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怎樣才能做到按勞分配,多勞多得?

自由太陽rhf


如果你想著,我今天多幹了一些,明天你就要立刻有回報,恐怕是不會有那麼明顯的結果。你這一個月多幹了很多,下個月就想立刻升職加薪,也夠嗆。


說到底,教師是萬千職業中的一個,任何一個工作,無論是經驗還是學識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我們每天多幹一點,就多積累一點,5年10年以後再看,你就會發現,量變引起質變。我有很多同學是老師,有的從畢業之後,真的就很鑽研,教學不是一畢業僅憑著一股子熱勁就能成為專家能手的,不管你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師。有一個同學,別人在天天想著怎麼幹點副業多弄點錢或者到哪裡吃飯到哪裡玩的時候,他天天守在學校裡,按照自己的規劃在學習和鑽研,不到十年,他先是成為學校的教學能手,然後成為中層領導,然後是副校長,又過了幾年,成長為學校的一把手,年年被教育部門評為優秀教育工作者。最關鍵的是,人家從來都沒有放棄教學,再忙都會帶課,用他自己的話說,叫不脫離課堂。發了很多文章,教學成績優秀,職稱也有了,薪水也上去了,職位也升了,但是大多數的另外,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教師,更多的可能是某些不平衡。


想來多數人都會認為這是孤例,他沒有背景不可能當一把手。可能吧,但他也是從農村出來的,當時家裡也是很窮,大學畢業後因為成績不錯就留在城市的某個中學任教了。因為大學的時候,就看到他是那種很認真學習的人。長期有規律的積累,是那些每天都想著怎麼應付考試的人無法理解的。


看看現在很多的老師,加了微信後,看看朋友圈,更多的是哪裡玩的,哪裡吃的,曬各種副業產品.....人的精力和時間是有限的,你忙於其他的事情,必然對自己的工作是沒有太多的投入。沒有投入,就想著回報,難......


三十歲之前,你可以任性,想怎麼換工作也好,換地方也好,都可以,因為你還有大把時間改造自己,大把的時間找自己想要的道路。三十歲以後,你就會有危機感,如果你畢業後的前面幾年一直在換工作,那你在這一個行業的積累就很有限,想成為行業的翹楚幾乎不可能。那麼三十歲後,你大概知道要什麼樣的生活和職業,因為你應該有了家庭和未來還有漸漸老去的父母,你的責任感會讓你一天之內成熟很多,你可能就會從此在一個行業堅守。10年時間,也足夠你成就一些成績。


四十歲了,想換工作,你那時可能有能力了,也有積累了,無論是技術還是經驗,或者是閱歷,可能人家會去挖你。但是,中國人的更新換代太快了,如果現在四十多歲想著換工作,一個大叔出去找工作,你會發現大多數公司,都是年輕人,公司的老總都是三十出頭甚至不到三十的人,你說人家會請一個大叔供著嗎?除非真的有非凡的能耐,比如你有喬峰的能耐,丐幫後期一直想著請他回去做幫主。


所謂的積極性,根本無需別人激勵,這是你的工作,如果你想著這是你安身立命的職業,還需要天天有人哄著你高興你才去做嗎?做的不好的人,會很自然的被淘汰,做的好的人會自然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哪怕是自己意想不到的驚喜。平時多付出,一時看不出來,過個幾年再看,你一定不會後悔當初的努力。我堅信一點,任何的付出,總會有回報,只是時間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任何的付出總想著回報,蠅營狗苟斤斤計較,回報也會來,只是不會那麼如意罷了。


其實,我覺得,國家很寬容,絕大多數人都很寬容,很少聽見哪兩個老師因為教學成績很差、人緣不好、哪怕是被學生投訴了就丟了飯碗。因為老師也不易。我們自己在家照顧一兩個孩子就會覺得焦頭爛額的,讓老師照顧三四十個性格各異的孩子,經常是摁起葫蘆起來瓢,還要讓每個孩子都成才,那是對老師苛求太多了。在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老師只能用國家提供的同一個模子來要求學生,按照教學規律和規矩完成自己的工作。至於自己感覺屬於多幹的活,必須得立刻得到回報,那就屬於急功近利的心態。一個老師,面對的是一幫有模仿能力的學生,老師的言行經常會被乘以三十四十五十或者更多的倍數放大。所以,我覺得,老師的的付出,只要被學生認可,被社會認可,回報也是會乘以同樣的倍數。


BreakingBetter


無論怎麼做,都有人認為不公平的。


按職稱發工資,一些晉升完高級的老教師已經“隱退”學校二線,學校現在挑大樑的都是職稱相對較低的年青教師。這也是現在教師工資最被詬病的一點,幹活的掙得少,不幹活或少幹活的掙得多。

按工作量發工資,那老教師為了教育貢獻了幾十年,這幾年待遇剛剛好一點,幹不動了,不像年青教師那樣受學生歡迎了,就拿著較少的工資,也會讓人寒了心。

按績效發工資,誰上的課多,誰上的課少,那得看怎麼安排。再說學校裡有一些根本就不上的課,給某些人排上,別人也會有意見。


按成績發工資,誰的成績高,誰的成績低,誰說得算?如果教了主科,一天累得頭昏眼花,最後成績低了還不如不考試的輕閒學科的課任老師工資高,誰還去教主科?


我們知道,教育一定會打破大鍋飯的,但怎樣才是最合理的,讓大多數人滿意,需要廣泛地徵求意見,然後再製定詳細規則,做到儘量公平、公正。


一葉落盡秋


這個問題很難一句話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而且這個問題也是國家多年來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比如:設立教師節、出臺《教師法》、施行教師資格證制度、教師職稱制度、績效工資、教齡補貼等等,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制度也出現了不少新問題,如教齡補貼跟不上時代步伐,已失去獎勵意義,教師職稱制度存在許多詬病,績效工資更多的難以量化…總之,如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是個很複雜的問題,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的創新,但無論如何,要找到一個絕對公平合理,無人非議的辦法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手機用戶憑欄聽雨


給面子,給榮譽,教師就會拼著老命去幹,不講欠多少,積極性不用動員就來了,這就是教師。希望全社會都尊重教師,不是停留在口號上,掛在嘴上。


滋水奇齊


其實個人覺得教師這個行業想要按勞分配很難實現,這個“勞”該如何提現呢?根據學生成績嗎?有的老師很輕鬆就能取得成績,而有的老師則不能。根據上班時間嗎?有的老師效率確實是高。除非特殊情況加班,可能會有點經濟補貼。

教師不像其他行業,所以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平衡性,我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很難做到按勞分配。


鄉鎮小老師


很很裁員。


延68


教育教學工作不是可以量化計件的。

一個學校,誰的能力強,誰的能力弱,連學生都心知肚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