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專訪】科百科技----十年磨礪產品,用IOT方案實現農產品

【雷達專訪】科百科技----十年磨礪產品,用IOT方案實現農產品

導 讀

從數據的採集到傳輸、到雲平臺的分析,再到反向控制,全套系統已經開發完成,現在已經可以實現多種作物的託管種植,這在全球也是首次。甚至有些農產品我們用1、2個人就可以管理數百畝農田的種植生產。


科百科技十多年來致力於研發生產智能化、高性能、低成本的農業物聯網系統和數據處理應用技術,包括傳感器無線網絡監測(WSN)、無線網絡控制 (WCN)、雲平臺和大數據處理等,在農業環境數據的採集效率、作物栽培數據力應用、信物融合等方面一直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在同行和用戶當中擁有良好的聲譽。目前科百農業物聯網等技術已經在以色列、法國、英國、意大利、俄羅斯、新西蘭等三十多個國家得到應用。


【雷達專訪】科百科技----十年磨礪產品,用IOT方案實現農產品

劉宗波 北京科百宏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波:農業是一個很古老傳統的行業,您為什麼選擇在這個領域創業?農業科技未來的升級方向是什麼?


劉宗波:我做農業的科技化改造20多年時間,上一代的農業科技化是機械化改造,比如說用飛機打農藥,用收割機收割等等,擴大了人的動手能力;但如何更好的種植作物,讓作物更加好的生長,不生蟲,甚至不用農藥,這個是下一代農業科技升級的方向,是精準農業種植。


我們國家的農業問題很多,比如我們的特色產品茶葉,因為農藥殘留問題99%的產品都無法出口到歐洲,很多農產品的國內種植的生產成本比國外進口到國內的售賣價格還要高,大米的國內種植一斤的成本要2.1,國外進口1.6,一斤小麥的國內生產價格1.5,國外進口過來不到1.2,國家要拿出大量的補貼給到農民,才能實現保證民生,我們生產以一公斤大米、小麥,使用的化肥和水比國外要高3倍以上,農產品的種植過程困難重重,我們想用更加科技化的方案,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姜波:科百推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樣的一個系統?


劉宗波:科百到今年已經是做到了第十個年頭,我們現在正在主推基於科百農業物聯網和農業大數據的整體解決方案,它從數據的採集到傳輸、到雲平臺的分析,再到反向控制,全套系統已經開發完成,現在已經可以實現多種作物的託管種植,這在全球也是首次。甚至有些農產品我們用1、2個人就可以管理數百畝農田的種植生產。


姜波:實現這樣的種植系統需要哪些技術的突破?碰到過哪些困難?


劉宗波:困難很多,我們首先碰到的是數據採集問題,很多關鍵的種植數據,比如植物葉面溫度、溼度、局部的CO2濃度,都沒有對應的傳感器採集,還有一些傳感器被國外的巨頭掌控,單價的成本很高,購買回來農民根本用不起,所以逼著我們不得不自己研發傳感器,甚至收購了一家海外的公司。現在我們全球首創的傳感器有很多款,二次集成研發的傳感器有十幾款,

成本僅是國外的1/3,花了幾年時間終於把農業種植中的關鍵種植數據的採集做好了,自研的傳感器也反向出口到了很多海外國家,以色列的一些農業科技公司也在用我們的產品。但僅僅數據採集完又碰到數據傳輸的問題,一般的無線信號在農田中數據傳輸不穩定,植物的遮擋比較多,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向國家申請了780MHZ的中波頻段使用,現在可以實現一個基站覆蓋上千畝土地的傳輸,大大的降低了物聯網的部署成本,但解決了數據的採集和傳輸後,對於數據的分析挑戰還有很大,需要一步步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測試,才能找到完美的種植模型。


姜波:科百物聯網現在的功能有哪些?可以給農戶解決哪些實際的問題?


劉宗波:目前的推出科百物聯網產品已經加入了反向控制的解決方案,這樣從以前的監測預警到現在可以自動直接干預種植過程。


經過這幾年下來,科百採集到了很多種植數據。現在在和中國農科院合作,基於採集的數據讓專家研究,規劃更多的作物種植數據模型。現在已經有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模型功能,比如水肥一體化施肥系統,可以定時定量精準施肥,根據作物需求,輸送合適的水肥給作物,能幫助種植戶節省50%的化肥採購支出;還有就是像茶葉這種作物,最怕的是春季的“倒春寒”,能讓農戶直接絕產,以前農戶的處理方式是焚燒秸稈,讓灰覆蓋在植物的表面來預防,其實效果甚微,科百信物融合精準栽培管理系統的局部小氣候模型,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控制農田的局部氣溫,來避免這種災害,在麗水部署的茶園試驗田充分驗證了我們的系統。另外我們發現通過對植物葉面溫度的調節,可以找到一個讓植物正常生長,但不會讓蟲卵發育的溫度,可以在蟲卵的發育期那段時間將溫度控制好,不讓它繼續發育,這樣可以實現減少50%的農藥使用量。


