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英雄》:谍战领域的旷世杰作

谍战影视作品历来是受欢迎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国产影视作品中,成功的谍战片却不多,《暗算》《潜伏》《悬崖》《风语》等算是此领域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作品。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被称为旷世杰作的朝鲜谍战电影《无名英雄》。

有人在影评中说:只有包含着崇高精神力量的电影才不会被人忘记。当下,好莱坞大片汹涌而入,国产影视剧群起跟风,观众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视听刺激后,真正能记住却的很少。而《无名英雄》在谍战领域无疑称得上旷世杰作,即便是今天仍然如此。

《无名英雄》以1952年朝鲜战争最关键时刻为题材,由朝鲜著名导演柳浩孙执导,剧中演员汇集了当时朝鲜的顶尖艺术家,男女主角俞林和金顺姬分别由朝鲜功勋演员金龙鳞和金贞花出演。剧中,金龙鳞将记者“俞林”这个无冕之王的傲气、长期旅居海外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金贞花则将“金顺姬”内敛气质和含蓄情感,以及冰雪其外、梅花其内的人性光辉刻画得入木三分,比现在那些韩剧里的女演员强上不知道多少倍。影片惊险色彩浓厚,情节紧凑,一气呵成,极为流畅,跌宕起伏之处更是动人心魄。


《无名英雄》:谍战领域的旷世杰作

俞林


影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朝鲜战争期间南北朝鲜特工之间的殊死斗争。朝鲜人民军情报总部把他们的王牌侦察员,《伦敦新闻》记者俞林派到汉城。电影从俞林接受任务后,从英国到韩国开始,直到他完成任务安全离开韩国。在剧中,俞林到汉城后,遇到了他的剑桥同学、“南朝鲜”陆军新闻处处长朴茂以及俞林曾经的恋人、美军谍报处中尉金顺姬,还结识了“南朝鲜”极右翼军人头目申载旋,剧情由此展开。中间贯穿了很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如英国减少向朝鲜增兵内幕、“南朝鲜”权力集团的内斗、巨济岛战俘营的情况、美国人内部为战争责任问题互相倾轧等。


《无名英雄》:谍战领域的旷世杰作

金顺姬


俞林以记者的特殊身份周旋在敌方阵营各大权力集团之间,同美军谍报头目克劳斯进行了殊死较量,不仅取得了很多重要情报,而且最终推进了整个和平进程。整个剧情在细雨和风中跌宕起伏,电影尽管很长,但紧扣战争进程,将谍报斗争表现得出神入化,让观众在引人入胜的同时感觉紧凑。自我感觉,无论从那方面讲,目前国内能与《无名英雄》相比的影视作品,也就《潜伏》《悬崖》《暗算》等几部。


《无名英雄》:谍战领域的旷世杰作

克劳斯


近年来,错综复杂的朝美关系,也使国内对《无名英雄》这部谍战作品多有关注,有人曾在影评中写道:“俞林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挑动英美两国内部矛盾;利用韩国高层内斗,削弱敌人的战斗力;通过对蛛丝马迹的细致分析和认证获取重要情报,破坏了“联合国军”在停战协定谈判背后准备实施的“新攻势”计划。”

通过这部电影,人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眼福,很多真正的谍报工作常识也贯穿其中,使人们认识到:有价值的情报并不是靠撬门别锁从保险柜里盗取的,更多的是对不同渠道获取的信息,结合对蛛丝马迹现象进行细致分析后作出的判断,这些信息或来自新闻报道,或来自某位关键人物的只言片语,或来自特殊领域的某些动向等等,需要的是谍报人员丰富的经验、机智勇敢的工作方式和勇于献身的斗争精神。《无名英雄》中反映了很多这样的情节,让人充分了解到了谍报工作的艰辛,以及错报误报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此外,朝鲜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大胆的使用了4名20世纪60年代叛逃到朝鲜的美军官兵,用他们来饰演反派,甚至有一个还是主角。事情是这样的:1965年的一个晚上,24岁的驻韩美军中士詹金斯与战友詹姆斯·德雷斯诺克、拉里·阿布希尔及杰里·帕里什4人向朝鲜军队投降。剧中,詹金斯饰演的“凯尔顿博士”是个十足战争贩子;身高体壮的德雷斯诺克饰演残暴的战俘营指挥官“阿瑟”;阿布希尔则给这两位反派当手下;帕里什则扮演唯一的正面角色——“弃暗投明”的北爱尔兰士兵。大胆的使用外国演员,也使该剧具有相当的国际化水准。


《无名英雄》:谍战领域的旷世杰作

凯尔顿


这部20集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登陆中国的,在今天看来应该是电视剧,但在当时却硬是冠名“电影”,这也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电影了。我是即将高中毕业时看到这部电影的,其精彩的情节瞬间吸引了我,每天放学后就早早的凑在家里12英寸黑白电视机前,和家人一起等待开播,好在当时电视节目不多,只有中央电视台和省台,而省台又多是直接转播央视的,都能及时看上。但这部电影刚播一半时,我参加工作来到北方的一个油田,野外作业往往看不到正常的电视节目,后闲暇时到附近县城闲逛,发现新华书店有卖《无名英雄》的小人书,于是毫不犹豫的花大钱(其实也就几元钱,但在当时却是工资的1/10)买下。而真正看到这部电影的全集,则是网络出现后。

关于这部电影,还有一段小故事:那就是《无名英雄》译制是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据当事人回忆:当初引进这部电影的北京电视台找到长影厂译制,但因为影片太长、成本太高,北京电视台有点接受不了。而译制分厂的演员们特别喜欢这部影片,后来经与北京台协商,让他们把这部影片交给喜爱这部电影的演员们来“做”。于是,演员们借用厂里闲置的录音间,用最简单的录音设备完成了这部影片的译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