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編者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新一輪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大布局,是中國內陸發展的劃時代的大事件,意義極其重大。儘管各地仍然在努力抗擊疫情,但川渝黨政聯席會拉開了中央部署、兩地聯動、迅速行動唱好雙城記、建設經濟圈的大幕!馬路社為此推出系列述評,深度解析,以饗讀者。

滄海桑田,歲月流轉,工業革命點燃的經濟全球化之火,其火炬從西歐、美國、東亞四小龍一直傳遞到中國大陸手上,這是從工業化和全球化歷史這一縱向角度來說。從橫向上來講,目前全球形成了歐洲、北美、東亞三大供應鏈網絡,這是當今最主要的地緣經濟,而這一地緣經濟格局決定了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也決定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前途。

本月中旬召開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重慶黨政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後,成渝地區各界正圍繞如何切實把戰略要求轉化為戰略行動,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開好局起好步進行熱議。本文就如何抓好全球地緣經濟、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下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機遇進行討論。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不僅對國土安全、生態安全、產業安全等總體國家安全意義重大,而且歷史上也是中國的戰略後方與屏障,如今從後方變身前沿,其在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顯。要理解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上升為國家戰略,需要我們放眼看世界,以全球視野、戰略眼光深刻認識世界經濟格局,以及對成渝地區的影響和佈局。特別是疫情對全球地緣經濟政治的重塑,尚需進一步觀察。

一、全球三大供應鏈網絡及其對地緣政治的塑造

此前,筆者曾從英國脫歐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後果的角度,分析了世界將很可能在5-10年後形成歐—俄、美英澳加新(“新”為新西蘭)、中日韓——東盟三大集團“三強鼎立”的趨勢(詳見《戰"疫"與中國復興之路》)。本文則從歐洲、北美、東亞這三大正在成型的全球供應鏈網絡的角度,來分析世界上三大國家集團鼎立背後的供應鏈原因,以及供應鏈網絡對地緣政治的塑造作用。

目前歐洲、北美、東亞是全球工業化最主要的區域。歐洲的英法德意都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我們從中歐班列的歐洲返程貨物的結構可以一窺其供應鏈的特點。綜合中歐班列旗下的渝新歐、蓉新歐、甬新歐、義新歐、鄭歐、漢歐、營滿歐、湘歐、長安號、蘇滿歐、合新歐等各條線路關於從歐洲方向返程貨流的報道來看,中國通過中歐班列從歐洲進口的主要是:

1.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豪華車型和中小型個性化、新能源車型等)


2.奢侈品(名錶、珠寶、飾品、配飾、紅酒、箱包、高級時裝等)


3.製造業產品(機械器具、電機電氣設備、光學設備及零件等)


4.日用品及食品(母嬰用品、廚具餐具、麥片等)。


這顯示了歐洲的在供應鏈領域,屬於中高端製造業、汽車工業、奢侈品等領域和環節的供應方。而俄羅斯作為石油、天然氣、木材、礦產等輸出大國,與歐洲其他國家在產業結構和供應鏈上有互補優勢,因此俄羅斯與歐盟在政治上也越走越近。

今年以來歐盟恢復了俄羅斯在歐盟機構中的地位,此次疫情中俄羅斯軍方8支醫療隊馳援意大利樹立好形象,俄羅斯很有一種與歐盟多國攜手把北約架空,不讓美國插手歐洲事務的意味。俄羅斯與經歷了英國脫歐後的歐盟的政治經濟一體化正在加速。

下面說說北美,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早在1992年即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北美供應鏈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內循環和產業鏈合作能力。美國和加拿大的看家本領是其發達的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以此通過商品和投資來確保在墨西哥的優勢地位和佔有墨西哥市場,而墨西哥為美、加兩國“打工”,發展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同時承接美加兩國的產業轉移以改善自身的產業結構。

但是這一供應鏈格局有其不健康的一面,比如墨西哥在低端產品出口美國的同時,其難以被管制的販毒產業也在向美、加走私毒品,而特朗普上任後在美、墨邊境造的隔離牆也很大程度上擋住了墨西哥勞動力赴美的“發財夢”。美、加這兩個發達國家與墨西哥這個發展中國家無法共同治理社會頑疾,使得北美供應鏈成為加劇國家間兩極分化的因素。

而美國正有意與脫歐後的英國簽訂自貿協定,這兩個產業結構、發展程度存在雷同的國家,如何在供應鏈上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主要是攜手擴大在全球服務貿易、高端製造等方面的市場份額),也決定了將來北美自貿區能否擴大至英國,乃至未來美英加澳新(新西蘭)能否成為一個緊密的盎格魯——薩克森聯盟。

