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用户65146090


苏联对伊朗的野心其实就是俄罗斯沙文主义的一部分,斯大林以及后来的领导者们都希望重现在伊朗的影响力,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随即出兵伊朗,在该国吉郎地区建立伊朗苏维埃政权,当时的伊朗还叫做波斯。也因为如此,二战结束之后20万左右的苏联军队赖在伊朗,据不肯履行《三国同盟条约》规定二战后6个月撤离伊朗的规定,斯大林的目的其实和列宁如出一辙!支持亲苏实力扩大在伊朗的地盘,最好能在印度洋、波斯湾找到一个立足点!


伊朗这个国家在1935年之前叫做波斯,由于当时的掌权者礼萨汗与希特勒德国眉来眼去,为了争夺雅利安人后裔正统,随将国名改为伊朗意思为“雅利安人之国”,这个词语早在伊朗摆脱阿拉伯统治后,建立的第一个大一统政权萨珊王朝时代就已经出现。伊朗的改名不算什么但它与德国的暧昧招致杀身之祸!也给了苏联再次进入伊朗的机会。


1941年8月苏联出兵几千人配合英国攻占德黑兰,随后两国分割占领了整个伊朗,比一战时期还要彻底,并与1942年1月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英苏保证绝不侵害伊朗的主权完整,军事占领只是为了借道,毕竟援助给苏联的物资有80%以上取道伊朗进入苏联,为了保证英苏信守诺言,美国在1943年1月也出兵伊朗南部,并在当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再次重申尊重三国同盟条约的精神。

那么,苏联为何敢于公然违背诺言呢?其实现从斯大林的角度出发,占领伊朗不走实属无可奈何啊!他出于保护高加索的考虑必须占有伊朗:

伊朗地近高加索,这里是苏联重要的能源经济区,德国闪击苏联期间曾花费整个1942年下半年挺进高加索,为此组建了40多万人的重兵集团—A集团军,在李斯特和克莱斯特两人先后指挥下苦战北高加索,其目的就是争夺这个能源中心。斯大林认定二战后和平不会长久,他必须保证今后的岁月里不会有敌人再次威胁高加索,而从波斯湾登陆伊朗再进攻高加索的路线,比当年从西方杀进来德国军队快多了,因此斯大林希望在伊朗扶持亲苏政权建立类似东欧的卫星国。



斯大林选中的就是伊朗的第二大和第三大族群阿萨拜疆人和库尔德人,其中阿萨拜疆人建立的自治共和国声势浩大,在大不里士建立亲苏的政权;库尔德人也在西部山区建立政权。今天的伊朗人口约有7000万左右,其中阿萨拜疆人占到25%、库尔德人占到5%,它们聚集在靠近外高加索的伊朗西北部,是建立卫星国的最理想地区,同时,波斯人仅有66%好像还要更少,这种情况不用多解释大家也能明白。可以想象当初在斯大林眼里这是绝好的机会,换做谁也不会轻易撤出驻军。


其实,苏联扶持当地人保卫自己,英国人也没有闲着!英国一直将伊朗东南的俾路支地区视作印度的屏障,这种恶心的嘴脸不必多说,也曾是让我们受伤的损招……。英国对伊朗南部的统治加深了斯大林的担忧,这意味着再次爆发战争后英国很有可能途经伊朗进攻中亚或者南高加索,因此斯大林拒绝执行《三国同盟条约》有关6个月撤军的要求!拼命扶持库尔德和阿萨拜疆两个地区政权。

斯大林的撤军决定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美国的武力威胁、第二是对两个亲苏政权的信心。

手握原子弹的美国岂能善罢甘休?1945年年末杜鲁门联合英国威胁苏联,双方在伊朗云集重兵一触即发,此时的苏联百废待兴根本不具备与英美一战的实力,因此斯大林苦撑到1946年5月25日从伊朗撤军。但是,不要以为斯大林会就此放弃,他在过去的将近1年时间里给了库尔德和阿萨拜疆人大量支持,希望它们能自己战胜德黑兰军队取得独立。


