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西医抑郁症、焦虑症属于中医郁病的范畴。中医所讲的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多因精神因素所致,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早在元代《丹溪心法》便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绝大多数郁病患者发病前均有一个情志不舒或思虑过度的过程,继而引起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其症状每随情绪的变化而增减。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而后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郁病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对郁病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解除致病原因,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可以促进郁病好转、痊愈。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本方由四逆散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解郁,理气

畅中;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该方以逍遥散疏肝调脾,加入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3.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本证亦即《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所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之症。《医宗金鉴·诸气治法》将本症称为“梅核气”。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本方用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合用有辛香散结、行气开郁、降逆化痰的作用。湿郁气滞而兼胸痞闷、嗳气、苔腻者,加香附、佛手片、苍术理气除湿;痰郁化热而见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病久人络而有瘀血征象,胸胁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者,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活血化瘀。

4.心神失养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脉弦。

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同一患者每次发作多为同样几种症状的重复。《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将此种证候称为“脏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方中甘草甘润缓急;小麦味甘微寒,补益心气;大枣益脾养血。血虚生风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者,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养血熄风;躁扰、失眠者,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等养心安神;表现喘促气逆者,可合五磨饮子开郁散结,理气降逆。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5.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本方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龙眼肉等益气健脾生血;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木香理气,使整个处方补而不滞。心胸郁闷,情志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理气开郁;头痛加川芎、白芷活血祛风而止痛。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6.心肾阴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方中以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六味地黄丸补益肝肾之阴。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总结:郁病的预后一般良好,但在受到刺激后,病情常有反复或波动,易使病情延长。如果病程较短,而情志致病的原因又是可以解除的,通常都可以治愈;而病程较长,而情志致病的原因未能解除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正确、客观地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内伤,是防治郁病的重要措施。对郁病患者,应作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以恢复健康。

不管做什么,都觉得好烦!别担心,你需要调整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