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灑東天山 情滿援疆路 ——周口市7名援疆教師速寫

2018年8月26日,周口市商水縣7名教師響應國家號召,代表周口參加全國萬人援疆活動。他們帶著千萬家鄉人民的囑託,從廣袤的中原腹地來到雄偉的天山腳下,在地廣人稀的天山東部哈密市,克服寒冷乾燥、水土不服等困難,開展為期一年半的艱苦支教生涯。

“這次援疆經歷,雖然不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能增加我們生命的厚度,拓展我們生命的寬度!”在昨日舉行的援疆教師座談會上,7名教師深有感觸地說。

援疆支教,路途遙遠,困難重重,令許多老師望而生畏。但是,商水縣教體局勇敢地承擔了全市這項任務。2018年7月,動員會召開之後,全縣數百名教師諮詢報名,經過層層選拔,商水一高的李遠東、婁高峰、任帥、畢雪靜,商水二高的王玉建,商水希望中學的柴美蘭,商水縣直一小的王春光等7名優秀教師脫穎而出。

愛灑東天山 情滿援疆路 ——周口市7名援疆教師速寫

周口援疆支教團7名成員都是都受到過省市縣表彰的優秀教師,專業涵蓋各個學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看到這些教師的簡歷,負責援疆的省市相關部門領導非常放心,讚揚商水縣是“盡銳出戰”。

把最美的教案寫在天山腳下

初到哈密,乾燥的氣候、陌生的環境,讓大家很不適應。嘴唇乾裂,鼻子流血,時差的原因休息不好;特別是漫漫長夜,清冷的月光、漫天的風吼時常喚起他們的思鄉情緒。但是,想到自己的名字已經刻上了援疆人的烙印,想到自己的工作與國家戰略聯繫在一起時,他們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便油然而生。

愛灑東天山 情滿援疆路 ——周口市7名援疆教師速寫

哈密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三師以維吾爾族為主,許多學生沒有掌握普通話,大多數學生沒有寫家庭作業的習慣,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也不夠重視。針對這些情況,援疆教師迅速研究當地教學實際,調整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鼓勵他們重視學習、主動學習。

“責任+愛心=教育”。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三師柳樹泉農場學校支教的王春光,堅持“最好的教育是對孩子們的關心和愛護”,他從走進教室開始,就用最短的時間準確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和生日,當學生過生日的時候,就和全班學生給他送上生日的祝福。一天中午,學生古再麗努爾突然肚子疼,疼得在地上打滾。他立即和學生一起送她到農場醫院,掛號、排隊、抽血,直到一切檢查完醫生說沒事,一顆懸著的心才算安定下來。

支教哈密市一中的教師李遠東是周口援疆教師的領隊,他在做好各項行政工作的同時,兢兢業業帶頭上好每一節課。從週一到週五每天晚上又加班對住校生進行義務輔導兩個小時,經常在晚上12:00左右才能回到住處。當他了解到學生艾力庫提學習下滑原因是家庭困難時,就經常找他談心,和他交朋友,盡最大努力幫助他。

在十三師火箭農場第一學校高中部支教的王玉建老師發現本班成績名列前茅的劉兵洋同學,因為有病耽誤近兩個月的課,成績落下了,就對劉兵洋說,“以後每天午飯後來辦公室,我把物理給你補一補”。劉兵洋性格內向,與班內其他同學交流少,王玉建便成了他的傾訴對象,把他當成親人。“克服困難,好好學習,將來做個醫生,給自己也給他人看病!相信,你能行!”這句話一直銘記在劉兵洋心中。

在哈密市一中支教的婁高峰老師,每週教課21節,成為全校工作量最大的老師。工作中,他實施素質教育,善於因材施教,把商水一高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務實求真的奉獻精神滲透到日常教學中。

在十三師紅星一場校支教的柴美蘭老師每週24節課,批改三個班的作業,從沒有喊過累、叫過苦。其他老師有急事,她總是很爽快地幫忙代課。校長在全體教師會上動情地說:“你任勞任怨,主動承擔學校的教學工作,真正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你們所做的工作學校都會記得。”

