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宝妈到底要不要上班?

我无心但仍痛


作为一个90后新晋宝爸,目前自己老婆已经休完产假回去正常上班,对于这个问题我说说我的观点:


作为一个男人来说,自己的老婆刚刚生完宝宝,产假仅仅只有4个月。而且我老婆生完宝宝之后,因为熬夜喂奶,身体恢复得并不理想,着实让我也非常心疼。


所以我也和老婆商量过是否要离职,不说做一个专职家庭主妇,至少再休息个一年半载的,等身体恢复得更好了,再考虑考虑找一份新工作之类的。


但经过我们两天的讨论,最终我们俩还是商量决定——产假休完,正常回去上班。理由有以下2点,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工作获得更多成就感,人生目标变得更明确


我老婆毕业以后直接进入了银行系统工作,算上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


这份工作是她的第一份工作,所以这份工作对她来说,虽然工资平平,但是有一份特别的使命感。而且经济上的独立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如果完全靠我养活,她会觉得非常憋屈。


工作后,确实晚上熬夜喂奶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但是回去工作后比休产假时,人精气神更好了。


产假时,每天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带孩子,每天仿佛围着孩子转而失去了自己的小目标。但是工作以后虽然更辛苦了,但是目标明确了,好好工作,好好养娃,生活更有计划。


工作接触到了更多的同事,更大的圈子


老婆在家里休产假时,天天就围着孩子转,跟朋友打个电话也是三句话不离孩子。有时候甚至还没有结婚生孩子的朋友跟她聊天的时候都会觉得蜜汁尴尬。


上班之后,和同事沟通更多,而且话题也更丰富,接触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圈子。慢慢地开始不总谈孩子了,下班回家也会跟我分享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和趣事。


我觉得这样时好的,虽然孩子确实重要,但是我们也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天天都是围着孩子转,我们俩的夫妻感情估计也会慢慢变淡。


当然,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我也仅仅是分享我们的家庭经历,并不一定适用于你的家庭,但是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猪爸豆儿”,谢谢!



猪爸豆儿


对于上不上班,你有顾虑,因为孩子小而且是母乳喂养,你舍不得离开孩子,又害怕孩子饿着。其实这些你都不是问题,女人还是要有工作,才不顾与社会脱轨。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孩子目前8岁一直是我一手带大,不能上班,每天就是带孩子做家务,完全没有自我。我羡慕职场妈妈,可以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工作圈,朋友圈,而且经济独立。

担心孩子小,不想离开孩子,可以在自己家附近找个工作,工资低一点也可以。一来下班了可以回家照顾孩子,孩子的喝奶问题,我觉得可以用吸奶器吸好了放家里,或者孩子奶奶把孩子带过来喂一下奶。

如果家里人让你出远门工作,我认为暂时孩子还小,至少等孩子断奶了再考虑出远门,暂时可以留在家附近找份工作,一来可以减轻家庭负担,一个人的工资供孩子的奶粉,尿不湿应该够了,我想你的家人也应该会同意的。

作为过来人还是劝你找份工作,不要像我一样做全职妈妈,每天带孩子做家务累死累活,她们还说我天天在家玩,真的体现不出在这个家的价值。


陪读妈妈谈教育


过来人告诉你,具体分情况来看待哈。

1、如果家境很差,你不去工作的话孩子奶粉钱都没有那种,那不用考虑了,去工作吧,基本的物质保障是基础,必须要孩子吃好长好了再去想其他的。

2、如果是家庭不用为经济担忧,就是说不靠你赚生活费奶粉钱,那么,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如果你的婆婆照顾孩子很用心,而且不会教坏孩子的三观,那你完全可以去上班的,上班后时间会过得很快,孩子一下子就长大了。如果你婆婆是那种很不好的老人,三观有问题,那你不管去不去工作都尽量减少你婆婆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很单纯的,谁陪他多就跟谁亲,谁带他多孩子的三观也受主要陪护人的影响最大,所以,如果家境可以的话,自己牺牲几年的职场时间陪孩子是最好的。

3、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人,就是你的配偶,问问你丈夫什么意见,小家是你们自己的,你有权利决定自己怎么过


林杉姐姐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我觉得主要看三个方面

1. 是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认同对你来说更重要,还是和宝宝一起成长,度过珍贵的亲子时光更重要

2. 家里的经济条件能不能够支撑爸爸一个人去工作?