1945年,库尔德人在加吉穆罕穆德领导下,于12月15日建立库尔德斯坦共和国,首都设在马哈巴德;9月26日,阿萨拜疆人在赛尔德贾法尔皮谢瓦里领导下建立阿萨拜疆共和国,首都设在大不里士,斯大林有理由相信自己花费一年时间武装的两股力量能够自食其力,撤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同时,他还有一个信心来源,那就伊朗巴勒维国王并不受民众普遍欢迎。

巴勒维和礼萨汗父子俩都是坚定的西化国王,礼萨汗在1941年7月倒台前,拼命打压国内的什叶派力量,他主张世俗化、西方化和亲德立场,他的儿子巴勒维除了转而亲美英之外,其它一切都和父亲一摸一样,参考后来1979年对霍梅尼革命可以想象,整个伊朗都不满国王的激进改革,更不要说受尽压榨的库尔德和阿萨拜疆了,所以斯大林撤出20多万军队还是很有底气的。



但是,他小看了美英对巴勒维的支持,由于印度越来越难以控制,英国不再坚持占有伊朗南部的俾路支,反而为了打压苏联势力全力支持德黑兰镇压库尔德和阿萨拜疆;将巴勒维视为亲民盟友的美国也自不必说,苏联扶持的两个政权分别于1946年12月、1947年2月垮台,巴勒维实现了伊朗的统一,在此之后就像斯大林担心的那样,北约对高加索、中亚的渗透威胁从未间断!直到霍梅尼取代巴勒维为止。

伊朗至今保有阿萨拜疆和库尔德两个地区。


兵器世界


苏联和伊朗曾经有过激烈的角逐,那是79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不是苏联一家进入了伊朗,一起的还有英国。

1941年,苏英两国一南一北分别侵入伊朗。面对20万的联军,伊朗12万左右的兵力完全不够看的。很快,苏联和英国军队就在德黑兰会师了,那真是段美妙的岁月。

1946年,先是英国撤出了伊朗,后是苏联军队撤出了伊朗。

苏联为什么侵入了伊朗,又为何全面撤军?我们从头慢慢说起。

二战期间,伊朗和德国关系火热

一战后的德国就被欧洲等国孤立了,谁让它在一战中败了呢?

德国为了应付二战,除了结盟了两个兄弟日本和意大利,跟伊朗也达成了战略合作。德国为什么找伊朗,难道这里有所谓的利益?

确实有,德意日三国作为轴心国,最大的劣势就是资源少,特别是石油少。二战期间,没有石油影响太大了,飞机、坦克、汽车等统统无法持续使用,这是三个国家的软肋。

于是德国看中了伊朗,当时的伊朗还不叫伊朗,而是叫波斯。波斯的地理位置很险要,往北和苏联隔里海相望,往西和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接壤,往东和当时的英属印度接壤,往西南和沙特隔了一条霍姆尼兹海峡。最重要的是,波斯国当时石油不少。

基于利益,德国前来合作。当然,和德国合作,也是当时老巴列维的意愿,因为此前英国在波斯控制石油,让巴列维非常不舒服。

德国人来了波斯,扶持当时的巴列维政府,老巴列维很高兴,因为被大国德国赏识,对他来说这是荣幸,更为关键的是,德国可以平衡和牵制英国人。

(老巴列维和皇后)

希特勒对外声称波斯和德国一样,都是雅利安后裔,这一下子让老巴列维很激动,在1935年直接将国名改为“伊朗”,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家园”。

就这样,德国派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伊朗展开了大量的合作,伊朗的进出口贸易,德国一度占到了50%以上,第一合作伙伴的地位被确定,而英国被慢慢排挤了出去。

这事英国忍不了,但看着气势汹汹,快速崛起的德国,英国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样的甜蜜期足足过了6年。

六年之后,发生了变化。

1941年,苏联和英国同时夹击伊朗

看着德国在欧洲地区的节节胜利,英国人和苏联人坐不住了,先是德国发动了“海狮计划”,攻击英国未遂。后来,德国又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向苏联进军。

