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熱愛生命》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小說家傑克·倫敦發表於1907年的中篇小說。

作者傑克·倫敦家境貧寒,早年當過童工、水手、裝卸工、流浪漢,後來到加拿大淘金。正是這些坎坷的生活經歷,為他日後潛心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源泉,最終寫出了代表美國精神的小說《熱愛生命》。列寧曾在病榻上請人閱讀這部小說,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他的一生著作頗豐,其中代表作還有《野性的呼喚》、《墨西哥人》、《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作品。《熱愛生命》以雄健的筆墨,寫出了人與自然的奇特關係,喊出了生命的最強音,展現了不屈的人性精神。

傳記作家斯通曾評價,傑克是偉大的美國無產階級文學之父。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這部小說講述了美國西部的兩個淘金夥伴他和比爾返回途中,由於在渡河時扭傷了腳腕,他被比爾無情拋棄。在北極圈佈滿沼澤、丘陵、小溪的荒原上,他走的踉踉蹌蹌,除了兩條毯子,和十五磅重的金子,包裡沒有乾糧,來復槍裡沒有子彈。一路上,飢餓使他吃漿果、燈心草、小鰷魚、小松雞、馴鹿骨頭……。但他的心中始終有一片“綠洲”,那就是幻想著在來時的狄斯河獨木舟上藏有乾糧和子彈。他一路走一路丟掉千里迢迢淘到的金子。在生命瀕臨絕境時,他被一隻同樣飢餓的病狼盯上,它們互相等待著獵取對方的時機,後來他以自己的一隻手為誘餌,誘狼上鉤,咬斷了狼的喉嚨,喝了狼血,獲得了生命,最終被一艘勘探船上的科學家拯救。

小說篇幅不長,但故事情節緊湊,帶給讀者強烈的震撼力。作者在文章中融入了自身的經歷和感受,通過凝練的語言,將這個悲壯的故事娓娓道來,更將主人公內心強大的宇宙世界展現在讀者眼前,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作者將小說的背景置於極寒的北疆環境中,那裡是一個未被文明浸染過的冰冷世界。主人公是一個受了傷的人,靠著自己的智慧,頑強的生命力,和不服輸的戰鬥力,與飢餓、寒冷、傷痛、野獸,做著原始的殊死搏鬥。這是對人類偉大和堅強唱響的讚歌,是對人類熠熠生輝的人性最好的詮釋。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具有動物的屬性,這種屬性由人性和獸性構成,它們共同存在於人的思想當中。人性一般是指善良、寬容、博愛、奉獻,一切美好的品質皆歸於人性。獸性代表著邪惡、兇殘、破壞、災難,一切負物質均可歸於獸性。人性之所以美好,被人們讚揚,恰恰說明了人性是區別於其它動物的特徵,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籤。在理想範疇之內,和諧的環境會讓人性散發出奪目的光輝,而獸性會被人性牢固遏制,如同封印在體內。但如果環境發生了改變,那麼就有可能激發潛藏著的人的本能,也就是獸性的釋放。人們常常說洪水猛獸,可見獸性的可怕,那麼這種獸性對於人類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嗎?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便很好的闡釋了人性與獸性的關係和轉變,並通過主人公的切身行動詮釋了這個問題。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飢餓可以激發一個人的獸性,要生存就要回歸到生吃活物的原始本能

吃,是他目前唯一的想法,飢餓,讓他步履蹣跚。為了生存下去,他在小水坑中抓青蛙、用手挖地尋找蚯蚓。他將從水坑裡剛剛捉到的活蹦亂跳的鰷魚,直接放進了嘴裡,費勁地咀嚼。他在跌進沙雞窩後,將小雞活活地塞進嘴裡,一口吃掉,嚼得吱吱響,像吃蛋殼一樣。雖然飢餓控制了他的身體和意識,但也促使他的腳步向前移動。

作者通過“咀嚼”、“塞”、“吱吱響”……等形象生動的語言,將動物性,即獸性的兇殘淋漓盡致地呈現了出來。在惡劣的環境面前,生存是首位,高於一切,因而人性的種種規範和束縛在這兒便顯得脆弱和無力。飢餓,讓他褪去了文明社會的偽裝,只有將自己和動物放在同等的位置,像它們一樣生吃活物,才有活著的可能。於是潛藏的獸性隨之被激發了出來,如同脫韁的野馬有了馳騁的戰場,在它的地盤上,也唯有駕馭獸性,才能讓生命得以保全。