我們現在還在研究如何通過CO2的濃度和光照強度來調控水果的含糖量和水果的大小,讓一畝土地產出的水果良品率提高,農戶能賣個好價錢,現在已經有客戶在使用。以前一個專業的種植戶會請幾個種植的老師傅來管理農田,部署了科百這套系統之後,可以將老師傅的專業技能數據化,通過這個系統,可以將老師傅的種植技術複製出來。這個裡面可以做的事情太多,我們還在不斷的研發新的種植技術,不停的挖掘數據中的價值。


姜波:現在部署方案的成本多少錢?農民能接受這個樣的價格嗎?


劉宗波:現在整套方案的部署在一畝土地上的投入要5000--1萬塊不等,部署一次使用的時間能到8-10年,二次維護的成本很低,一次投入長年收益,折算到每年的話,一畝土地的支出在500--1000元;未來部署的成本價格會因為硬件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些;在種植成本上可以降低50%的肥料投入和50%的農藥使用;能帶來更加穩定的作物生產,增產的比例大概在20%左右。


目前來看比較適用的是一些高產值的經濟作物,比如茶葉、花卉或者一些種草藥材和反季節水果,客戶在部署之後的1-2年就可以回收投入的成本而永久獲益。我們現在跟比較零散的農戶合作比較少,但各個地方的農業合作社有200萬家,合作社的土地比較集中,國家對農業改造也有部分的資金支撐,他們是我們的主要客戶對象;還有就是現在一些大型的食品公司越來越重視農產品的種植,有的一家企業就有上千畝的種植基地,用我們的系統可以託管式種植,確保農產品的品質,現在有幾家大型的農業公司在和我們談託管種植的合作。

姜波:政府在農業改造領域是什麼樣的角色?能具體做出哪些作用?


劉宗波:農業技術的升級過程,政府會出臺很多利好的政策;過往的技術升級,在投入較大的情況,政府會給農戶補貼,來輔助種植技術的推廣。農業種植技術的改造利用好政府的各種政策可以事半功倍;中國有2800多個縣,幾乎每個縣都有種植試驗田,每年都會嘗試用試驗田評估新技術的效果,我們目前在山東、浙江、雲南都有成功案例。


姜波:公司做過的客戶具體有哪些?現在公司的運營規模怎麼樣?


劉宗波:我們在浙江麗水做了茶葉的防霜凍模型,當年恰好碰到了倒春寒比較嚴重,當地很多農戶受損非常嚴重,我們的合作農戶沒有一點損失,對比非常很明顯;在山東做過一個全數字化的種植園區,實現南果北種,已經運行兩年;中國最先進的花卉栽培基地在雲南,技術最先進的溫室是中以(以色列)高原示範農業示範園,這其中的物聯網系統是用的科百產品;我們今年在跟幾家大型食品公司談,他們有幾千畝的原產地,在商榷使用我們的託管服務。公司現在有接近100個人,這兩年公司都已經實現盈利,今年我們收入可能會破億,現在國家對科技公司的支持很大力,儘快達到科創板的標準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可拿到足夠的資本讓農業的升級更加快速;

姜波:智庫有不少物聯網行業裡的用戶,有什麼想跟大家說的?


劉宗波:我們的產品經過打磨多年,逐漸成熟,品種類的方案也越來越多,期待能有跟各路英才的合作機會,也期待跟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加速農業這個古老但可以不傳統的行業,進行精準化的改造。

結語:科百可以顯著提升每畝土地的經濟價值從而獲益,相信部署的成本會逐年降低,未來惠及到更多的農作物,可以給有決心打造農作物“品牌”的公司帶來更實際的幫助。


雷達專訪由物聯網智庫與山雲資本聯合發起,希望對IoT領域佈局明星創業項目的專訪,將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前沿信息分享給大家,一同推薦產業的升級發展。另外,希望和專訪公司有業務往來的朋友,可以加我們的微信,在告知專訪企業同意後,均予以引薦。


【雷達專訪】科百科技----十年磨礪產品,用IOT方案實現農產品

如有需求,請聯繫 shirley:1560189385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