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今天再谈到武侠,大家想到的不是金庸,便是古龙。有人说,读金庸,还是读古龙,要看心情,没错,两个人的文学表达确实是不一样的心境,一定要在合适的心情之下。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金庸和古龙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一个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武侠小说的创作上,古龙早期作品是为生活,成名之后的创作是为读者;金庸从始至终,都是为了写作而写作。金庸闲来吟诗作画,出行西装革履;古龙一生为生活奔波,不修边幅。金庸急流勇退,戛然封笔,该收手时就收手,坐下来笑谈世人的评说;古龙与小说已经合二为一,小说的创作陪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虽然二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也难免会有一些粉丝会为此"掐架",但其实,这两人的私下关系非常好。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1963年,因《明报》向古龙邀稿《绝代双骄》,古龙与金庸结识。

1967年年初,古龙的《楚留香传奇》破茧而出,此书集武侠、文艺、侦探、推理于一体,自立门派,树立起"新派掌门人"的标杆。那年5月,金庸离开香港,前往欧洲长期居住。临行前他要挑选一位优秀武侠作家的作品来填补自己《明报》上正在连载的《倚天屠龙记》的版位,于是选中了古龙的《楚留香传奇》。

这个时期,金庸每到台湾,就会邀古龙一起吃饭、喝酒,聊武侠,说电影。两个人还经常互通电话,有时从午后一直聊到天黑。

古龙对金庸,起初应该是一种崇拜的感情,但是当他涉身武侠,也很难不想与之比个高低,那种不服输的感情,也偶尔会在他的文字中有所流露。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古龙曾经在《剑神一笑》的附注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在一个深夜,古龙和倪匡二人喝酒,一时兴起,就提出了这样一个上联:冰比冰水冰,然后就让倪匡对下联。没想到一向才思敏捷的倪匡竟然没对出来,而古龙自己也只是一时的灵感迸发,想了上联却没想出下联。后来,他们让金庸来对下联,金庸苦思很久,没敢对,最后蹦出四个字:此联不通。

在看到金庸的答复之后,古龙十分开心,因为他的题难倒了金庸,难倒了一位武坛宿将。自己开心一下也就罢了,但是古龙偏偏要写出来,甚至一点不避讳地解释了金庸说"此联不通"的意思,那就是"我也对不出"。

其实细想起来,这个联并不难,网友就给出了几个比较精妙的例子,如"烟较烟火烟"、"墨胜墨土墨"等。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我常常怀疑,关于古龙那联"冰比冰水冰"真的难倒了金庸吗?金庸思之良久,他所思考的,也许不是如何对这个对子,而是要不要说出答案。古龙在看到金庸没有对出这个联子后很高兴,但是,如果金庸对出来了,那么古龙会怎样呢? 金庸愿意结交古龙这个朋友,也懂得如何交下这个朋友,他们从书信往来,到知心挚友,这样深刻的友情应是两个人永远的铭记。

对联多用充满智慧的格言、警句,再以对偶的形式,辅以押韵的声调,读来朗朗上口,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因此深受普通百姓的喜爱。历朝历代的才子、佳人们,时常通过“作对子”,来向大众展现自己的才华。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而这些对联中无不涵盖了现在生活的一些缩影,同时还能窥见到一些做人的智慧和道理,常常读古人古事,一定能从里面获得大量的智慧,而且很多俗语中还有一些古人对年轻人的劝诫。

其实古人的俗语谚语对联还有许多,好比“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这里的“增广”就是《增广贤文》,而“幼学”是指《幼学琼林》。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这是中国唯一一本记录俗语智慧的一本书籍,里面有俗语上千则,在俗语的背后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后哈哈大笑还能学到很多智慧!《增广贤文》和现在越来越多的心灵鸡汤文章不同,《增广贤文》里面有很多对世态炎凉的描述。堪称中国古代的《毒鸡汤大全》《提升口才,每日一句》,里面讲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古龙出上联:“冰比冰水冰”,金庸却“不敢”对,如今被网友对出

这套是白话文版本的,因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难读懂!这个版本的读起来实在是有趣!

一整本智慧你只需要48元,还送一本《道德经》,真的非常有价值!

点击下图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