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輝煌過後還能走多久?

沒有常青的企業就像沒有不散的宴席,任何一家公司都會經歷從萌芽到成長,從輝煌到衰敗這個過程,這是一種遊戲規則,也可以說是一個企業的發展史!

2001年,當華為公司正處於事業的發展的高速時期,任正非一篇《華為的冬天》讓整個公司,整個中國商界為之一顫,人們都在想一個發展中的企業怎麼會有這種心態,然而,事實證明,這種危機意識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全球電信產業嚴重下滑,美國思科股價大跌,被迫裁員,然而,華為卻完成255億元營業額,實現利潤27億元!

富士康,輝煌過後還能走多久?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LOGO


只有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只有上下一心,才能事半功倍!

今天,對於全球製造業的翹楚,代工業的老大哥———富士康科技集團,是不是也該考慮一下自己的冬天什麼時候到來,或者說冬天已經到來,我們什麼時候可以走出來?

富士康,輝煌過後還能走多久?

富士康科技集團LOGO

從富士康佈局大陸,百花齊放,到內地各地廠區紛紛宣佈減少開支,分流,裁員等,前後也就是10年左右的時間,究其原因是什麼?我個人覺得是管理。也許我是在危言聳聽,但是,我想說,沒有松下辛之助的管理,怎麼會有全球化的松下集團;沒有傑克韋爾奇的企業使命和“數一數二”危機意識,怎麼會有全球化的通用電氣。也許你會覺得這些偉大的公司離我們太遠,那我們往近的說,如果富士康離開郭臺銘,還有沒有明天?

富士康,輝煌過後還能走多久?

松下辛之助&傑克韋爾奇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靈魂人物,如果制度不明確,管理不善,失去這個靈魂人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價值)

在富士康我們聽過這麼一句話“在富士康談管理,純屬扯淡”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到底有沒有管理可言?如果沒有核心人物,企業還能不能正常運行?會不會四分五裂?下面的政策是不是曲解了上層的意思?等等諸多問題都指向這個龐大的帝國!(記得蒙牛的牛根生當年說過對於人才的選用機制“有德有才,破格錄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到底什麼是才?什麼是德?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我們再回到富士康的這條主線路上,也許是高層主管意識到了這一點!人才,是公司發展的基石。

每年公司都會從各大院校招一些“菁幹班”員工,然後讓他們“歷練”,我相信上層領導是在培養人才,但是下層幹部是不是有點曲解其中意思———讓高薪的“菁幹班”員工在車間操作機臺,一個崗位一干半年,操機能操出什麼境界?你敢說這是在歷練?既然想培養,就拿出培養的方案,能不能每天就車間發現的問題“頭腦風暴”一下?某個崗位體驗兩三週,然後提一些實質性建議,什麼方式可以提高效率、良率等等問題,而不是上下料操機或者維修機臺(我問過好幾個菁幹班員工,才有此結論)!

說到院校招的“菁幹班”再說招收的普工!每年富士康量產高峰期之前都會通過各種渠道招收普工,富士康為了降低成本,採用“以兵募兵”的方式,然後給員工進行推薦獎勵,按理說這是好事,可是,當我們知道其中的道道之後我們發現這其實就是在扯淡,把員工當憨子!中介推薦一個人,我們不知道公司給多少中介費,也不知道給多少補貼,我一個做中介的朋友說,幹夠90天最高返費1.4萬,而富士康內部推薦,最多也就9000,還得幹夠3個自然月,這是在讓我們“以兵募兵”嗎?還有,所有員工必須推薦人,如果不推薦人,年終績效降一級!有些同事沒有資源怎麼辦,掏錢“買個人”,有些員工為了巴結領導,直接將推薦的人送給領導,幫領導完成任務。這是一個科技集團還是拉人頭的公司?

富士康,輝煌過後還能走多久?

中介招人最多返費1.4萬&內部推薦返費最高6750

種種跡象從內開始腐爛一個企業,一個龐大的帝國正在走向落寞!

富士康人資,各種政策,朝令夕改,在此不再多說,半個月時間不到,推薦獎勵變了三四次,有沒有權威性,都是“虛翔”,2月份假期政策說是統計資料,馬上一個月過去了,還沒有給出一個一錘定音的消息?

紅紅火火的鄭州加工區玻璃製造中心,燒了幾十億,最終以失敗告終,我一個從事玻璃製造的朋友說:“如果這些領導和基層幹部把玻璃製造當成自己的公司,玻璃產業早都上市了”

說多了都是淚!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且行且珍惜吧,我最親愛的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