3. 家里人的意见同样要考虑。爸爸要和你同一战线。是不是都支持你在家带孩子。最好大家都能同意,以免日后引起矛盾

纯母乳喂养的孩子,我自己是决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宝宝一起成长,在家亲子带他。没有谁比妈妈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初的一两年里,看着他从爬,到蹒跚学步,从咿咿呀呀到喊出爸爸妈妈,这些珍贵的时光对我个人而言十分重要。所以在上班和带孩子两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当然自己在家带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妈妈都会发现在家带孩子其实比上班还要累。因为你的注意力无时不刻都不能放松,保证孩子在家的安全!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个人并不赞同让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带孩子。

1. 上一代老人多是经验育儿,而现在大家都需要科学育儿,很多教育观念都发生了变化,老人并不了解

2. 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付出时间和精力。孩子未来更多还是要和爸爸妈妈相处。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关键作用

当然,作为妈妈,也会有需要实现自我追求和理想的时候。在家时间呆久了,觉得与社会脱节也是很多妈妈烦恼的!我觉得妈妈们在家,在精力充沛的情况下,也可以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习一门新语言,或者上上网课。我在家带孩子的这一年趁着每天的空余时间,考了对外汉语的证书,心理上也会觉得自己达成了一个小小的成就。在家不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对以后再次进入社会,找新工作时也相对容易许多。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到你一些帮助[呲牙]

照片是我的宝宝六个多月学会坐了,坐在地垫上照小镜子呢。和宝宝在一起的时光会给你带来很多快乐哦[耶]



Candy的早期教育观


首先,要不要去工作?可能问的是一个实际情况问题。

这里的实际情况,需要分析自己的教育背景,家庭收入,孩子是否有家人可以帮忙带,孩子的年龄是否需要母亲全职投入教养。

其次,想不想去工作?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可以做什么工作?想做什么工作?两者之间的心理差距大不大?对职业薪资的期待是多少?对工作时间的要求怎样?对工作地点的要求怎样?对工作环境的要求怎样?

第三,结合自己给你一点建议。我有两个孩子,大的6岁,小的两岁半。有家人可以帮忙带孩子。全职母亲做过10 个月。目前的职业是教师。个人认为做全职母亲,比较难收获职业成就感。因为家庭关系的处理常常比较复杂,即便带孩子本身比较愉悦,裹挟了家务,家人的关系等,全职在家也是一个比较让人挠头的问题。另,每天面对孩子不免会缩小自己的社会交际圈。此外,因为家务繁杂,不免会觉得烦躁,处理烦躁的情绪也需要有一些发泄口。

综上,适不适合全职在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果各种因素处理得当,孩子也的确需要,全职妈妈未尝不可。但如果有职业可能,也不要放弃,辛苦追求总是有回报的。家庭的幸福感和职业成就感都是值得追求的。

祝孩子健康,日子幸福。


一只考拉一只壳


我觉得判断自己要不要上班可以从这个最本质的点考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自己一个人长期带娃,是享受那种状态,每天哄娃,和娃玩,宝宝睡觉的时候自己做做饭,洗洗衣服,看看电视呢?还是即使一边带娃,一边玩手机,刷朋友圈,谋划着各种创业的事情呢?如果是后者我感觉你可能骨子里面还是属于职场女性的范畴,即使和娃身体待着,心可能也很急,也不耐心!长期下去,肯定对你的身心都不利,完了老公回来也容易滋生矛盾!通过生产后这一年的时间,我是深刻的体会到一句话,人和人之间几乎是不太可能感同身受的,即使是曾经同床共枕的夫妻,所以不要自我期待说我为了孩子和家庭已经牺牲了自己的身材,事业,甚至交际,你应该感激我所付出的一切,其实在他那边看来,你不过是比以前胖了,丑了,脾气差了,自己的娃自己不带谁带;

和老公共同商议该问题:他的意见很重要,从小孩到来后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把小孩的所有大事让老公共同承担,而不是孤军奋战;

适当的远离妈妈群,你看到的是别人育儿,亲子的美好时光,或许真实情况是,她玩手机玩累了说宝贝来咱们玩玩游戏,然后顺便拍个照片视频分享;

一定要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言传身教,而非纸上谈兵:这一点我一直坚信,我相信自己的父辈能够做的多高,小孩的起点就有多高,妈妈的见识,学识,思维方式,为了事业努力拼搏的精神对于小孩来说都是教育的资本,同时我之前也在知乎中看到过一些报道,科学报道职场妈妈的小孩反而更加优秀,当然这点咱们不论对错与否,但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给孩子一个优质的物质环境,加温暖平和的家庭环境真的是非常关键的;

育儿永远不要去比较,这点是我自己非常需要反思的地方,我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己一旦做出决定了,你已经分析了各种利比了,就不要优柔寡断,相信自己和孩子;

从整个大的中国的经济环境来说: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其实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性是有,但你遇到的问题大部分都会遇到,这种普遍性的问题基本都是时代的产物;过去我妈妈那代人,反正大家都经济困难,女人在家全职的一大批,谁也不觉得有问题;同理,北欧那些发达国家,生存不是问题,女性在家陪伴后代成长也是理所应当,而且国外有个好处,对于个人注意特别尊重,因此很多人坚持了自己的本性,适合职场的人家或许就选择了自己的生活,喜欢宝宝的或许人家就享受着这些亲子时光,反观中国妈妈,焦虑的不在少数!

心大点,育儿是个马拉松,别揪着这点这么较劲,这点我与大家共勉!