生吃活物,茹毛飲血是原始動物的本能,是獸性與生俱來的屬性,這是生命的底色。雖然主人公也並不想吃,但為了活下去,他卻必須要吃。因而,看似是獸性的主宰,其實卻是人性的思考。所以人性與獸性的糾纏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如同古人說的,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不同的境遇,人類就需要調動體內不同的屬性。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對棕熊的怒吼是對獸性的釋放,如果不想被蠶食,就要比它更強大

如果這個人逃跑,它就追上去;不過這個人並沒有逃跑。現在,由於恐懼而產生的勇氣已經使他振奮起來。同樣地,他也在咆哮,而且聲音非常兇野,非常可怕,發出那種生死攸關、緊緊地纏著生命的根基的恐懼。

面對體態龐大的棕熊,生存或死亡,只有一種選擇。飢餓已讓他失去了強健的體魄,但內心對活著的渴望,逼迫著將體內的力量通過“咆哮”發出體外,儼然是對野獸的示威,也是對棕熊的宣戰,極具震懾力和衝擊性。那頭熊慢慢向旁邊挪動了一下,發出威脅的咆哮,連它自己也給這個站得筆直、毫不害怕的神秘動物嚇住了,棕熊在這種力量裡感受到了危險和恐懼,最終落荒而逃。

在動物的王國裡,“怒吼”是動物的語言,是霸主們在獵食前的挑釁和警告,是它們與生俱來的武器,是唱響勝利凱歌的前奏。當它們張開血盆大口的那刻,弱小的動物在這種聲音裡感受到的是恐怖和死亡。作為站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不值一提。脫離了文明社會的優勢,手無寸鐵地回到原始社會里,與強大的動物們對抗不佔絲毫優勢。因而他的怒吼,正是獸性的天然屬性,是

人性對獸性的釋放。“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唯有比對手更強大,才會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調動體內的獸性,咬斷狼的咽喉,喝狼血,是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

他的手的力量雖然還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臉已經緊緊地壓住了狼的咽喉,嘴裡已經滿是狼毛。半小時後,這個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體慢慢流進他的喉嚨。這東西並不好吃,就像硬灌到他胃裡的鉛液,而且是純粹憑著意志硬灌下去的。

在物種繁多的大自然,人類如同滄海一粟。在這片冰冷的雪地裡,飢餓和傷痛摧殘著他的身體。當意識一點點消磨著他的意志時,一條病狼添著他的血跡尾隨而來,時刻等待吞噬他的機會。作為文中的主人公身邊沒有現代社會里的刀具和獵槍,沒有援助的力量,沒有物質的給予,如同回到了人類的原初,成為了自然界裡的普通物種,而這種本真的迴歸或許還不如這條病著的餓狼,至少它有撕咬食物的尖銳牙齒,和一對撕碎食物的利爪。

蒼茫的荒原上,他一路爬著,病狼一路吸行著,兩個生靈就這樣在冰冷的雪地裡拖著垂死的軀殼,互相對峙、互相覬覦、相互獵取著對方的生命。死神在後面一路追逐,一路威脅,誰都不願被死神帶走,活著是主人公的願望,也是狼的願望。他虛弱無力,就像跟在他後面的那隻狼一樣,都在如飢似渴地等待著對方先於自己倒下,那麼一頓豐盛的美餐足可以慰藉乾癟的軀體。

作者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將高等動物與低等動物置於同等的環境裡,同樣是傷殘飢餓的軀體,同樣是一對一的戰鬥,實力決定資源配置,公平在這兒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動物世界裡的叢林法則。人類回到原始社會,誰都沒有特權,誰都沒有優勢。這恰恰也說明了作者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每個動物都應享有平等的生命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支撐活著的是最原始最質樸的求生慾望。

