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内功与虚实身法

练太极拳时,特别是在走架过程中一定要和大周天养生之道相对应,这是武禹襄留给后人的养生法宝。武禹襄讲到了太极拳起承开(转)合、中定、内气潜转、意气圈、周天运化融一体,进行走架和养生。

首先要了解身体结构,明白了身体结构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武禹襄的太极拳原理融入先天潜在的气机,即大小周天运化规则相应进行养生修身。

大小周天的规则:从丹田、小腹出来两条脉,一条往上面走,是任脉;另一条从后面上来的,是督脉,这是小周天;然后从大腿两侧下去,从大腿内侧经足底到大腿外侧又到脊背,这叫大周天的循环。武禹襄讲到了每个动作里面有起承转合:“起”,起于脚跟;“承”,承于腰胯;“转”,也就是开的意思,开脊背,腰胯气机直接上传到脊背。这一过程在于背部,属于督脉,督脉属于纯阳的气机,覆盖面属于虚实中“实”的一面。实属于用,属于开,属于气机的一面;然后通过百会,舌头搭鹊桥,通关之后属于任脉;任脉属于阴,阴是母体,阴阳互根,有阴才有阳,阴属于虚,属于空,所以往下沉,归丹田。

其次,在任脉这一块,要结合武禹襄的合,起承转合的“合”。“合”这个步骤要跟任脉达成一片,合来还虚归松沉。所以在“合”的过程中,尽量两肋放空,肘尖下垂,眉间放宽,心气下降到照海穴;在转身的时候,一定要放空前面这一半镜子带来的所谓的自我,要放空、虚化,如降落伞打开慢慢松放松沉。背面是“实”,前面是“虚”;背面是“有”,前面是“无”;背面是“真”,前面是“假”,所以既然是假、空、虚、幻,就应该放下。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来自镜子前面幻化的投影,调和任脉、督脉,阳气上升了,有了纯阳之气,就能兑现养生之道,放空自我和烦恼。

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控好太极拳“虚”的一面,就是“合”,合来还虚。每一式动作里面有三分之二都属于“虚”,即“三虚抱一实”。因此在走架过程中,遇到属于“合”“转身”处一定要放空、放松、松合、松沉至照海穴。“虚”到极点,通过涌泉穴,然后再转膀胱经上传,这是纯阳之气,产生无限的生机;然后通过脊背产生一种劲道到胳膊和肘少海穴,运化开合,又回到“合”虚。

走架顺应大周天的气机,即顺时针,从阳到阴,从阴到阳,是沿着顺时针在气机上相应走架。整个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是在大周天的气机上去走架、运化。

在走架过程中,一定要掌控好起承转合,阴阳虚实、开合升降、吐纳屏息。比如说,开的时候属于吐,合的时候属于纳;吸气是纳,吸纳到脊背,这是由小腹吸纳到脊背,这一过程可以屏息转化,然后由命门至大椎穴进行发布称之为吐。

走架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心理暗示,如同桩功的心理状态,意气支配走架。走架如桩功推移,心念清明,掌控动作阴阳、虚实、吐纳、屏息、升降、开合等变化。这样就把武式太极拳的起承转合与大周天、吐纳导引实现浑圆一体,形即是气,气即是形。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明心的走架,来去收放自如,心无压力,相应大周天法则养生之道。

站桩的时候,虽然是站桩,一定要暗示自己是坐稳而不是站立,由承扶穴托胯,由胯托躯干肢体,如是坐在那里休息,耳根反闻回光返照,放空一切内外境。定要如是观照,观照自己是端坐,后面如有个高高的凳子托住,如梦如幻、绵绵柔柔、平平淡淡、空空灵灵的状态,妄念放空,心地清明。

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一实一虚、一阴一阳,一开一合,这样太极拳一招一式与吐纳、周天导引运化圆成一体。所以笔者认为,太极拳能够开发心性灵觉,益智延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