最後再來說說東亞,東亞本來是以中國為中心的貿易朝貢體系,本來就有一個穩固了兩三千年的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政治秩序。在第三、四次工業革命中,東亞四小龍將出口加工等產業向中國大陸進行轉移,而中國大陸也抓住互聯網和智能化這兩大風口基於提升了自己的新經濟,目前東亞形成了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但化學品、材料到芯片製造、封測等領域暫時尚有不少依賴於日韓等的局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廣義上的東亞也包含東南亞,目前東亞供應鏈通過有望於今年年底簽署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將東盟十國和中日韓緊密聯繫在一起,還將納入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以中國為最大出口目的地的國家和地區2018年達到34個,幾乎和以美國為最大出口目的地的國家和地區(36個)並駕齊驅。

中國是東亞供應鏈的壓艙石,中國左手是日韓和新加坡等在高端環節有專長的發達國家,右手是有著勞動力和原料、中低端環節優勢的東南亞多國,中國有著巨大產能和龐大消費市場,條條大路通中國。如此態勢的東亞供應鏈雖歐美不能匹敵,中國藉此將又回到世界經濟的中心。

由此,我們也可以解釋為何日韓等國這兩年頻頻(比如去年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在成都峰會,以及今年國際互助抗擊疫情期間)向中國示好。從歐洲、北美、東亞三大供應鏈網絡來看,東亞和北美供應鏈的競爭趨勢更強,特朗普本身是個肉和湯都要的主,本質上是想逼東亞多國向美國放開市場,同時還想把製造業從東亞搶回美國去,中美貿易摩擦是這一趨勢的一個縮影。美國越來越摳門,難道日韓看不出來?

所以日韓對RCEP是積極促成的態度,中國去年調解韓日爭端也進一步樹立了威信。而歐洲供應鏈通過中歐班列與東亞供應鏈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橫跨歐亞的俄羅斯為東亞供應鏈和歐洲供應鏈又提供了戰略緩衝,將來東亞與歐洲是合作大於競爭。

二、全球地緣之變要求重慶的通道和樞紐升級


在討論國際問題以前,我們先先看沒有國際以前的事情。成渝地區所在的四川盆地,在兩億多年前是古地中海(特提斯海)的一部分,現代的地中海是古地中海的殘留。可以說成渝地區本來就是與歐洲大陸的前身享有著同一片海洋,這片海洋還從當時尚在海底的成渝地區一直通到中南半島西部和印尼一帶。

所以現在的成渝地區說自己通江達海,是中歐班列(渝新歐、蓉新歐)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起點,說自己是內陸開放的前沿,這並不是成渝地區的“腦洞大開”。因為成渝地區本身就有海洋的基因,巴人在渝東採鹽,蜀人在廣都(今成都市南天府新區一帶)和自貢採鹽,這些培育了巴蜀人民經濟和外貿思維的鹽藏,是來自遠古海洋的饋贈。至今往重慶火鍋裡撒一把成渝出產的井鹽,還能聞到海洋的味道。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源於遠古海洋的自貢井鹽,是重慶火鍋的絕配

成渝地區本來是遠古的海洋,成渝地區今天的發展也渴望著海洋,成渝地區佈局的中歐班列(渝新歐、蓉新歐)、陸海新通道、長江黃金水道和渝滬、渝甬班列等供應鏈大通道,其目的地都是奔著海洋去的,對接上海洋的成渝地區其發展突飛猛進。

在這裡我們有必要把成渝地區所在的中國西部,與北美西部、歐洲西部做一比較。中國西部被陸地阻隔,中國的“西進運動”——西部大開發面臨的最主要的瓶頸就是沒有海洋,而與之相比,北美的西部、歐洲的西部是連綿的海岸。但中國西部也不是沒有優勢,長江自西向東的流淌,使得成渝因與長江中游、長三角三大城市群連為一起而成為西部條件最好的區域。而北美缺少橫向的大河,使得其東海岸與西海岸的城市群無法便利地連在一起。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從未來東亞供應鏈和歐洲供應鏈聯繫日益緊密這個大局出發,成渝地區要早做謀劃,使自己的物流動脈連接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優勢更加突出。那麼成渝地區就要推動:

1.將中歐班列(渝新歐)的目的地從德國杜伊斯堡進一步向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岸城市延伸,以進一步用好大西洋海運優勢。

2.推動陸海新通道向成渝——雲南——緬甸皎漂港一線拓展線路,對接中緬油氣管線。


3.推動渝俄滿班列的目的地從莫斯科向摩爾曼斯克拓展,以用好將來北冰洋的北極航線。


4.加強成渝地區內部通道對接,貨運高鐵將是核心。2018年中車集團發佈時速超過250公里的貨運動車,高鐵貨運的網絡、速度、成本、正常性的優勢,會對當前國內外快遞和貨運的發展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成渝地區可積極引入相關技術,建設連接成都青白江、雙流機場、天府國際機場,重慶榮昌貨運機場、西永園區、江北機場、果園港、巴南公路物流基地的貨運高鐵線路,將鐵水公空聯運的優勢進一步放大。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三、科技創新中心是成渝地區把握好全球供應鏈之變的新動能