此时,苏联和英国以及美国达成了共识,必须控制伊朗,让德国的可控资源减少。

1941年8月25日,英国和苏联两线夹击,联军总共20万,杀向了伊朗。很快,12万的伊朗军队就崩溃了。9月17日,英军和苏联红军会师在了德黑兰。

之后,伊朗所有的德国人被驱逐,一部分被赶到了澳大利亚剪羊毛去了,还有一部分北送到西伯利亚干苦力去了。

就此,伊朗被苏联和英国间接控制了,苏联红军主要驻扎在伊朗北部地区,而英国控制了南部地区。老巴列维跑路了,而小巴列维被扶持了起来。德国的资源就此被控制。

此后,苏英两国和伊朗商议,二战结束后半年,两个国家同时退出伊朗。

过了两年,美国也派驻了3万军队进入了伊朗。伊朗大地变得热闹了起来,为了各自的利益,三个国家的人玩出了各种花样。

1946年,苏联人在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下撤了军

(苏联骑兵和英国坦克的会面)

二战在1945年结束了,其中欧洲战场在德国投降后,在五月就结束了战事。而亚洲战场在8月也结束了。

根据协议,英国在1946年3月2日撤出了伊朗,美国也走了,而苏联却行动迟缓,迟迟不退。

很明显,苏联人一是尝到了甜头,二是想控制伊朗北部,三是担心前脚走,后脚伊朗被美国控制。

苏联不退,年轻的巴列维着急了,英国人在背后也骂着苏联人。巴列维把状告到了联合国,联合国有好的办法吗?没有。

于是乎,巴列维郁闷了。

随着各种谴责和联合国的催促,苏联和巴列维进行了谈判,最后巴列维将伊朗北部的油田长期租借给了苏联,苏联人才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从上面捋捋,大家可以发现,苏联和英国进入伊朗,就是为了断了德国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英国和苏联的撤出,是有协议的,是战事结束后,两个国家应该撤出,只是苏联更奸猾,临走不忘往口袋里多装点利益。


蓝风破晓


诚邀,如题自二战结束后,在战争中崛起的苏联迅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东方大国,说句白话,世界上除了美国,苏联基本上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打一个准一个。然而在1945年的伊朗,20万苏联红军占领伊朗后还是不得不撤军回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也不能说是苏联占据了伊朗,而且英美苏三国占领了伊朗。这件事的缘由还要追溯到一战。

一战是一次欧洲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义战争,一战后,包括伊朗在内的西亚地区成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但是伊朗皇室不甘如此,于是秘密与德国联系,当时美英法作为盟国,正与德国对立,于是为了防止德国得到伊朗以及波斯湾丰富的石油,美英法共同出兵,占领了伊朗。

二战后,德国投降,按照合约,美英军队退出了伊朗,然而这时候的苏联却变卦了,苏联军队以各种借口为由,始终不退出伊朗,到1945年,伊朗境内的苏联红军达到了20万,最后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这个石油富国。

但是苏联的小算盘显然没有瞒过美国。

1946年,同样看上伊朗的美国强烈要求苏联退兵,当时的苏联由于二战的损失,急需要恢复修养,不便与美国开战,而且当时的美国已经在1944年爆炸了原子弹,是以苏联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从伊朗退兵。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首先这个问题的陈述肯定是不对的。因为苏联虽然确实在二战时期出兵伊朗,废黜了伊朗当时的国王,但它当时却是和英国联合出兵,双方一共出动了20万军队。而且两国出兵都是为了应对德国试图掌控伊朗局势,所以这其实是二战的一个次要战场。至于战后苏军撤离迟缓,则又被广泛认为是美苏冷战的一次对抗了。


伊朗和德国,“雅利安”同盟?

