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富含碳的小行星“龍宮”可能在大約1000萬年前就形成了。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2019年4月,日本隼鳥2號探測器撞向了小行星“龍宮”,撞擊產生的衝擊波向四周蔓延。

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稱,日本宇宙飛船向小行星發射的炮彈正在“照亮”太陽系中最常見的小行星。

含碳或者C型的太空岩石組成了已知小行星的四分之三,以前的研究表明,他們是早期的太陽系遺骸,其中包含了來自大約46億年前產生太陽和它的行星的星雲中的物質。這使得研究這些含碳豐富的行星成為了瞭解行星構成的關鍵。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為了瞭解更多關於C型行星,日本宇宙航空開發機構將隼鳥2號宇宙飛船安排到龍宮,這是一個2790英尺寬(850米)的近地小行星,是太陽系最黑暗的天體之一。C型小行星的名字,意思是龍宮,指的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神奇的水下城堡。

2018年,隼鳥2號抵達龍宮,從軌道上掃描它,並且在這個佈滿卵石的小行星上部署多個探測車。科學家發現,龍宮可能是一堆鬆散的,多孔的碎石,大約有50%的空間是空的。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為了弄清龍宮的組成和構造,隼鳥2號發射了4.4磅(2公斤)重,比網球稍大一點的銅質炮彈,它在行星上的速度為每小時約4475英里(7200km/h)。這次撞擊形成了一個人造隕石坑,遠程分析並噴射一股煙狀物質暴露了在龍宮表面下的原始物質。隼鳥2號的照相機詳細記錄了這個煙柱的演變過程。像龍宮這樣留下彈坑數量和大小的小行星可以幫助科學家估計小行星表面年齡和性質。這些分析是基於這些隕石坑如何形成的模型和來自人工撞擊,像在龍宮上的數據,去幫助測試模型。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這顆被稱為小型隨身攜帶撞機器的炮彈炸出了一個約47.5英尺(14.5米)的大坑,有一個凸起的邊緣和一個約10英尺(3米)寬,2英尺(0.6米)深的圓錐形坑。日本神戶大學的行星研究家,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荒川正彥告訴天文在線:“我對SCI的隕石坑這麼大感到非常驚訝,”他補充說,這個隕石坑比地球上類似情況的隕石坑大七倍左右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人造火山坑呈半圓形,且噴出物質幕狀不對稱。研究者們表示,這兩個細節暗示在撞擊地點附近地下藏有一塊巨石。這一結論與科學家們早前掌握的”龍宮“礫石堆照片情況相吻合。

人工火山坑及其羽流特徵顯示火山坑的形成多侷限於小行星的重力而非空間岩石表面的強度。反而言之,這也顯示出“龍宮”擁有相對易破的表面,其硬度僅相當於疏鬆砂岩。最近的新發現也佐證了“龍宮”是由多孔且易碎的物質構成。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這些新發現表明“龍宮”表面擁有約890萬年曆史,同時其他模型也顯示其小行星表面歷史或許長達1億5800萬年。總而言之,荒川說,構成“龍宮”的物質擁有46億年曆史,這顆小行星或許僅僅在1000萬年前由其他解體小行星的殘骸併合而成。

科學家們針對他們的新發現在科學雜誌作了詳細的線上介紹。

“小鮮肉”發現!日本小行星探測器發現了一顆很年輕的流浪小行星

相關知識

“龍宮162173”(Ryugu 162173),臨時編號1999JU3,是一個近地天體, 位於阿波羅群且對地球具有潛在威脅。它直徑大小約1公里(0.6英里),是一個罕見的Cb光譜型暗星體,它同時具備C型小行星和B型小行星的特性。2018年6月,探測器隼鳥2號在這顆小行星著陸。在完成測距和樣本採集之後,隼鳥2號於2019年11月離開“龍宮”返回地球。

“龍宮”於1999年5月1日被天文學家們在研究林肯近地小行星時發現,發現地點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靠近索科倫市的林肯研究室實驗測試場。它隨即被臨時編號1999JU3。2015年9月28日這顆小行星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龍宮”(Ryugu)(小行星中心編號95804)。名字Ryugu來源於“竜宮”(龍宮),日本民間傳說一座不可思議的海底宮殿。傳說一個叫浦島太郎的漁夫由海龜駝至龍宮,當他回來時帶回了一個神秘的玉盒,故事很像隼鳥2號採回樣本的經歷。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Charles Q. Choi-Patric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