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扛起永不倒下的红旗做新时代的“擎旗人”

疫情防控期间, 我们闭馆不停展;清明祭祖时节,我们致敬英雄。今天的

【致敬英雄】,曾钰涵为您讲述兰州战役窦家山战场上的红旗手周万顺——

【致敬英雄】扛起永不倒下的红旗做新时代的“擎旗人”


1949年8月24日晚,大战前夕的军令大会上,指导员魏英吉将一面具有特殊使命的红旗亲手交到了身手矫健、素质过硬的战士周万顺手上。接过红旗的周万顺信誓旦旦的说:“放心吧!指导员,人在、旗在,我一定将它插上窦家山主峰”。

提起兰州战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营盘岭的血拼和沈家岭的鏖战。与营盘岭、沈家岭的浴血奋战、白刃格斗相比,东线的窦家山显得更加顺利,在3个进攻方向上,东线窦家山的战斗发起总攻最晚、结束战斗最早、战损比例最小。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周万顺和他那面布满弹孔的“红旗”。

窦家山,位于兰州东南十公里处,海拔2000米,东北与十里山相连,西南和古城岭、马家山相接,紧扼西兰公路。如果攻下它,就等于打开兰州的“东大门”。守敌是国民党青马精锐主力100师和嫡系青海保安团。凭借着险要的地势、精锐的守军、完备的工事,马继援曾狂妄地叫嚣:“10万解放军也打不下窦家山”。

担负窦家山主攻任务的是第一野战军63军189师566团。这支从红军时期一路走来的部队以擅长山地作战、作风硬朗而闻名于世,在太原战役、扶眉战役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开展军事民主的基础上,指挥部细致的分析了国民党军布防特点和工事结构,定下了“坑道迫近、步炮协同”的战术方针,将交通壕直接挖到敌人的防御前沿,从多方调集了各型火炮共78门,决心用猛烈的炮火,炸开兰州的“东大门”。

25日10时许,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旗手周万顺和这面迎风招展的红旗就开始了它的使命,无论前方是密集的雷场,隐蔽的暗堡,还是绵延的铁丝网,周万顺手中的这面红旗指向哪里,78门火炮就摧毁哪里。正是这面红旗,引领着566团的官兵们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身手敏捷的周万顺手擎红旗越战越勇,碉堡、雷区、敌人的火力点被一个一个地摧毁。守军见势不妙,仓促下令向高举红旗的周万顺猛烈开火。旗杆炸断了一截又一截,红旗被弹孔穿了一次又一次,周万顺也一次又一次的负伤,可敌人的猛烈炮火并没有让这位年轻的战士望而却步,解放兰州的坚定信念正敦促着他一步步将红旗插上窦家山的主峰。

这一仗,步兵、炮兵以这面红旗为纽带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打出了解放军解放兰州一往无前的气势,也彻底击垮了马家军固守金城的信心。当红旗插上山顶的那一刻,有着精锐部队固守、有着永固工事依托的窦家山仅用时5个小时就宣告全线攻克,可旗手周万顺和他那面堪称战争传奇的“红旗”,却已是千疮百孔、血肉模糊。

然而,时过境迁、岁月流转,关于英雄周万顺的下落,我们已经无法获知,可不论是牺牲还是负伤,他那面血染的、布满弹孔的“红旗”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屹立不倒!旗帜所指,大军所向,红旗不倒,军魂长存!

讲述人 曾钰涵

【致敬英雄】扛起永不倒下的红旗做新时代的“擎旗人”

我是来自兰州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曾钰涵,毕业于体育学院专业,听起来可能与战争不搭,但体育需要的拼博精神和为国争光的精神,正是对红色文化的弘扬,正因为如此在这个互相不搭的岗位上工作了整整6年。这6年来,无数次踏上先辈们用鲜血浇铸的红色热土,无数次在先辈们的忠骨前驻足,无数次将先辈们的故事向参观者讲述。可无数次的讲述并未让我麻木,每当提起那段尘封的往事时,澎湃的心、颤抖的手、溢出的泪依旧难以平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