要麼你死,要麼我亡,因而在這場勢均力敵的博弈裡,主人公明白,以他顫巍巍的身軀與狼正面搏鬥,無疑於送死,只有壯士斷腕,攻其不備,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贏得一線生機。於是他改變著策略,積極調動著體內的獸性,以一隻手臂為誘餌,塞入狼口,誘狼上鉤,用人性的智慧,用獸性的力量,最終在這場角逐裡,以獸制獸擊敗了對手,成為了征服自然界的勝利者。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獸性不會被物質誘惑,是“叢林法則”世界裡生存下去的內核

文中有四次提到了小說主人公對金子的處理。飢餓和傷痛已讓他舉步維艱,面對鹿皮口袋裡的金子,第一次他長時間的打量那隻鹿皮口袋,最終捨不得丟棄,將它裝進包裡。第二次,他把金子分成兩半,一半埋在了老遠就認得出的石頭堆裡,另一半隨身攜帶,看的出他對金子仍有期待。第三次,他把金子拿出來,分成兩份,路上丟一份,身上留一份。第四次,他決絕得將金子全部扔掉,沒有絲毫留戀。

他的同伴比爾,始終不願捨棄那袋金子,最終命喪狼口。

在動物的世界裡,生存是唯一,只有食物才會充滿誘惑,這是區別於人性的。在人類的世界裡,誘惑卻無處不在,有感情的誘惑,物質的誘惑,人心的誘惑……。因而諸多的牽絆便讓人性顯得沉重,獸性卻顯得純粹。身處絕境裡,主人公擺脫了人性的貪婪和慾望,沒有被金子所累,讓心靈變得輕盈,而這也正是人性的昇華。因而表面看是獸性成為了他生命的主宰,深層裡卻是人性深思熟慮後對獸性的完美駕馭,最終使他成為了戰勝自然界的強者。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在作者帶給人們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背後,蘊含著人性與獸性的互相依附,互相制約。在兩千多年前,告子曾說過“人性”源於“獸性”,因此獸性作為人類的本質,與人性共存於體內。它們不是矛盾體,也不是對立面。如同小說主人公運用人性的智慧,和獸性的力量最終獲得了勝利。因而人性與獸性的關係,如同將軍與戰士的關係,一個運籌帷幄,掌控全局,一個馳騁沙場,奮勇殺敵,共同抵禦外力的進攻。所以,人類才會成為地球的霸主,任何動物都無可撼動。因而,這兩種屬性在我們生活中帶來的重要意義便是讀者對文章的感悟。

01面對挫折,永不言棄

在我們的生活中,挫折是成功路上的障礙,需要有不折不撓的勇氣去克服它,而不是垂頭喪氣一蹶不振。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便是一種獸性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支撐,才會讓我們在困難面前毫無畏懼。而這種獸性精神的背後卻是人性對它的完美駕馭,所以這種獸性精神才不會盲目和莽撞因而在人性的約束下,它便成為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讓我們有了屢敗屢戰的勇氣,最終成為生活的強者。

02改變自我,不要試圖改變環境

無論何時,當我們身處惡劣的環境,自己就需要認真地審視自身,而不是試圖去改變所處的環境,那種以雞蛋碰石頭的做法恰恰是缺乏理性的思考,是獸性本能作祟。古人云:窮則變,變則通,這種變是在人性道德框架內的進行,不是獸性的野蠻和殘暴。因而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重塑自己,讓自己適應所處的環境,這是人性道德的體現,是指引人們取得成功的關鍵。

03提升自我,做生活強者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競爭無處不在,而競爭產生的壓力也會促使人們不斷地進步,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如果沒有競爭,只是一味的坐享其成,退化的不止是自己的精神,可怕的是思想的頹廢。因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達爾文的理念同樣適合當下的人們。只有不斷地充實自我,提升自我,才能讓自己一步步抵達理想的彼岸。而這種對理想的追求和熱愛,也恰恰是人性信仰的寫照。

《熱愛生命》:在叢林法則制約下,強者是人性對獸性的完美駕馭

通過閱讀這篇文章,讀者從中感悟到做人的真諦,獸性精神是逆境中奮進的力量,只要在人性的道德和信仰範疇內,駕馭好這種力量,我們就會成為時代的強者。因而,這部小說已成為一種精神的象徵和符號,激勵著一代代人在生活面前無畏無懼,奮勇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