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之春 "解封"后的让胡路区【大庆读本·战疫】


“特区”之春

“解封”后,守护创业城16区门岗的“五朵金花”合影留念。


春暖花开,暖阳正一点点消融残存的冰雪,“解封”后的让胡路区生产生活逐渐回归正轨。

大街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阵阵发动机声和汽车轧过路面的声音,与前些天“封城”时期的宁静相比,显得生机勃发。

2月19日下午2点,按照黑龙江省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的《关于在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重点地区实行最严格管控办法的通知》,让胡路区行政区域全面实施“严九条”,封城、封路、封村、封屯。让胡路区成为“特区”,也是我市唯一一个省级重点疫情防控区。

向疫情发起全面总攻,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3月10日,黑龙江省下调6个县(市、区)风险等级,让胡路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至低风险地区。同一天,让胡路区解除交通管制,取消让杜路、中三路、龙十路、南三路4个检查点,放开其他进出让胡路区的道路。

“解封”后,复苏加速。小区门口秩序井然,商场、超市陆续开门营业,乡间地头春耕正忙,复工企业机器轰鸣,外卖送餐员、快递员穿梭于街头巷尾……从“静下去”到“动起来”,在度过一个特殊漫长的“假期”后,在春风中,让胡路区按下“播放键”,进入严密科学防控疫情和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并行的“合奏”新模式。


“特区”之春

母女俩在小区广场健身。


“特区”之春

快递陆续送到。


交通管制解除、路口信号灯恢复、公交车复运,城市“醒”了


3月18日7点15分,家住新城御景小区的杨景武开车去上班。杨景武在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工作,每天要往返新村和让胡路,对“封城”时的交通管制记忆深刻。那段时间,他每天6点40分就得从家出发。“早上7点30分之前,中三路卡口处车少一些,出示通行证、登记、测温后,几分钟就可以通过。如果是7点30分之后,到了高峰期,车排成长长的一队,有时得半个小时才能通过。”

3月10日,让胡路区从疫情中风险地区调整至低风险地区,交通管制正式解除。杨景武说:“每天上班不用提前出发了,而且北一路、中三路,想走哪条走哪条,就是这么任性。”

相对于交通管制解除、不用提前出门上班,家住银浪温馨家园的王士杰对“解封”后的交通,是另一番感受。王士杰是让胡路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宣传组成员,“封城”期间,路上车少、红灯少,开车25分钟就能从家到单位。

红灯少,是因为实行交通管制后,市交警支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让胡路区信号灯配时,除商厦、龙昆、明园、纪念、中大五个主要大路口外,其余71座灯岗全部关闭或黄闪。

如今,让胡路区灯岗全部恢复。王士杰说:“现在得多花10多分钟才能到单位。不过看到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感觉城市‘醒’了过来,真好。”

交通就是血脉。出租车“全副武装”,穿梭于全区的各个角落;旅客在大庆西站进口扫码、测温后进入大厅购票乘车;快1线、快5线和2路等公交车重新恢复运营……让胡路区从“寂静沉默”中“走”了出来,“动”了起来。


“特区”之春

扫码进小区。


“特区”之春

排队有序进入商场。


小区有序放开,商场陆续恢复营业,百姓生活圈逐步“解锁”


“解封”第一天,家住龙庆小区的孙巍到小区对面的华俊生活广场超市买了很多菜,给老公和儿子做了顿丰盛的晚餐。“小区封闭期间,可以线上订菜,虽说啥都有,但还是愿意自己去超市挑选。”孙巍说,“听说万达广场也营业了,明天去给儿子买件新衣服。”

住在创业城16区的张红年一家三口在“解封”第一天包了顿香菇猪肉馅饺子。包饺子的主力是在河北工业大学读研的女儿张蕾,她说:“出不去、走不了,确实挺难受。但疫情面前,这是很正确、很科学的做法,咱得理解和支持。正好趁这个机会陪陪父母……”饺子包完了,张蕾还特意摆了个“福”字。

有序放开不等于完全放松。3月21日,记者在长青、奥林等多个小区走访时看到,小区依然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居民均佩戴口罩,进入小区时主动配合工作人员扫码、测体温。

随着小区卡口开封,居民出行频率增加,部分居民持有老年手机无法操作使用“智慧市民通”,为出行带来不便。银浪街道创新社区居委会为大庆宝石花物业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室、电脑、打印机,由物业管家操作,社区安排3名志愿者配合,为持有老年手机的居民打印纸质版“智慧市民通”二维码。

“听说能送餐了,订个肯德基全家桶给儿子解解馋;我和老公也订了海底捞的麻辣火锅,生活就得热气腾腾。”3月19日,李丹在小区门口接过外卖袋。虽然隔着口罩,但依然能闻到熟悉的“烟火气”,这正是社会经济生活秩序逐渐有序恢复的信号。

