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沒有刺的“真善美”之花

書評作者 | 周航達

當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書封的設計確實帶給了我很大的驚喜,溫暖的粉色與堅韌的灰色交錯在一起,我的腦海已經開始構想一副畫面:“樸實無華”的愛在面對生活挫折與考驗時所展現出來的那種動人的堅守。是的,這就是關於普通人的一首頌歌。

人文書評 | 一朵沒有刺的“真善美”之花

《美順與長生》 毛建軍著

作者毛建軍是一名普通崗位的職工,按他所說的,這個小說既有關於他和妻子生活的影子,又是像他們一樣在北京奮鬥著的萬千普通人的真實寫照。這是由他的一個2萬字的中篇改編出來的,足以可見編輯和讀者們對他的認可。

(一)

故事圍繞“北京戶口”推動起了整個小說情節的發展。不管是美順和長生,還是後來的栓住和英子,或者是福順與娟子,等等都在為某一個目標而打拼著,與其說是生活,不如更具體的說是房子、是戶口。

女主角美順是從東北大山裡嫁到北京的農村姑娘。她可以說是幸運的,並不是每個女孩都有機會一步跨越半個文明的長河,從一個閉塞的小山村到北京這樣的大首都,完全就是無法想象的兩個世界;同樣她也是無奈的,因為婚姻的權利並不掌握在她的手裡,她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只是為自己的兩個哥哥做嫁衣,就像美順爹滿面紅光的說的“不枉了,不枉了,養下個金鳳凰呢。”等待美順的,不僅是一個陌生的世界,還有一個將會與她相伴終身的陌生的從未謀面的男人。

見到長生後,美順的心裡直撲騰“別是個傻子吧!”可見她的內心還是相當牴觸的,但她還是順從的被別人領著辦完了結婚所需要的流程,她不敢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因為她心裡很清楚,這是她不得不接受的命運,從她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她就註定要在別人的安排下嫁到某一戶人家當媳婦的,不嫁給長生,就嫁給栓住,這個決定都由不得她。

結婚那年,美順才16歲,由於不到結婚年齡,只能謊稱22歲,其實她也只是一個孩子啊,但這就是她不可更改的命運,匆匆的結束了自己還未完全綻放的青春,匆匆成了腹中孩子的母親,時間就是這麼被趕著走的,就像她一樣,被趕著轉換成了另一個角色,一個曾經離她很遙遠,但現在卻真真實實擺在了她的眼前,“妻子、兒媳、媽媽”,這些個角色都需要她去承擔,但留給她適應的時間卻少之又少,未來如何展開,她心裡是沒有底的。

隨著小說的進展,我們會發現美順身份的轉變是相當順利的,這也和作者定下的真善美的基調有關,美順有多幸運呢?婆婆公公都是知識分子,對美順無限寬容,丈夫長生老實憨厚,對美順疼愛照顧,師傅英姐為人正直,對美順關懷有加,這些人的存在都幫助著美順迅速走向了成熟,度過了短暫的心理徬徨和迷茫。

美順有挫折嗎?有啊,她也經歷了人生重要的幾個轉折期。她不僅改變了自己,同樣也用自己的堅強努力贏得了周圍親人的認可。首先就是和丈夫長生的關係,這一段作者描寫了一個激烈的場面,就是憨傻的長生被廠子裡的一個痞子欺負,他不僅把長生當牛馬使喚,還把菸灰彈到長生的頭上,是美順,讓長生找回了勇氣,為了她,才敢於不要命的和那個痞子搏鬥。

“長生爬起來,額頭腫起一個大血包,滿面是血,眼冒殺氣,呸的吐出一口血水,衝著周圍人大叫,這是我媳婦,誰也不許打她。”

也是因為這個事件,才使得美順相信這個男人是真正想保護她一輩子的,她才真正開始依賴長生。

還有就是和婆婆的關係,剛開始的時候,面對有文化的婆婆,美順是緊張的,就像文中寫的

“美順至今面對婆婆還是打怵,說不出原因,醞釀好的話,面對婆婆講不出來,這回也是,忘了回來這一路想好的話。”

後來婆婆突發腦血栓,完全是美順一個人精心照料婆婆,不怕髒、不嫌累,才使得她慢慢康復了過來,如果說之前婆婆對美順還有一份防備和看不起的話,那現在是真正信任了美順,在她重新可以講話的時候,她首先說的就是“謝美、順、美順、謝……”

和哥哥福順以及長生的姐姐長莉的關係,也是文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串聯起這個故事情節的關鍵因素,就是一個字“錢”,俗話說“親兄弟也要明算賬。”可見有時候親情也很難敵過金錢。長莉偷偷賣了美順和長生的房子,然後跑去了美國,而福順呢?信誓旦旦的借了美順所有的積蓄,要去幹成大買賣,結果卻懶散賭牌、不務正業。可以說,房子和積蓄是美順的一切,她畢生都在努力奮鬥,不就是為了這些嗎?但面對親情,她還是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原諒她們,因為她心裡有一杆秤,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也無法和親情的重量相衡量,這樣的一種心胸是很多讀過多年書的人也比不了的吧!

