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宋仁宗幼年繼位,在劉太后的垂簾聽政下壓抑了11年之久,直到劉太后死後,才真正掌握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雖然歷盡艱辛、過程曲折地掌握了最高統治權,但是卻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宋真宗晚年,國家財政就出現了極大的赤字問題,劉太后垂簾聽政的十一年間,不僅沒有好轉,而且是愈演愈烈了。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宋與西夏開戰以來,為了有效地應對西夏對宋朝西北部邊疆的進攻,全國各地廣募士兵,最高峰時已經達到了150萬人之多。軍隊數量的大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戰事的需要,但是也附帶著一系列的弊端,那就是士兵起義反叛事件不斷出現。宋仁宗時期,農民起義、士兵反叛的事件此起彼伏,可謂是多如牛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貝州反叛,雖最後被鎮壓了,但是社會中各階級矛盾不斷,後又發生了王倫起義。

歷史上的王倫起義

看過《水滸傳》的肯定都知道王倫的名號,他本是梁山泊的老大,但心胸狹隘,被晁蓋火併。歷史上真正的王倫起義與書中描述的相差甚遠。慶曆三年,京東路士兵王倫在沂州聚集了四五十個士兵發動叛亂,殺掉了沂州巡檢使,然後一路南下進攻。沂州就是今天的山東臨沂地區,這與書中的梁山泊在地理位置上相對較近,有著一定的歷史依據。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王倫一路南下,經密州、海州、楚州等地,到高郵時隊伍已經達到了二三百人之多。此時的王倫也是極度膨脹了,他也學習了一把宋太祖趙匡胤,穿上黃袍,自立為皇帝,並且還建立了年號等一系列制度。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王倫雖然稱帝了,但是仍沒有引起宋朝的重視,因為像王倫這種規模的起義在全國各地實在是太多了。直到稱帝一個多月後,宋廷才開始派大軍去圍剿,由於起義軍人數較少,且戰鬥力也較弱,故剛與宋軍交戰就處於不利地位,在和州一戰中被宋軍擊敗。王倫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其後更多的“王倫起義”出現了。

起義的延續

王倫起義並稱帝為王,可謂是為全國各地的起義軍建立了一個樣板。在王倫失敗一個多月後,京西、陝西又冒出來了好幾股起義軍,既有饑民起義,又有士兵叛亂。其中陝西的張海義軍發展速度最快,由起初的幾十個人很快就發展到了一支幾千人的隊伍。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宋朝雖然軍隊在數量上很多,但是真正有戰鬥力,能打仗的軍隊只有禁軍,留守地方的廂軍名義上雖然是軍隊,是地方武裝,實際上都是些老弱病殘,平時幹些打雜的活,根本就不加以訓練,可謂是沒有任何戰鬥力。

敲鑼打鼓迎接起義軍

對於數千人之眾的農民起義軍,地方政府根本無法進行有效地抵禦。許多地方官在起義軍到達轄區之前,都已經逃走了,生怕有生命危險。這種情況就導致了該地區無人管理,社會秩序更加混亂不堪。對此,高郵知軍就曾貼出告示,讓官民拿出金銀牛酒等物犒勞起義軍。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於是一種極為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那就是起義軍攻過來了,該地區的縣令率領衙門的人員敲鑼打鼓的歡迎起義軍,好酒好菜的招待著,並且有的地區甚至將縣衙騰出來供起義軍居住。招待幾天後,將起義軍勸走,讓其再去進攻別的縣,別在本縣騷擾了。因為這些起義軍本來就是窮苦出身,迫於生計才被迫起義的,所以他們在吃好喝好之後也不想著搶掠財務,也是很自覺的就走了,去下一個地區了。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很多人覺得這種現象很可笑,實際上這在當時已經算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了。如果地方官府強硬對抗起義軍,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肯定就是死傷無數。地方的廂軍全是些老弱病殘,強壯之士都已經被禁軍選拔走了,在戰鬥力上很難打贏起義軍。

可笑的現象!宋仁宗朝王倫起義很特殊,為何地方官員會敲鑼迎接?

並且起義軍也是一些饑民和士兵組成,在戰鬥力上與正規軍相比還是遠遠不如,但是對廂軍可謂是綽綽有餘。就算起義軍失利了,沒能攻下某地區,也不是值得慶幸的,因為起義軍很有可能狗急跳牆,對城外百姓進行燒殺搶掠,因此敲鑼打鼓歡迎顯得非常與國家對待起義軍的態度完全相反,但是卻是相對來說最明智的決定,儘可能地減少了損失。可笑的作法都不是憑空來的,而是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

參考文獻

①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②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③徐松:《宋會要輯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