念念好爸爸


上与不上在于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的不同。有人选择上班,是考虑到带娃时间长了怕与社会脱节,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被社会淘汰。不上班没有经济来源伸手向老公要钱,一次两次没话说,如果多次了再加上有一天他看你不顺眼了,嫌弃你了就借题发挥。

如果在经济上没什么负担可以选择在家一边带娃一边搞点事业赚钱,何况还有人帮你带,这更不用担心,还可以陪伴宝宝,宝宝的成长阶段如果有父母的陪伴那是最好的。谁陪伴最多,孩子就跟谁亲,而且会在他心中建立起一种权威,现在大多都是老人带孩子,孩子如果被自己的父母批评了,心里一不舒服就跑到老人跟前告状。所以这样就可以经济独立,孩子的陪伴也不缺失。


飞妈说育儿


个人认为孩子的成长比自身的职业更重要,所以不必要纠结上班与否,况且互联网时代价值体现和育儿是不矛盾的哈。说到这里有一部分妈妈可能会纠结为什么带娃的总是妈妈而不是爸爸?

山顶洞时代:男人跟女人都住在山顶洞里头的时候,男人是负责出去打猎,他们要带着矛,精准地找到猎物。他们眼光是聚焦,非常focus。女人是负责看家。因为她们得知道有没有野兽在家徘徊,有没有什么声音是危险的;所以她要耳听八方眼观四路,她们眼光是发散,非常diffuse。从遥远的古代,我们可以发现:妈妈就负责育儿看家,爸爸就负责挣钱养家。

基因专家莫勒姆博士21世纪最新研究发现:我们今天所做的事,吃的东西,经历的遭遇都有可能会改变我们基因的链条。而且,还可以遗传下去。从基因遗传研究发现:人类把“女性育儿看家,男性挣钱养家”这个观念遗传下来了,特别是农业时代不断加深了这个基因。

农业时代结束,经历了工业时代,现在进入到科学时代。不在是拼体力,而是拼智力时代。大家就看到优秀的女性国家领导,优秀的女科学家,优秀的女企业家等等,女性从家庭生活中抽离出来,为社会创造了卓越的价值。所以专家提议:如果妈妈能力比爸爸强,全职育儿的事情就应该交给爸爸,妈妈全程用心陪伴成长。

0-3岁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小孩的教育应该是在学校,0-3岁宝宝懂什么,教了他也不会,如果你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蒙氏教育理念提到:“一个孩子在三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和”,0-3岁是人生成长最关键的三年,它奠定了孩子一生发展的基础。这段时间孩子的发展是惊人的,从一出生的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直走到学会了说话、察言观色、分辨秩序等等,例如:孩子最早尝试啃的是他们的手,吃手需要大脑指挥肌肉配合,当孩子吃到手之后,嘴巴感受到手,手也感受到被口吃的信息,这样大脑就开始工作,处理来自口和手的刺激。大脑的工作造成神经元的连接,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经元就不断形成新的连接,然后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如此多的飞跃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研究发现:三岁孩子的脑容量就达到成人的90%,到了5岁几乎接近成人,这也是中国老话所说的“三岁看大”。

致敬权威性全职妈妈,世界欠你们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我是一名宝爸,家有2岁宝宝,全职妈妈育儿,我深深体会到全职妈妈的艰辛与伟大,同时也意会到0-3岁宝宝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神医扁鹊三兄弟故事,世人皆知扁鹊,却不知他二位哥哥,但在扁鹊心中他两个哥哥医术更高明,二位哥哥是治未病。同理,大家就明白权威性全职妈妈的伟大,每多一位权威性全职妈妈就会多培养出一个卓越的宝宝,社会则少一份暴乱,世界就更加和平。所以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权威性全职妈妈,实至名归。

最后呼吁宝爸、宝妈回归家庭;和宝宝一起学习成长!


旗帜奶粉


分步阅读

1

/5

首先,我们要把宝宝的吃、喝、拉、撒,一系列的事情交代给带宝宝的人。(奶奶、姥姥或者是阿姨)。

2

/5

第二点,用商量的语气告诉宝宝,妈妈要上班了,你在家要乖乖听话。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个时候的宝宝是异常敏感的。如果宝宝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宝妈一定不要在继续。否则宝宝心理会受伤,可能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恢复。

3

/5

第三点,如果宝宝一直粘着妈妈,妈妈一定不要心急,要耐心的和宝宝解释。不要觉得宝宝小就什么都不懂。这个时候宝妈和身边的人可以拿一些平时宝宝喜欢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4

/5

第四点,如果还是不行,那就让宝宝下楼和宝妈一起走一段路。这样宝宝的心理会多少有一点安慰,不会认为妈妈是要抛弃他。这个时候,宝妈可以拿出一个硬币或者是钱给宝宝,告诉他可以和奶奶、姥姥或者是阿姨去做羊羊、玩游戏。一般情况下这个时候的宝宝就会听话的跟着别人走,宝妈就可以安心的上班了。

5

/5

第五点,宝妈在走的时候一定要和宝宝打招呼,不要趁他不备偷偷的走。要不宝宝发现以后肯定会很伤心。


清大全脑开发林城校区


要,不上班就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