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糧油跑出“加速度”

湖南好糧油跑出“加速度”

湖南好糧油跑出“加速度”

“赫山蘭溪大米”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湖南好糧油品牌越擦越亮。

10萬畝種植基地引進優質暢銷大米品種,6萬多畝農田由社會化服務託管,農民種田當上了“甩手掌櫃”,8個糧食產後服務中心、21個企業烘乾車間使農民全天候收割無憂,近2億元科技創新資金為糧油品質保駕護航,實體店+電商平臺銷售多管齊下……

位於南洞庭湖畔的益陽市赫山區,是全國首批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區內蘭溪米市為全國最早的“十大米市”之一。從曾經的“十大米市”單一環節到“產購儲加銷”五優聯動,赫山區由產糧大縣向產業強縣的大步轉變,也是湖南實施“優質糧油工程”的一個縮影。

2017年,國家啟動“優質糧食工程”建設,湖南成功入圍第一批獲重點支持的省份。如何滿足消費者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的消費需求?如何保障從田間到餐桌的好糧油供應?如何達到農興、糧豐、民富的目標?湖南糧食人抓住機遇,開始了自己的思索與實踐。

高位推動 著力構建“五優聯動”格局

湖廣熟,天下足。

湖南是糧食生產大省,多年來水稻、油茶、油菜籽產量穩居全國前列。在推動湖南由傳統的糧食生產大省邁向糧食經濟強省的道路上,實施具有湖湘特色的“優質糧油工程”建設提供了前進的方向。

2017年以來,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主動作為,搶抓國家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寶貴機遇,連續三年總計爭取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2.9億元,帶動地方配套投入32.4億元,在全省大力實施以“好糧油”行動、糧食質量監管體系和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優質糧油工程”。

在政府統籌、部門協同、市場主導、龍頭帶動、糧食部門主抓的有效工作機制下,湖南從“田間到餐桌”各環節入手,促進“產購儲加銷”有序銜接,深入推進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加快推動糧食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提倡優糧優產,發展優質稻種植。湖南糧食、農業等部門協同聯動,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採用“示範企業種植基地+農戶”“示範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協會+新型經營主體+基地”等模式,發展訂單生產,促進農民調優種植結構,推廣引導優質糧油品種種植。截至2019年底,全省高檔優質稻種植面積突破1230萬畝,同比增幅超過10%。

堅持優糧優購,促進農民增收。好的糧食有好的價格,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堅持優糧優價、優糧優購,一改過去農民種什麼賣什麼,市場有什麼企業收什麼的模式,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由“多產糧”向“產好糧”轉變,有利實現企業增效益、農戶有收益的“雙贏”。

推行優糧優儲,保證質量安全。抓好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綠色儲糧和智能化儲糧新技術,提升糧食產後市場化收儲條件和機械化水平,有利於減少糧食產後損失,保證優質糧食的儲存品質。

實施優糧優加,提高優質糧油供給。企業結合自身優勢和產品特點,推進產學研協作,研發優質糧油新品種,提高糧食加工水平,有利於糧油產品升級,提升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也增加了優質糧油產品的供給。

實現優糧優銷,拓寬銷售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優質糧油品牌的建設和宣傳尤為重要。從區域品牌到省級品牌到全國品牌,“湘”字號糧油的品牌影響力、美譽度也要不斷提升。拓寬銷售渠道,線上線下齊發力,實體+電商同步走,也是不斷提高優質糧油市場覆蓋率和佔有率的有效途徑。

示範引領 多舉措促農民增收產業增效

示範縣(市)和示範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是不可忽視的,精準、重點支持產業基礎好、發展後勁足的縣市和企業,充分發揮其標杆示範和引領作用,是湖南實施“優質糧油工程”的不二選擇。

“優質糧油工程”實施以來,全省確定了22個縣市區為“好糧油”行動計劃國家級示範縣,6家企業為省級重點示範企業,以“優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活流通、興產業、增效益、促轉型”為主要目標,形成了示範縣、省級示範企業及省級層面實施的重點縣、特色縣四級框架結構。

在衡陽縣西渡鎮梅花村富農優質稻合作社育秧大棚裡,合作社負責人劉準正帶著技術人員查看今年的秧苗長勢情況。像富農這樣的優質稻合作社,衡陽縣還有很多家。按照“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湖南角山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與多家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重點推廣湘早秈45號、美香佔、泰優553、昌兩優8號等優質稻品種。

通過開展訂單生產、建設優質稻高標準基地、生產工藝提質改造,企業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農民發展種植有了指引,收入有了保障。2020年,在省政府穩面積、穩產量、抓好早稻生產的指導性任務下,衡陽縣共實施早稻專業化集中育秧 9 萬畝,計劃種植早稻67萬畝,發展優質稻 100 萬畝以上。

水稻良種選育推廣、農資供應及物流配送、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訂單收儲及智能化烘乾儲糧……在湖南生平米業股份有限公司,農業生產供、育、耕、扦、管、防、收、儲、加、銷,只要你能想到的涉糧服務,這裡都能滿足種糧戶的需求。

