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奶奶的“心頭肉”,媽媽和姑姑卻讓我遠離她

花哥你好。我是個還在唸大學的河南男孩,我的家人都很寵我、很愛我,可是現在我卻時常因為家人的僵化關係而悶悶不樂。我的奶奶有兩個孩子,一個是我的父親,一個是父親的妹妹,也就是我的姑姑。奶奶是個典型的擁有封建舊思想的老太太,她勤勞能幹、熱心助人,村子裡的街坊四鄰都很喜歡她,但是她有重男輕女的毛病,也正是這個毛病,讓我這個做孫子的感到左右為難。

父親是男孩,所以從小受到奶奶的呵護和偏愛,而姑姑作為女孩則備受輕視。爺爺在姑姑出生後沒多久就去世了,當時家裡窮,奶奶只允許父親去上學,姑姑則在家中承包一切家務勞動。每天早上父親還沒起床,姑姑就要被奶奶揪起來做全家的早飯。父親上學後,姑姑就要開始收拾家、洗衣服、捅爐灰、生火做飯準備午餐。即使姑姑很努力地去幹活,奶奶還是不會拿正眼看她,這在姑姑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一生的陰影。還好,姑姑熬到了20歲,就被奶奶匆匆嫁了出去。從那以後,姑姑再也沒有回過孃家,只是和我家有些來往,好在她的婚姻還算幸福,多少可以彌補一下內心無法抹平的創傷。

我是奶奶的“心頭肉”,媽媽和姑姑卻讓我遠離她

父親和母親結婚後,奶奶搬來與他們同住。沒想到,奶奶的重男輕女思想延續到了自己兒媳身上。奶奶對母親這個“外人”更是變本加厲的刻薄,不僅平時沒有好臉色,在母親懷我之前還放出狠話,如果生出來的是女孩,就讓母親“自己收拾好包袱偷偷回孃家,不要給我們家丟人。”奶奶在生活上也是對母親百般刁難,曾聽母親向我抱怨過她的難忘經歷:有一次母親回到村裡已經很晚了,回到家後發現家中燉了排骨,然而奶奶和父親並沒有等母親,早就自顧自地開吃了,吃乾淨的骨頭擺了滿桌。父親有些不好意思,說:“我們以為你會回來很晚,就沒有等你,肉都吃完了,一會兒我給你下一碗麵吧。”母親雖然不悅,但也沒說什麼,只好自嘲地為自己緩解尷尬,說她本來也不太愛吃肉。沒想到這時奶奶竟然面色一沉,用筷子將桌子上啃得乾乾淨淨的骨頭撥向媽媽,嘴裡還一邊唸叨著:“你不愛吃肉,那你愛吃骨頭吧?你多啃點骨頭!”每每提到這件事,母親眼裡還是會飽含淚光,我聽後也滿是憤怒和同情,可我卻怎麼也恨不起我的奶奶。

我是奶奶的“心頭肉”,媽媽和姑姑卻讓我遠離她

自打我出生以來,我就是奶奶的“心頭肉”。奶奶對我特別好,幾乎把我寵上天。自打我有記憶以來,就是奶奶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只要家裡有好吃的,奶奶絕對會給我留著,看著我大快朵頤的樣子,她比自己享受到美食還要開心。我上小學時,奶奶每天都要接送我上下學,每次還沒走出校門,就能看到奶奶在外面探著腦袋向裡面張望,好像生怕錯過我似的,因為這事我還經常受到同學嘲笑。然而我並沒有因此而感到困擾,因為我知道,奶奶真的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我。

我小學時得過一次很嚴重的腸炎,發燒到39度,上吐下瀉,渾身無力,整個人呈癱軟狀態,這可把疼愛我的奶奶嚇壞了,因為父母在附近鎮上打工,只有週末才能回來,當時又是晚上,奶奶只好一個人用瘦小的身體揹著將近80斤的我,生生帶我來到了四里地外的村衛生所。雖然當時難受到意識模糊,但隱隱約約能感受到奶奶的著急和無助,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現在回想起那個單薄、瘦弱的身影,眼淚都還會在眼眶中打轉。

我是奶奶的“心頭肉”,媽媽和姑姑卻讓我遠離她

如今,我考上了大學,父母也在鎮上買了房子,離開了那個曾經和奶奶相依為命的家,只留她一個孤單的老人在那裡。很多個假期我都想回到奶奶那裡陪她住一陣子,但都受到了母親的強烈阻撓。我能感受到母親對奶奶來自心底的憎恨,也能理解母親為什麼如此討厭奶奶,可是我畢竟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對她的感情豈是說沒就沒的?我小時候還暗暗下定決心,等長大了、有了出息,一定為奶奶養老,現在看來媽媽是一定不會同意的,甚至曾經還用“如果你去找你奶奶,我們就斷絕母子關係”威脅過我。不僅媽媽勸我遠離奶奶,姑姑也不止一次讓我不要再回那個家,說到傷心處,姑姑會在電話那邊失聲痛哭,那種充滿憤恨和委屈的哭聲,讓我內心也心如刀絞,卻不知道該如何勸解她。

有一次,我又因為想回村看看奶奶這件事與母親爆發了衝突,氣憤的母親脫口而出一句話:“如果你是個女孩,你覺得你奶奶還會這麼愛你嗎?你以為他愛你?他愛你是個男孩!”我愣了半天,組織了半天語言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母親。的確,如果我是個女孩,也許奶奶對我的態度會截然不同。可是假設歸假設,奶奶給予我的愛是實實在在的,奶奶有恩於我,我怎麼可以不報答她呢?一邊是生我的母親,一邊是養我的奶奶,我該如何與她們相處呢?被夾在這份水火不相容的親情中間,我該如何抉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