其实如果大家了解了“伊朗”这个国名的含义,恐怕会感觉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伊朗并不奇怪。因为伊朗在1935年之前其实一直是叫波斯的,波斯是伊朗地区古国的名字,所以它叫波斯非常正常。但在1935年,波斯开始要求世界所有国家将自己称为“伊朗”,而“伊朗”这个词的含义是“雅利安人的国家”。因为伊朗人和部分印度人是历史上真正的雅利安族群的后裔,而当时希特勒上台之后,通过19世纪欧洲一些学者牵强附会的一些说法,把德国人也包装成了雅利安人,所以让“雅利安”这个词一下子成了世界热门词汇。但这词一热,波斯人这正经的雅利安后裔当然不可能把这个词轻易让给德国人,所以干脆直接把自己的国名改成“雅利安国”,以正视听。

1935年将国名从波斯改成“雅利安国”(伊朗)的礼萨汗

而在二战前期,伊朗和纳粹德国的关系也确实非常暧昧。当然双方关系暧昧不可能只是因为双方都认同雅利安这个身份(虽然德国的“雅利安身份”纯属胡扯),但这个名词确实让双方接近多了一个明面上的理由。而双方接近真正的原因则是伊朗想改变自己长期处于英俄两国争斗漩涡的处境。因为从19世纪开始,英国和沙俄就在中亚以及西亚地区长期进行着被称为“大博弈“的势力范围争夺。因此,其实双方都曾尝试完全控制波斯,但又都因为对方的制约,没能成功。但伊朗在两强互博的夹缝里日子却也一直不好过,所以伊朗很早就和德意志帝国也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希望通过德国平衡英俄两国对伊朗的控制企图。

因何引得英俄大动干戈?

但光跟纳粹相互抛抛媚眼其实还不至于让英俄两国在自己跟纳粹打的都很吃力的情况下,还单独抽出一支手去打伊朗。而且伊朗在二战开始之后也看出来这次是几个巨人的生死互博,知道自己谁都惹不起,所以也并没有想趟这趟浑水,而是很早就宣布自己在战争期间严守中立。

但是伊朗在二战中的价值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德国对它垂涎三尺,英俄两国则因为它睡不着觉。而这个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伊朗和石油的关系太密切了,而且其境内有炼油能力。桃花石杂谈在之前的很多文章里都提到过,二战在本质上是一场石油战争。德意日三个手里没有石油资源的后起发达国家想通过战争获取石油资源,从而摆脱受制于英法美俄的局面,这是他们发动二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伊朗当时已经成为了世界比较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因此一旦德国得到伊朗,那么德国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石油供应,整个二战的走向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可能就不会发生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德国要夺取苏联高加索油田有密切关系)。

希特勒送给礼萨汗的本人亲笔签名照片

而希特勒当时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极力拉拢伊朗,在二战爆发之后以援助伊朗为名向其派出了大量人员,根据一些学者的估计,到1940年前后,伊朗国内已经有了至少3000名德国人,而且这些人大都工作于一些具有战略性的政府工业机构和交通运输部门,因此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而除此之外,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伊朗还成为了苏联接受外来物资的交通要道。而且伊朗背靠苏联高加索地区,一旦伊朗完全倒向德国,德军就会有能力从苏联高加索守军背后发动进攻,夺取其高加索油田,那样的话苏联就必败无疑了。而对于英国来说,伊朗也同样重要,因为首先英国在伊朗境内设立了一个巨型炼油设施阿巴丹炼油厂,这个炼油厂每年能提炼800万吨原油,对于整个同盟国阵营进行战争都具有战略意义。另外当时英国还在全球各地维持着巨大的殖民帝国,而伊朗它当时重要的物资来源地印度和它与德国直接作战的地中海区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所以英国也没法承受失去伊朗带来的损失。