最後是關於美順和兒子牛牛的關係,這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情節。青春期的孩子不但有叛逆,還有對愛情執著的渴望,有時候陷的太深,就會出現牛牛這樣熱血與情緒糾纏在一起後的衝動——用刀子去結束一切。其實這個情節讓我想到了臺灣導演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小四為什麼會殺了小明,那可是他下定決心想要照顧一生的姑娘啊,那種因嫉妒而生的恨,一直在小四體內發酵著,再加上又經歷了種種壓抑,到最後或許僅僅是小明的一個眼神,一句話,就可以點燃他心中的憤怒,讓他捅出那喪失理智的七刀。所以,就像文中牛牛對警察所說的,“看著翟雪看我的眼神,我就想捅了楊洋。”這種壓抑在牛牛心中的情緒一再累積,就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和誰去敘說心中的鬱悶,本來他是信任美順的,但在教育牛牛別早戀的過程中那一巴掌,徹底打散了他們母子的親密。後來還是靠著溝通,才使得母子的隔閡和誤會得到了解決。作者把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擺了出來,給社會提出了警醒。


人文書評 | 一朵沒有刺的“真善美”之花

(二)

就像編輯在書的末頁上寫的,“在我們長久沉湎於小說技巧的各種嘗試和探索之後,面對這樣一部剔除了一切雕痕的作品,我們不由自主會釋然一笑。美順和長生一家的故事,像是了不起的泉眼裡細細汩汩的泉水,澄澈、晶亮、滿身力氣,一切的不如意都不能摧毀他們的自重。”說實話,在看過太多現代主義的作品後,這種感覺是很強烈的。

為什麼我把標題命名為沒有刺的“真善美”之花呢?真善美就不用說了,這是小說的內核,通讀完整個小說之後,就會感覺到,幾乎沒有什麼“矛盾之人”的存在,真善美之花到處盛開著。為什麼說沒有刺呢?因為這樣的作品太過平穩了,很難真正觸及到靈魂,所以我更願意把它稱為一個日常故事。

我有時候有一種感覺,如果僅僅用平鋪直述的方式來講故事,剔除一切的雕痕,是的,這個故事是很美,美到讓人心動,讓人想要去呵護,但它卻是易碎的,它的生命力是不長久的,它不能像一個釘子一樣釘刻到社會的肌膚裡,反倒像是按摩,是啊,按摩是可以讓我們保持鬆弛,不再精神緊張,但卻削減了鬥志。

其實文中有很多細節立意是很好的,場景設計的也很有深意,但作者卻點到為止,沒有更進一步的挖掘,就像早期美順在新環境下的那種迷茫與孤獨,就太過簡略了,好像就用一次找不到家,進錯樓棟來代替了,以至於到最後美順和栓住(去北京前準備嫁的對象)的一次爭吵,美順說

“知道不?那年你看見我,叫住我,你要是硬硬地說一聲,’美順,抱起孩子咱倆走。’我家都不回,一定跟你走,上哪隨你,一輩子跟著你。”

我就覺得美順說出這樣的話是很唐突的,因為前面的心理鋪墊太少,情緒沒有到達一定的程度,我不覺得那個場景,美順真的想和栓住走,她的孤單感並不強烈,後來作者為了給這個情緒畫一個句點,就讓美順在栓住走後,蹲下去哭了起來,讓她告別了自己的青春和回憶。

在現代主義作品裡,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對人物內心的刻畫,對心理活動的描寫,它可以讓一個人物更加的鮮活,更加的立體,更加的豐滿,作者完全可以借鑑到自己的這個小說裡,不必非得強調作品的至純至美,樸實到不加任何修飾。文中有一個精巧的細節,客廳裡公公和婆婆在議論給美順找工作、辦戶口的事情,此時的他們對美順還保留著戒心,害怕給她找了工作,弄了戶口,然後她再和兒子離婚,然後又是分房、分錢的雜事,而此時聽到這一切的美順呢?