在“封城”的20天里,让胡路区褪去往日的喧闹,支起了防疫的保护屏障。如今,小区有序放开,商场、理发店、汽车修理店、洗车店这些服务行业陆续恢复营业,百姓的生活圈逐步“解锁”,那些熟悉的美景、熟悉的美食、熟悉的身影,一一重现……


“特区”之春

农民备好肥料。


买农机,购良种、良肥,卖存粮、棚室蔬菜,春季农业生产有序进行


人勤春来早,春季备耕忙。

3月17日,记者来到银浪牧场五连张富江家,宽敞的大院里整齐地摆着刚买的700袋复合肥。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不等人,得趁早备好肥料。种子昨天也买完了,今年再大干一场。”张富江正在修理免耕播种机,他说,虽然疫情还没过去,但不会影响种植。

张富江去年种了500亩地,粮食年前就卖完了,毛收入30多万元,农闲时跑滴滴,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今年打算再种500亩地。高梁价挺好,种上300亩,剩下的种玉米。”张富江给记者算起了账,“现在种地老方便了,开着免耕播种机,我们两口子三天就能种完。”

买农机、购良种、卖粮食……“解封”后,让胡路区春季农业生产迅速展开。据了解,今年全区计划种植玉米16.79万亩、大豆1万亩、杂粮杂豆0.2万亩、其他经济作物2.57万亩。目前,农资需求筹备任务已基本完成。

在大庆市星火牧场有限公司辖区内的泽旭粮食收购站,刚收购的玉米正在烘干塔里烘干。“今年收粮跟以往不一样,是我们派车和脱粒机到农户家,农户足不出户就能卖粮,避免了人员聚集。”泽旭粮食收购站经理刘凤琴说。

受疫情影响,粮食购销企业大部分处于关停状态。针对农户春季卖粮需求,让胡路区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引导粮食购销企业开秤收粮,为农户余粮变现和筹措备耕资金提供保障。截至目前,辖区农户手中余粮销售进度达70%。

不光粮食,棚室户种植的蔬菜一度出现滞销难题。“以前是自己出去卖,全都是批发。‘封城’期间出不去,销量差了很多。”在喇嘛甸镇三胜村的棚室区,种植户王桂莲正把摘下来的白菜、水萝卜分装成袋,“还好有政府帮忙,菜没耽误卖,小苗也培育起来了,不耽误栽种。菜卖了一万多块钱,跟去年差不多。”原来,让胡路区采取“线上点单”、村干部“线下代跑”模式,解决棚室户卖菜难、百姓买菜难问题,目前已帮助农户销售棚室果蔬1.5余万公斤。

新翻泥土的气息弥漫,大棚内春意盎然,农民们正在广袤的土地上播种新的希望……


“特区”之春

行政大厅分流办理业务。


机器转起来,农民工“点对点”送出去,城市按下复苏“快进键”


3月21日,记者在东湖小区见到了正在执勤的郭中辉,他是大庆宝石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新招聘的员工。“我收到就业局短信,里面有企业招聘信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打了电话。正巧宝石花物业这边缺人,说可以来试试,我就来报到了。”郭中辉告诉记者。

复工复产后,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用工难的问题。让胡路区就业局局长蔡皓说:“截至目前,我们接待电话求职咨询近百人,联系企业38家,岗位需求近千人,其中29家超市用工需求近200人。”为此,他们持续开展“人社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活动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缓解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难题。让胡路区还把经开区、宏伟园区两大驻区重点工业园区企业用工纳入工作重点,集中摸排,提供精准用工服务。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生活恢复,在风险级别还没有调整时,让胡路区就确定了“建设百年油田、打造生态工业新城”这一未来发展主题,并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推进落实。

“小场所”关系“大民生”。3月15日,让胡路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让胡路区服务行业及部分“九小场所”开复工及监管的有关通知,助力“九小场所”有序复工营业。3月18日起,让胡路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区人民医院为复工人员办理健康证。

“解封”后,让胡路区按下复苏“快进键”,各行各业加快恢复。

全区规上工业企业25家,目前开工24家,占比96%;临规工业企业48家,开工46家,占比95.8%。实际存活个体工商户14770户,截至3月19日,累计复工10229户,复工率69.26%;现代服务企业开复工46家,返岗复产789人。

实施“点对点”服务,顺利将东华集团钻井公司两批次48名返岗复工农民工和运输车辆安全送达目的地。目前,共派出“点对点”服务专车4次,护送农民工返岗复工62人次。区政务服务中心11个部门全部恢复窗口服务,807项服务事项均可办理。

逐渐运转起来的人流、物流、车流,是经济韧性的生动写照。寒冬过去,冰雪渐消。正如市委书记、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立华在让胡路查看“严九条”落实情况时所指出的一样,“让胡路赢,则大庆赢。”随着“特区”之春的到来,“特区”之“特”正成为过去,大庆城市每个细胞都在加速复苏,全力打赢打好转型振兴“新会战”。

本报记者 张幸福 文 刘为强 张幸福 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