“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按保底價收購”,生平米業總經理何廣能說,“好糧是種出來的。公司為農戶提供‘一條龍’的農資和農機服務,能有效降低種植成本,減輕農戶壓力,既保證了稻穀品質,也促進農民增收”。

湖南“優質糧油工程”是興糧惠農利民工程,藉著這股東風,湖南好糧油的品牌也越擦越亮。“沅江大米”“赫山蘭溪大米”“南縣稻蝦米”……越來越多的湘米湘油品牌走出湖湘,走向了世界。

今年1月14日召開的赫山蘭溪大米品牌發佈會上,23家企業與赫山蘭溪大米加工企業簽訂產品購銷達1.2萬噸。2019年,赫山蘭溪大米生產企業高檔優質稻訂單生產面積近20萬畝,為農戶增加收益5000萬元以上,企業自身增效超過1億元。

種糧大戶周耀京是受益者中的一員。六年前,他的家庭年收入還不足十萬元。2014年,周耀京流轉了1000畝土地種植赫山蘭溪大米,每年產糧50萬公斤,年收益超過50萬元。

除了展示展銷會、專場推介會這些集中展示湖南糧油品牌的固定平臺外,湖南還組建了“湖南省環洞庭湖地區稻米產業聯盟”和“湖南省食用植物油產業聯盟”兩個省級層面產業聯盟,重點打造了“洞庭香米”和“湖南菜籽油”兩個省級公共品牌,推動行業形成品牌共享、發展共商、合作共贏,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努力讓湖南好糧油走上全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餐桌。

種糧農民種好糧、收儲企業收好糧、加工企業出好糧、消費者吃好糧……“深入實施‘湖南優質糧油工程’,全面打響‘湖南糧油’品牌提升行動”,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冬貴在今年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如是說。擦亮“湘”字號糧油金字招牌,以優質糧油工程帶動全省糧油產業綠色優質發展,湖南步履鏗鏘。

【延伸閱讀·示範縣區】

安仁縣:調優結構 助推糧食產業高效發展

安仁縣從源頭開始,採用“示範企業種植基地+農戶”“示範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立優質糧油種植基地,引導和組織推廣優質品種。湖南生平米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泰優390、兆優5431、生平一號等品種為主打,2018年和2019年均新增優質稻訂單基地面積13萬畝,優質稻訂單基地面積達46萬畝。糧油優質品率提高了15%,達到了53.%。在生平米業等重點示範企業的引領下,全縣糧食產業高效發展,新增“三品一標”認證認定5個。企業2017—2018年全縣糧油加工產值增加0.8億元,達到7.76億元,2019年達到9億元。優質品率達50%以上。

衡陽縣:因地制宜打造優質特色稻米產品

2019年,湖南角山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被遴選為衡陽縣“好糧油”行動項目的實施主體,按照“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運營模式在衡陽縣杉橋鎮白石園村發展優質稻高標準基地500畝。2020年繼續擴大種植基地,實施“稻魚共養”“稻鴨共養”生態種植模式,建設富硒高檔優質稻產業扶貧基地。公司新開發好多飯、百姓米、魚稻富硒米、鴨稻富硒米、15℃鮮活米等單品,新增嘗新米、杏花天、美人粘、魚稻富硒米四款產品的綠色食品認證及商標註冊,角山生態硒米在第十六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分別榮獲“產品金獎”和“袁隆平特別獎”。

赫山區:“五優聯動”擦亮蘭溪大米名片

益陽市赫山區內蘭溪米市委全國最早的“十大米市”之一。2018年,“赫山蘭溪大米”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赫山區緊緊把握國家“優質糧油工程”、全省現代農業改革發展示範區建設等政策機遇,突出訂單糧食、品種結構、產後服務、科技支撐、“三品一標”,實現了“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的“五優聯動”,各環節有機聯結、互相帶動、良性循環,推動赫山蘭溪大米從產品優勢向品牌優勢價值跨越,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飛躍,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穩步提高。

沅江市:複合產業引領優質糧油工程建設

在沅江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湖南天下洞庭糧油實業有限公司通過實施“湖南優質糧油”工程項目,在洞庭糧社沅江區域內建設標準化生產基地8.2萬畝;建設一條年產優質綠色3萬噸大米生產線,把糧食優質品率提高30%左右;投資400多萬元在沅江市內市區中心地帶建立一個400㎡集電商銷售與線下體驗為一體的“好糧油”體驗店;與沅江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共同打造600㎡的沅江市糧油檢測中心,提升檢驗能力。項目建設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逐步形成了“以惠農為主的糧食訂單業、以稻穀為主的糧油加工業、以儲備為主的糧油倉儲業、以糧食經營為主的商貿業”,對改善和調整沅江市乃至湖南省農業產業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對繁榮地方經濟起到積極作用。

來源:紅網時刻;作者:劉娜 ;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