當然,成渝地區並不能只靠區位和物流樞紐地位來發展,還要具備科技創新實力,藉此提升產業和供應鏈優勢,成為東亞供應鏈的西部中心。這也是中央將成渝地區經濟一體化目前這一階段,正式地定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核心要義,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對成渝地區的一個嶄新並極其重要的要求。

中央對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所涉及的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三中心兩高地”),其中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從下表中國家對於成渝地區科技創新領域的歷次定位,可見國家對於成渝地區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格局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重視,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也是對成渝地區近年來創新驅動、協同創新工作基礎條件越來越夯實、工作謀劃越來越紮實的肯定。

為搶抓全球供應鏈格局之變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建議以兩江新區、高新區為重點加大西部創新極建設,做好開放式創新,做好川渝協同創新合作,從而將我市建設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要理由是:

1.科技創新中心可以昇華重慶的“工業基因”。重慶是抗戰時期重點建設的中國工業基地和科研中心,三線建設時期遷入重慶的軍工企業和有關院所又進一步夯實了重慶的工業和科研實力。目前重慶是中國工業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聯合國劃分的41個工業門類重慶獨佔39門。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空前活躍的當下,重慶亟需通過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來引領產業升級和城市躍升。

2.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亟需精準定位和充分聚焦。在目前經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需要充分扶持若干個創新極,在創新極內聚焦自己擅長的產業和領域,重點攻關,重金打造,使得重慶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中能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規劃建設中的重慶科學城

3.要更加重視配合區域創新鏈推動成渝地區創新協同。目前成渝地區的創新實力在全國各大經濟區域中具有一定優勢,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城市創新報告2019》顯示,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綜合測評(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成都排第7、重慶排第9。關鍵是重慶要與成都合作,聯動相關城市組成合作緊密的創新鏈條,在科技創新戰略協同、成果對接、資源共享、生態共建等有所突破。

為此,建議:

1.明確我市創新極的定位。目前我市的創新極是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其中兩江新區體量大、發展好,重慶高新區基礎科學好、潛力大,建議以兩江新區主打面向國際產業鏈高端、面向全球消費市場的科技創新大產業、大平臺、大協同佈局;重慶高新區聚焦基礎科研、大科學裝置等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2.聚集資源要素。針對我市創新型人才較缺、創業團隊較少、創投資本不活躍、創新平臺不知名等情況,積極做好“內引外育”“補鏈成群”工作,積極培育和引進能使創新鏈條避免短板、形成閉環的人才、企業、資本,按照創新集群的需要積極將科技創新、創新產業的上下游整體引入和維護好。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重慶在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藥、材料科學等重點領域,在兩江新區和重慶高新區重點打造和引進一批前沿交叉技術及應用國家實驗室和創新平臺,給予資金、土地、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

4.做好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創新要素的自由流動和交易機制,積極推行科技成果市場定價、收益分配、轉化評價機制,以及為科技人員做好分類評價制度、容錯糾錯機制等方面的保障,從而更好激發重慶的科技創新活力。

5.加強跨地科創合作機制建設。雖然合作機制日益完善,但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等相比,目前成渝地區的跨地科技創新合作機制多是局部的、點上的、政策驅動的,全面、系統、自發的合作,需要進一步加強成渝兩地、成渝地區各城市之間的合作機制、標準建設、技術創新、網絡協同、樣板示範等方面的打造。據媒體報道,我市將與四川省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合作,這就開了個好頭。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崛起與全球地緣政治經濟之變

重慶創新發展高地—兩江協同創新區

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的相關合作可作為全市的表率,在去年7月份兩江新區與天府新區的座談中雙方就提出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一道推動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這可謂謀機在先。由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豬八戒網聯合主辦的“新業態·新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服務峰會將於3月25日舉行,相信此次峰會在科技創新合作、科技服務業聯動發展等領域一定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6.要攜手抓好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大數據等高技術產業的複雜程度,需要一個由經濟圈組成的有分工、有智聯的創新鏈條,需要大量具有專業知識的人才向該城市群聚集,從而通過城市群的協同攻關來解決技術難題,技術的產業化、市場化也需要靠一個經濟圈的力量。

那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設計,就是打造一個龐大的創新區域,這個區域由成渝兩個具備智慧之城、綠色之城、人才之城基礎條件的大都市為龍頭來帶動,而廣佈在成渝之間的各個中小城市不是為成渝打工的關係,而是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這個龐大的創新生態圈中的節點,相當於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城市合夥人”。這一基於創新生態圈的供應鏈體系,將是成渝地區參與全球供應鏈競合的“看家本領”。

正在成型的東亞供應鏈網絡如冉冉升起的朝陽,把握好這一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