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要是效果好的話,可以改革成以後孩子都在家上課嗎?

家比天下大


首先:網課是不適合學歷教育的,這是我的觀點。

分析: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分文理科(高考),科目: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9科,初中以前是全部要學,高中分文理科;作為我們一路走來的人來講,普通人高中知識在工作後最多有一門是主力應用(例如教師),再加兩三門因為愛好和興趣保持接觸,其他的都還給老師了。作為我來說只有在輔導作業的時候才會想起還上過高中,但是這並不是說義務教育的知識不重要,這是另一個很大的題目,不講了。

第一:網課師生互動、課堂反饋效果不好:9科知識從幼兒園到高中知識體系是一脈相承、由淺入深的,是一個系統化的接受過程,知識量其實很大,學生的接受程度也是很漫長艱難的,面授過程教師通過課堂反饋可以掌握絕大部分人的進度,而網課的反饋是極其有限的。

第二:網課的課後練習、監督效果不好: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反覆強化的過程,基本流程是:預習、講授、提問考察、複習、做作業、作業批改糾錯、考試,作為學生在網課這些環節的交流互動都不充分,考察的結果也就不準確。

第三:網課內容缺失:義務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培養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有音樂課、美術課、體育課、書法課、手工課、勞動課、計算機課,另外:課外活動也是很重要的,網課的時間隨意性沒法子保證足夠的時間。

第四:網課對於集體概念、人際交流的限制很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候會接觸到同學、老師、學校領導,在班集體有的要執行管理任務,比如班長、學習委員、課代表,這也是參與社會活動的一種訓練;學生在學校違紀會受到紀律的懲罰,這些體驗都是學生學習社交、理解社會規則、鍛鍊情商的很好的場景,網課基本杜絕了這些渠道。

第五:網絡太複雜了:網課只是互聯網能夠給我們的資源中極小的一部分,遊戲、娛樂、時政、社交內容太多了,保護學生不受到誘惑和汙染太難了,所有讓人短時間產生巨大心理愉悅的內容往往是誘惑而且有害的,這不適合塑造人生觀、價值觀而且甄別能力很弱的青春期階段的。

綜上:我認為網課只是現階段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措施,不適合學生階段。

另外:我並不否認網課這種形式,這個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在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獲取前沿資訊的方面是無可替代的,更適合有判斷力的人,更適合實現明確的目標,更適合需要一些特定資源的獲取。我本人就在B站學習Python和web開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