傳播中原文化,培養當地教師隊伍

在7名周口援疆教師中,李遠東、畢雪靜、婁高峰3位老師是河南援疆教師名師工作室成員,肩負著對當地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王春光、任帥、王玉建、柴美蘭等老師也都投入到十三師的教學課題研究中。他們與本校當地同科教師結成互幫對子,一起備課,相互聽課,幫助他們做課題研究,為受援學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鮮活的生命力。當地一名青年教師感動地說:“第一次有人指導我們上課,第一次有人告訴我論文該怎樣寫,第一次有人鼓勵我去參加講課比賽,第一次有人領著我做課題研究,這一年半的收穫使我受益匪淺……”

愛灑東天山 情滿援疆路 ——周口市7名援疆教師速寫

“援疆不僅送去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更把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和敬業奉獻的育人理念帶給了他們,為哈密培養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王玉建表示。

風雨支教路,濃濃民族情

援疆教師除做好“傳道、授業、解惑”的教書育人工作外,還要處處帶頭,做民族團結的宣傳者、促進者。

按照要求,援疆教師在學校都和維吾爾族教師結成了“親戚”,相互交流,互通有無。維吾爾族人善良、好客、能歌善舞,他們熱情地邀請援疆教師去果園品嚐葡萄、杏子,或到家裡品嚐手抓羊肉和奶茶,共舞具有民族風情的維吾爾族舞蹈。

支教十三師火箭農場學校的教師任帥,主動和當地老師卡迪爾結為幫扶對子。卡迪爾參加說課比賽,不會製作多媒體課件,他就主動幫助,用2個多小時耐心教會了他,兩人結下深厚友誼。2019年10月,任帥受邀參加兵團生物年會,正為如何調課發愁時,卡迪爾主動幫他代了課。兩人在一間辦公室辦公,卡迪爾總會早早到來,把室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他說:“你們大老遠來援疆,我要創造一個乾淨的環境,把握好難得的機會,多向你們學習!”

愛灑東天山 情滿援疆路 ——周口市7名援疆教師速寫

一年多的朝夕相處,使援疆教師和當地師生親如一家。支教哈密市一中的畢雪靜老師在日記中這樣描寫分別的時場景:人還沒有走,已經被送了三次,學校一次,年級一次,教研組一次。每一次都有驚喜,學校的歡送會上所有中層以上領導全部到場,校長親自頒發優秀援疆教師證書並與援疆老師一一握手。年級組的歡送會,魏主任把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照都用ppt播放出來,整個宴會都在循環播放《相逢是首歌》。學生更是天天追問我啥時候走,他們怕我突然走掉,來不及送行。愛文學的課代表寫了一首詩送給我,強烈要求我在他留言本的留言不能少於1000字。

“朝夕相處一年多,不僅產生了深厚的同事之情、師生之情,更有了血濃於水的親情。”畢雪靜告訴記者,在哈密市一中師生的強烈要求下,她毅然決定留下來繼續支教。

援疆是我們今生不悔的選擇

一年多來,7名教師在援疆支教的道路上不畏困難,堅韌不拔,像天山胡楊一樣,紮根荒漠,在艱苦的環境中磨練意志、奉獻能量,用辛勤的汗水詮釋了周口援疆教師的擔當與情懷,在收穫一份份美好情感的同時,也贏得了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的熱情讚譽。

支教期間,李遠東老師被評為第九批優秀援疆幹部;畢雪靜輔導的兩個青年教師在市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獎,她本人也被評為優秀援疆教師、優秀三八紅旗手;王春光老師被評為教育教學先進個人、優秀援疆教師;任帥老師撰寫的課題論文獲獎,並被評為教育教學先進個人、優秀援疆教師……

“做好新疆工作是全黨全國的大事,必須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重溫習總書記的講話,7名教師表示:“援疆支教是我們今生不悔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