被英军占领之后的阿巴丹炼油厂

所以在二战爆发之后,英苏两国其实都想强化对伊朗的控制,但伊朗国王礼萨汗的算盘却是借战争引入德国势力,通过中立平衡英苏两国的影响,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所以针对英苏的控制,特别是针对英国的控制,伊朗境内爆发了一系列抗议活动。礼萨汗则在很大程度上容忍甚至纵容了这些抗议活动,而英国政府则很快公开指责这些抗议活动是支持纳粹和亲德的活动。另外英苏两国还希望直接控制伊朗境内铁路,确保物资进入苏联不会出问题,但这一企图也被伊朗拒绝,因此英苏和伊朗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英苏联合出兵并占领伊朗

在1941年初,英国曾因为独立不久的前殖民地伊拉克政府投靠纳粹德国而和它刚刚打过一仗,因此在伊拉克拥有大量驻军。而苏联本身就是伊朗的邻国,当时纳粹也越打越近,所以苏联在高加索地区也拥有大量驻军。1941年7月19日,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到一个月,英苏就照会伊朗,要求其驱逐境内所有德国人,并在8月17日发出了最后通牒,但伊朗政府却依然没有听命。结果在8月25日,英苏两国总共出动了20万兵力,从南北两线对伊朗发动了攻击。当时伊朗军队虽然也拥有12万军队,并且拥有400架战机,但这些军队在当时堪称世界最强的英苏军队的夹击之下很快崩溃,两天之后伊朗政府就下令本国军队停止抵抗。9月17日,英苏军队同步进入伊朗首都德黑兰,完全控制了伊朗局势。在整个战争中,苏军和英军分别仅有40人和22人阵亡,伊朗军队则有800人被打死。

苏军与英军在伊朗北部的加兹温会师

而在控制伊朗局势之后,英苏两国立即废黜了伊朗国王礼萨汗,立了他的儿子巴列维为新国王。礼萨则流亡南非,1944年死在了南非。而英苏两国对伊朗的控制则一直持续到了二战结束。1942年1月29日,伊朗与英苏两国签署了同盟条约,英苏承诺在伊朗驻扎军队不是要占领伊朗,并保证不会瓜分伊朗,而且会在二战结束六个月之后撤出伊朗。而在1943年,3万美军也进驻了伊朗领土。当然在占领期间,英国和苏联也都没那么老实,英国在其占领区支持各个部落的分裂活动,对抗伊朗中央政府,苏联则扶植了一些伊朗境内的左翼势力,并建立了政权,扩大自己的影响。

准备参加英苏联合德黑兰阅兵式的英苏军队接受双方军官的检阅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苏军(北)和英军(南)在伊朗的占领区


而苏军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果然完全倒向了美国,伊朗议会很快否决了伊苏石油协议,成为了和以色列比肩的美国盟友,直到其1979年被推翻。此次对抗后来也被视为美苏双方在欧洲之外进行的最主要的冷战对抗之一。


桃花石杂谈


很多朋友提到伊朗,就认为俄罗斯是他们天然的朋友。

其实倒退40年,乃至更久远的时间,伊朗和俄罗斯为敌的时间,要远比他们友好时间长的多得多。

这也就是俄罗斯和伊朗根本不是盟友,只是利益伙伴的原因。

从伊朗角度讲,和俄罗斯结盟,几乎相当于是对自己历史的背叛,也是强硬、自信和倔强的波斯人,在心里极为反感和不能接受的。

原因当然还是两国关系史并不和睦。

如今关系还不错,但其实也是磕磕绊绊,彼此互相提防,但因为有共同的敌人嘛,所以关系才能维持。

那么历史上为啥俄罗斯和伊朗关系不好?

主要一点就是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要控制伊朗,甚至要割让伊朗的土地。

最冒险的一个计划甚至是要把自己的势力范围深入波斯湾的港口!

