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最近,小度的户外广告因为“会放屁”被刷屏了。

原来,一个智能音箱不仅会唱歌,会预告天气,还会放“彩虹屁”。小度凭借将产品属性与疫情期间的相关话题进行深度关联,在提醒人们注意防疫的同时,也提高了品牌的关注度,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防疫宣传员”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除此之外,小度还在打造品牌的另一个身份技能——带娃神器,广告风格依旧沙雕有趣。凭借着对家长带娃痛点的有效洞察,小度再一次在营销中突出重围。


01

聚焦两代人带娃差异

惹人发笑也引人思考

很多人说,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甚至几乎是父母方式的复制粘贴。但是,所有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只能从父母那里继承吗?

小度这支广告,从75前家长和85后家长的差异带娃方式告诉我们,教育的继承,还有另一种方式。

小时候喜欢边吃饭边看《大风车》的小孩,长大后要边吃饭边看下饭综艺。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小时候喜欢摸狗狗的小孩,长大后成了“铲屎官”,撸猫完全停不下来。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小时候想要芭比娃娃的小孩,长大后看着直播疯狂买买买。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小时候听着妈妈改编故事睡觉的小孩,长大后让小度给孩子讲故事。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甚至针对“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尽管“从垃圾桶里捡的”这个答案被继承了下来,但85后家长还自由发挥出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这些时代性的回答。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整支广告轻松、有趣、贴近日常生活,但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小度其实也传达了值得思考的点:

教育继承下来的,既可以是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可以是自己想要的教育方式。就像广告片中体现的,当85后的孩子长大了,她们没有变成75前家长,而是把小时候的兴趣爱好保留了下来。

这其实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有更多可以选择的带娃方式。或者说,在带娃过程中,家长不用牺牲自己的喜好,而是真正地和孩子玩在一起,或者把自己从带娃的繁琐中解脱出来,做到“躺赢式带娃”。

而可以播综艺、可以讲故事的小度,就能帮助家长“躺赢”。至此,“带娃有小度,躺赢人生路”的品牌诉求,就潜移默化地打入了消费者心智,成功把小度打造成了一款“带娃神器”。


02

造词营销

化繁为简强化品牌诉求点

造词营销,对品牌来说有很不错的宣传效果。一方面,有趣的词语梗,往往化繁为简,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对造词的注释,能够弱化广告属性,将品牌想要表达的诉求点更软性地传达给用户,不至于让用户反感、排斥。

小度为了将“带娃神器”的产品诉求更好地传达给家长,在营销中造了一个新词:躺赢式家长。通过躺赢式家长的六大特征,以及可以收获的超预期效果,可以说一针见血地戳中了家长们的痛点。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同时,小度还推出了一系列“劳模式家长”和“躺赢式家长”的对比海报,从更加直观的带娃10大场景出发,让家长更加清晰地感受两代人带娃的差异,更加有共鸣和代入感。

这些场景中,“躺赢式家长”的教育方式,有的是和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的。比如当面对孩子的培养大计,很多家长都是“劳模式家长”,才艺分数两手抓,很少能做到才艺随缘,分数看淡,高兴就好。

这样的场景,是小度在尽力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有的场景则是紧跟当下家长的带娃时尚,比如当孩子打游戏,“躺赢式家长”的做法不再是禁止孩子玩游戏,而是写完作业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摔跤,“躺赢式家长”就一边哈哈哈,一边拍照发朋友圈。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在一些场景里,小度还适时地植入了小度的技能,进一步强化小度“带娃神器”的功能。比如在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做家务时、孩子要睡觉时,小度都可以成为家长的得力助手,让带娃多一点轻松,少一点手忙脚乱。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对于在带娃中焦头烂额的家长们,看到小度对这10大带娃场景的精准洞察,相信会产生强烈的“这个品牌太懂我的痛”的认知,继而产生做“躺赢式家长”的消费欲望。无论是强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还是刺激当下的产品销售,都是很好地助力。


03

疫情之下,小度如何营销突围?

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很多品牌的营销效果都在打折扣。如何在疫情中实现营销突围,也成了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小度的户外“放屁”广告和“躺赢式家长”广告,都是在疫情下很能引起话题度和消费者感知力的营销。主要原因在于,小度把握了两个方面的洞察。

1. 对场景的洞察。

随着不少企业开始复工,线下场景的广告效果也开始恢复。但对于疫情中情绪普遍不高的受众,户外广告更需要有足够的冲击力、冲突性,才能引起人群的注意。

很显然,小度“放屁”这样带有一定恶搞性、重口味的户外海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感官神经,增强人们对广告的记忆点。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2. 对人群的洞察。

由于疫情延缓了学生开学的时间,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时间也在无限延长。既要做家务,又要辅导作业,平时就苦于带娃的家长,更是在带娃中身心俱疲。

家长带娃的痛点,在疫情期间被无限放大。而此时,小度打造自己“带娃神器”的功能定位,帮助家长“躺赢式”带娃,可以是给家长的一场“及时雨”,让家长们带娃时可以更快乐、佛系。


从“放屁防疫”到“带娃神器”,小度疫情下的营销突围

04

写在最后

对于品牌营销来说,能够找到产品特点与市场需求之间深度联系,给消费者一个购买理由,营销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但这个市场,有时候不需要是一个大众市场,也可以是一个细分人群。

智能音箱小度,就很好地找到了家长这一消费圈层,打造产品“带娃神器”的属性,将产品功能与家长痛点相结合,建立产品与使用场景的深度关联,为产品的市场开拓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口。

而且这样的市场需求是一个刚需,所以就算是疫情下,小度也不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化危机为机会,进一步强化家长对产品的认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