“美順歪在床上,張大嘴,想’噢’地尖叫一聲,她沒敢。兩行淚流了下來,往耳眼裡淌。用手抹了去,把臉貼在兒子的小臉上,輕輕地貼,輕輕地貼,兒子的小臉好熱乎呀。”

這是一個讓人看起來很心碎但又很溫暖的細節,有心酸、有無奈。我想此刻如果身邊沒有這個小臉熱乎乎的孩子,她會更加的難過、孤獨和憂鬱。所以唯一能安慰她、陪伴她的就是這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這就更加突顯了她和兒子之間的情感,也是她能夠度過這段煎熬時光的力量。這個場景營造出來的畫面已經足夠動人,如果能再添加上關於美順的心理活動,我想這種孤獨和無依無靠的感覺會更強烈。

(三)

按作者所說的,他寫這個小說最開始的一個出發點,就是想表達出自己對大家擠破頭的去爭取、去獲得“戶口、房子”這些東西的思考,因為他和家人就是親身經歷者,這本書的英文名字是《people in Beijing》,圍繞著如何成為北京人,記錄著周圍人所做的努力,尤其是用最後一個場景,借用栓住的一番話,來表達了成為一個有房有戶的北京人後,能給自己帶來的是什麼,“她有三套房,那麼多錢,這輩子除了吃和睡,就是個玩,而我呢?我死掙一輩子,看病得自己花錢,沒錢躺家裡等死,錢不夠,老了也是個等死,誰管?我跟黃露結婚,幾年後我就是北京人,兒子也是北京人,房子不用買,還有養老金、醫保卡,這多好,我一輩子也掙不下,那我為啥不在北京,回那個死了都沒人管的山裡……。”

栓住慷慨激昂的說著,似乎把所有的站得住腳的現實利益都搬了過來,他想要擊碎的不僅是眼前逼迫著自己的兩個女人,還有讓自己身心疲憊的這個社會對自己的鞭打。當然了文中給栓住的角色定位是個拋妻棄女的渣男,也是僅次於地痞馮永和對英姐施展冷暴力的前夫之後的第三號人物,但恰恰是這個人物,讓人厭惡不起來,甚至是可憐,除了他自身品德的因素,到底是誰把他變成了這個樣子,不應該值得社會反思嗎?當一個人眼中只有物質,它無限放大,成了自己的一切,那最後的結果,不是他在操縱物質,而是被物質毫無聲息的反噬掉了。

後來英子形象的轉變帶給我的衝擊力還是比較大的,從一段失敗的婚姻裡解脫出來,她是真正在反省自身了,她也是文中覺醒人物之一。

“人這一輩子,永遠別靠誰,越靠越完蛋!也別總覺得自己這不行那不行,得硬氣,別讓誰覺得李他不行,你越這樣,他越拿你一把。”

我總覺得英子在掙脫束縛之後,精神在某一刻也展露出了獨立的嫩芽,雖然這個苗頭還相當弱小,但卻有了一種不屈服於社會的自信和勇氣。掙錢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一個空洞的期盼,而是要讓自身變得更好。

“我跟女兒小蘭說,禮拜六咱倆去銀行,你教我存錢取錢,完事了,咱倆逛商場,買衣服、化妝品,不為多漂亮,就為活得美,活得舒坦,活得硬氣。”

最後說一下對小說總體的感覺,優點的話,書的末頁上編輯已經總結歸納的很到位了,“小說清淡到通篇找不到幾個形容詞,你卻又在字裡行間處處可以感知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故事情節的一波三折,尤其是細節,猶如珠貝一樣遍佈全篇,你隨處可見敘述的光彩。”我承認這樣一篇小說感情真摯,確實可以感動人,但除了充沛的情感,它是否擁有某種力量能夠啟發一代又一代人精神上的價值呢?我覺得文學發展到某種程度,已經不單單是在講述一個情節波折的故事了,生活的致幻劑一針一針的早就讓人麻木了,人們喪失了渴求,只盼望著被給予,人們喪失了對疼痛的感知力,於是信誓旦旦的說著,生活已然這麼痛苦,幹嘛還要給自己強加無形的壓力呢?於是某種我們樂意的東西像雨點般鋪天蓋地的向我們砸來,令我們在眩暈中迷失。

我不是說這部小說不好,相比來說這也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了,故事、情節、語言都是很流暢的。可能是我的要求太嚴格了,因為我覺得它明明是可以做的更好的,文中作者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和自己的觀察,但僅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一個作品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能經得住時間的錘鍊,最不能夠缺失的就是精神和靈魂。但讀這個作品的過程中,自始至終我都是一個旁觀者,我試圖融入美順的視角,但總有一種力量時斷時續的把我推開。如果反駁我說,我沒有經歷美順的那段歲月和時光,無法代入也很正常,但我覺得這個理由是很牽強的,俄國動盪的革命時代我也沒有經歷過,但跟隨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中尤利的視角,我也彷彿不知不覺中經歷了一個時代的變化,心自始至終都是和日瓦戈綁在一起的,如果能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忘記自己讀者的身份,全身心的去體驗主角的命運,事後抽身出來,還會不自覺的思考再思考,這樣的作品註定是成功的。這只是我的一點想法和建議,因為我希望作者能夠做的更好,也相信作者能夠做的更好,更希望這部作品能更具影響力,經得住時間的檢驗。


人文書評 | 一朵沒有刺的“真善美”之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