这与俄罗斯百年来一直梦寐以求获得黑海出海口,而和土耳其都挣了上百年是异曲同工的。

只不过俄罗斯最终打败土耳其,如愿以偿获得黑海出海口,但是对伊朗的控制是很不顺利的。

一战后,俄罗斯和英国在伊朗勾心斗角,这导致当时的伊朗礼萨汗政府非常懊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德国走近。

德国自诩为是雅利安人的优秀后裔,而伊朗也被视为是雅利安人后裔建立的国家,双方有一种历史上的亲近感。

(苏军进入德黑兰)

甚至之前伊朗的国名是波斯,后来被改成伊朗的原因,就是伊朗Iran的发音,其实就是雅利安。

用德国制衡英国和俄罗斯是很冒险的行为,特别是二战期间,德国已经纳粹化,这让伊朗在二战时“站错了队”。

比如题目提到的20万俄罗斯军队最终从伊朗撤军了。

1941年英国和俄罗斯联合进攻伊朗,推翻礼萨汗政府,伊朗被占领了。

这就有点相当于战后德国被占领的意味,只是当时英国和俄罗斯占领并没有特别严密的统治系统,毕竟还在战争中嘛。所以他们就把礼萨汗的儿子巴列维扶植上台,自己幕后控制。

英国和俄罗斯划分了势力范围,北部是俄罗斯,南部是英国。

此后美国人也进入伊朗,和英国与俄罗斯产生了矛盾。

二战后伊朗虽然没有成为战败国,但由于和德国关系密切,所以美英俄都认为可以利用当地形势为自己所用。

俄罗斯确实有20万大兵存在伊朗,特别是还要支持当地左翼势力建立革命政府,让伊朗的西北部地区划归俄罗斯所有。

伊朗人对这个计划非常反感,于是抗议不断。这时候的联合国也出面了,而且联合国建立最初的几年,基本听美国的话,于是在美国、联合国和伊朗人的共同压力下,俄罗斯撤军。

这时距离二战已经结束1年了。

为什么如此,当然美国起到了关键作用,俄罗斯根本没能力和美国再打一仗。当时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黄金储备,还有原子弹,一国GDP占世界60%。俄罗斯当然不会为了伊朗而得罪美国。

这也是为啥后来巴列维王朝亲美的原因,毕竟美国人把俄罗斯这个伊朗百年宿敌赶跑了嘛!


木春山谈天下


苏联军队为什么占领伊朗,首要原因是伊朗是德国的亲密友邦,当时的伊朗是1924年建立的巴列维王朝,国王礼萨汗与德国关系极好,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获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又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就连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也成了德国人。希特勒上台之后,他认为德意志人和伊朗人同属雅利安民族,都要反对共产主义的扩张。而伊朗也需要德国帮忙防备宿敌英苏,所以德伊关系迅速走向密切化。

当时,伊朗有五千德国专家,火炮、步枪、手枪全由德国制造,德黑兰大学德国人管,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德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居首。伊朗向德出口羊毛、棉花、铅矿、锡矿、水果和皮货,进口机器、电讯器材、汽车、化工产品和药品等等。

二战初期,伊朗与德国的贸易仍未中断,转经苏联进行贸易。而在苏德开打之后,伊朗又成为盟国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如此重要的一个国家,掌握在德国人手里,不论是英美还是苏联,都不可能允许。所以在1941年,英苏便联合出兵,迫使亲德的礼萨汗国王逊位。伊朗境内的德国人全部被捕,其中一半人被苏联挑去,流放西伯利亚;另一半人则被英国人流放到澳洲。巴列维成为伊朗新国王,与英苏签订了新条约,英苏均表示,保证尊重伊朗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会在对德战争结束6个月之内完全撤出伊朗。(而在此期间,苏联便在伊朗北部搞了一个“伊朗人民党”。)

两年之后的1943年,美、英、苏三国发表了德黑兰宣言,承认伊朗"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所作的贡献",三国保证增加对伊朗的经济援助,在战争结束后保证维护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罩面罩的伊朗女性)

但后来的事实,却是英美都撤了,老苏却在伊朗北部赖着不肯走,还组建了两个"人民共和国",脱离伊朗。

这下不但伊朗怒了,就连美国也怒了,要求苏联从伊朗撤军,停止干涉伊朗内政。老苏说不干俺的事,是伊朗人自己觉悟了要革命,蒙古不就是这样独立的吗?于是英美立即停止从伊朗撤军。伊朗跑到联合国控告苏联违背联合国宪章。

