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这个检查我可以吃饭不?



这是一个我们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一般和吃饭相关的几个检查,比方说CT、彩超、磁共振、PETCT我们都可以告知患者可以或者不可以吃饭。

但是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检查可以吃饭而有的检查不可以吃饭吗?

首先我先解释一下CT。

以上腹部CT为例。

上腹部我们做CT要看的器官主要是肝胆胰脾双肾当然还包括胃。如果我们吃了东西哪些器官会受影响。首先就是胃嘛!胃里面都是馒头啊、面条啊、大米啊。这些东西混成一团,由于其密度其实和胃壁密度差不多。而我们CT显像就是靠的密度差异去成像的,可能会掩盖本身胃壁的病变。

那么我再有人有疑问,做上腹部CT可以喝水不?

答案是可以。而且做胃部检查鼓励喝水。

喝充足的水可以使胃壁黏膜充分摊开有利于病变部位的显示。

那么吃饭还会对上腹部哪个器官有影响呢?

答案是胆囊。胆囊本身并不是消化器官,但是其内贮存的胆汁是对于食物特别是脂肪的消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有食物就会刺激胆囊排出胆汁,胆囊变小了就不利于显示里面的问题了。

但是CT并不是看胆囊最好的检查方式。

那什么是胆囊最好的检查方式呢?

答案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彩超。

CT的密度显示不同彩超采用的是不同物质间的声阻抗不同而显影的。

比方如果是密度较低的结石或者息肉CT显示胆囊内的成分远远不如超声。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彩超

报告有时会写,餐后胆囊。就是说这

个吃饭了,我看不清。。。

磁共振在检查方面是否可以吃饭可以参照CT。

接下来说说PETCT。

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 computedtomography ) 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X 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是一种将 PET(功能代谢显像)和 CT(解剖结构显像) 两种先进的影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的影像设备. 它是将微量的正电子核素示踪剂注射到人体内, 然后采用特殊的体外探测 仪(PET)探测这些正电子核素人体各脏器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机断层显像的方法显示人体的主要器官的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应用 CT 技术为这些 核素分布情况进行精确定位。

而PETCT常用的造影剂(准确讲应叫示踪剂)为18F-FDG(指氟代脱氧葡萄糖,其完整的化学名称为2-氟-2-脱氧-D-葡萄糖,通常简称为FDG。)葡萄糖是人体三大能源物质之一。

即使我们不吃饭到了饭点我们的胃肠道平滑肌都会兴奋,如果你留意一下平时PETCT报告有时会写肠管生理性代谢活跃。

饮食会引起血糖变化,影像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那可浪费6千块啊。


大夫这个检查我可以吃饭不?

最后我想给大家假设一个场景。

一人和朋友吃火锅后出现上腹痛撕裂状、并反射到腰背部,伴恶心呕吐。来急诊。追问病史既往有胆结石。考虑胰腺炎。(毕竟我国大多数还是胆源性胰腺炎)我要看彩超或者看CT。他刚吃过饭,我是否还需要等他空腹之后再看呢?

大夫这个检查我可以吃饭不?

答案肯定是不必要了。因为我这个时候是要诊断是否是胰腺炎。是轻型胰腺炎还是坏死型,这决定着治疗方式是保守还是手术。救命的。

举这个例子只是告诉大家,有些禁忌症只是相对的。医学是绝对没有绝对的!

大夫这个检查我可以吃饭不?


等等。

问:你为啥只说了主要说了上腹部检查,那其他部分呢?

答:其余的检查部位,个人认为没有这么必要严格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