为财税人创造力的枷锁,阻碍他们的前进。而纳税筹划工作正是一种在不确定工作环境下的纳税创新工作,所以你长久依赖或引以为傲的所谓“财税经验”,便会成为你从事开创性的纳税筹划工作的最大障碍。

  她说:那该怎么办?

  我说:转型!将“财税思维”转型为“税筹思维”,你才有机会。

  以下,是我与她近90分钟谈话内容的节选:

  1、税法“好的”你要利用它,税法“不好的”你更要利用它。

  纳税筹划从不吐槽税法,因为吐槽不是改善税法的最佳途径。你说你无力改善税法,但无人能阻止你改变税法的“适用环境”。

  你说“一次性转让股权的方式转让不动产要交土增税”不好!那是谁去阻止你分次转让股权,你先转99%,再转1%,或者你让收购方先投资1%,再转让剩下的99%?

  你说“股东、员工跨年借钱,要交个税”不好!那是谁阻止你与隔壁王老板之间向对方公司互借100万元?又是谁阻止李会计的小舅子从公司借钱帮李会计买房?

  2、不是考虑“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而是考虑“取两利,避两害”。

  你说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各有利弊,难于取舍选择。那你为何不能先成立“小规模”,变大后再转“一般人”,然后再让“一般人”投资新设一个“小规模”?

  你说公司因为什么什么的注销难,那你为什么非要“注销”,你为何不能让公司先“空心化”?

  3、真正的用户思维——老板在想什么?纳税人要什么?

  有个段子,老板打电话给秘书说:帮我订一台割草机。

  秘书问老板:老板,你要割草机做什么?

  老板说:当然是割草啦,我家花园的草长得老高了。

  秘书给老板说:老板,那我帮你订一包永远长不高的草种籽吧。

  老板说:好的!

  具体到筹划,如果老板给我说:我公司的增值税要交好多,老师,你能不能帮忙给我省1万元?

  我说:你公司的增值税我真省不了,你的个人所得税我给你省1万元行吗?

  老板说:好的!

  人民币在老板心中都是一样的,你要知道用户真正最关心的是什么。

“老板比会计更适合做纳税筹划”纳税筹划不是老板们的第一需要!

4、纳税筹划不是老板们的第一需要!

我问100个老板:如果A方案能帮你赚100块钱的收入,B方案能帮你省100块钱的成本,你选哪个?

99个老板对我说:我选A。

你要清楚就算纳税筹划在你心中再神圣,再重要,但它永远不是老板们心中的第一需要。

纳税管理只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纳税筹划收入只是我们在帮企业主创造商业收益时的附产品。

“最牛”的纳税筹划是通过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帮用户先挣钱,顺道还把这新挣的钱的税还给省了。你能做到吗?要做到这个,你只懂财税肯定不行,你还要懂业务,要跨界!

纳税筹划不需要专家,纳税筹划需要杂家!

5、老板比会计更适合做纳税筹划。

  对于这一点,我不解释,你们财务人自己去想。

  其实,很多筹划方案都是老板们教我的,而会计们只会说“一万个不可能”!

  6、在税筹的世界,哪有什么标准的答案,哪有什么绝对稳妥的方案。

  有个段子说,因太空环境因素制约,圆珠笔写不出字来,美国宇航局拨专款攻关,搞出一款高科技“太空笔”。但在庆祝之余,美国宇航局官员突发疑问:苏联航天员在太空中写字用什么笔?

  情报员很快传来答案:铅笔!

  头痛医头,脚疼医头,一是一,二是二,“1+1”就一定要等于“2”,线性思维,没有灰度,不会发散,只会用财税手段,解决财税问题。虚心好学,遍访名医,学了“36招”和“72式”就会做筹划吗?

  我告诉你,真的纳税筹划不在书本中,也不在课堂上,不呛几口水,不吃几次实实在在的亏,纳税筹划你学不会!

  风险?!做什么没风险?选择税筹,就是选择风险。税局搞稽查还有风险,你搞筹划还想没风险?!

  不要妄自猜度、不要庸人自扰、不要道听途说、不要叶公好龙,确不确定,稳不稳妥“小马过河”亲自试了才知道。

  怎么试?

  先来个100块钱的,试试。

  小的试好了,再来大的。

  7、谁最了解“事实”?“真实交易和交易实质”谁说了算?

  谁说关联方交易,税局就一定要调整?

  关联交易又不是非法交易,你大可以按公允价格来进行关联交易。就算你不按公允价格来交易,你也不要怕,只要你拿得出支撑你交易真实性的依据。

  税局当然可以认定它认为的事实,但你也可为你认为的事实举证,“谁主张,谁举证”嘛。有证据的事实,才是事实!他信不信,那是他的事。一切凭证据说话,大不了法庭见。

  你为什么非要在“规定”里呆着?没有规定,你就不活啦?法无禁止即可为,在“为”之前问律师。

  8、税法是“人”制定的,也是滞后的、有漏洞的、欠完善的。

  只要有纳税,就有纳税筹划。如果死亡和纳税都无法避免,那只要纳税人活着就需要纳税筹划。没有完美的税法,也没有完美的筹划,它们二者相互促进,并为彼此提供生存空间。

  一味回避税法缺陷,却又一直强调税筹漏洞的人,通常水平都不高,不要怕。

  9、纳税人纳税也能用“高科技”。

  税局管税能用“高科技”,企业纳税为什么不能用“高科技”。税局的IT团队,也是外包的,真正的IT高手在民间、在企业。纳税人的涉税数据是纳税人最核心的数字资产,这项数字资产非常值钱,它的所有权属于纳税人。

  10、纳税筹划与税法的关系——纳税筹划就是创造高效的纳税模式,它要走在税法的前面。

  税务局在征管方面搞创新,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搞创新,二者手段没有差异,本质没有区别,只是方向不同。纳税筹划本质就是要创造新的、高效的纳税模式,它必须走在税法的前面。凡是跟在税法后面的税收安排都叫“纳税遵从”,不管你怎么想往“纳税筹划”身上靠,那它都与纳税筹划的关系不大。

  纳税筹划是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在纳税环节的具体体现。没有创新就没有筹划,“创新”是纳税筹划的本质和灵魂,但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笃信,若不笃信,则无法创新。

  眼中唯有“税法”二字的人无法纳税创新;心中仅有“权钱”二字的人无法纳税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