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中院民三庭成功利用互聯網開庭審理首例知產案件


廊坊中院民三庭成功利用互聯網開庭審理首例知產案件


廊坊中院民三庭成功利用互聯網開庭審理首例知產案件

3月23日,廊坊中院利用互聯網開庭審理首例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知識產權案件。上午9時,原告、被告分別在濟南、廣州利用電子法庭客戶端與廊坊中院第二審判庭連線,準時參加庭審。11時40分,審判長宣佈休庭的聲音剛剛落地,原被告雙方隨即不約而同地遠程向法官表示感謝,標誌著廊坊中院首例知識產權案件網絡庭審的成功。

為了保障庭審的順利進行,民三庭事先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一是全庭法官及書記員認真學習網上庭審的相關操作。沒有金鋼鑽,難攬瓷器活兒。為做好對當事人的指導工作,民三庭每名法官及書記員積極向信建辦請教,預先熟悉了網上庭審的相關操作流程。二是庭前分三步組織當事人有效進行證據交換。舉證、質證是法庭調查的重中之重。有效進行庭前證據交換對網絡庭審的成功起著關鍵性作用。為此,民三庭開展了“庭前證據交換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主審法官引導當事人在訴訟無憂網上上傳證據。第二步,書記員向雙方當事人郵寄對方的紙質版證據。第三步,督促雙方當事人庭前通過電子信箱和微信視頻核對證據原件。“庭前證據交換三步走”需要和當事人反覆溝通,它雖然耗費了法官及書記員的大量精力,但為庭審調查的舉證、質證環節的高效進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三是切實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為方便當事人核對對方身份,書記員庭前將證明雙方當事人、代理人的身份信息文件上傳到電子卷宗中,庭上利用電腦屏幕向雙方進行展示,保障了當事人身份核對的準確性。為了確保庭審筆錄能夠如實反映庭審過程,審判長及時提醒雙方當事人核對筆錄,並當庭打印,合議庭成員、書記員當庭簽字、向雙方當事人當庭展示,由雙方當事人當庭確認。

民三庭庭長馬令梅表示,成功通過互聯網開庭審理首例知產案件,得益於信建辦的全程陪同指導、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同時更有賴於當事人的積極支持、默契配合。民三庭願意將工作做實、做細,從而確保互聯網開庭庭審程序不縮水,案件質效雙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