但苏联仍然不走,甚至将几百辆苏联坦克在步兵的密切配合下开进伊朗,直到杜鲁门施加压力,说你们要是再不走,俺们就“将一如既往地做出反应。”最终就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斯大林只能撤军,嘴上说五到六周全部撤出,实际上花了九周之后才全部撤出。

伊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终苏联的入侵被制止,但某大国就没这么运气好了,偌大一块土地,全部以独立的名义拿走,成为苏联的囊中物!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实际上,二战期间,伊朗看到世界混乱的形势,想趁机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就向德国伸出橄榄枝。德国也一直觊觎中东的石油资源,自然高兴的与伊朗接触。英美的情报机构获得了这一情报之后,两国政府立即出手将当时的伊朗国王赶下台,让年轻的巴列维登上了国王宝座,随后英美苏联合驻军伊朗,阻断了伊朗跟德国苟合的可能。苏联也很垂涎伊朗的战略地位和资源,陆续增加驻军至20万人。

其实在二战后期,美英已经开始防范苏联,这也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把美国拖入二次世界大战,但是没有没有第一时间去找日本寻仇,却与英国联合发动了诺曼底登陆的原因之一。因为美国不能眼睁睁看着整个欧洲落入苏联手里,使苏联壮大。

二战后,英美为了让苏联从伊朗撤军,让苏联把势力范围撤出中东,两国先后从伊朗撤军,二战后的大格局也是所有国家基本撤出殖民地,尽可能的让被殖民国家获得主权独立,英美这么一做,苏联就没有了退路,但是苏联很难割舍中东的石油利益,迟迟不撤军。最后美国态度强硬,要求苏联1946年5月前必须撤军,威胁不惜一战,甚至动用核武器,苏联才万不得已拖到6月从伊朗撤回了20万军队。

苏联作为战胜德国的主力军,拥有强大的机械化重装部队,为什么会害怕美国呢?其实苏德战争已经将苏联拖的精疲力尽,德国对苏联的毁灭性打击已经使苏联百废待兴,不是这个原因,苏联又岂会让英美捡那么大一个便宜,自己浴血苦战得到的胜利果实随意让英美在欧洲窃取?

而且每个拥有经过实战验证的核武器,那个时候是美国独家经营,苏联的重装部队根本经不起美国的核轰炸,苏联也是打落牙往肚里吞,实在是没有办法。加之苏联百废待兴,需要美国的贷款恢复经济。

直到1951年朝鲜战争,苏联都还是不敢跟美国正面交锋,因为苏联深知跟美国交锋实际就是在跟整个西方世界或者说联合国交锋,所以朝战是由没有恢复联合国席位的我们帮忙出头。


谢金澎


这件事说起来话长,自从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开始迅速崛起,资本主义的迅速膨胀,致使他们开始在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西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就成为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当时的英国在全世界都有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所以伊朗这块肥肉也落到了英国的嘴里,伊朗大量的石油通过英国石油公司获得的利润都,被英国政府收入囊中,在这种情况下,伊朗一直想要摆脱英国人的统治。



由于希特勒一直鼓吹雅利安人,而在伊朗有相当一部分人拥有雅利安人的血统,同时德国也意识到,如果想要征服世界,必须要得到伊朗,伊朗在土耳其以东,苏联以南和进度相近,如果控制了伊朗,至少可以在攻打苏联时省很多力气,另外一个德国虽然发动了战争,可是却非常缺乏石油等战略物资,伊朗的石油储量太大,足够德国发动战争机器,所以二战时期德国和伊朗的关系不错,希特勒攻势极力拉拢伊朗王室,锦园建一朗的德国专家就达到了5000人。



其实伊朗不仅是和德国关系不错,和英美等国家关系也不错,因为他还是想做一个中立国家,不想搅进战争中去。英国向苏联进行援助的物资,因为德军的封锁很难直接进入苏联,武器就选择经由伊朗进入的苏联,可事实上,伊朗对于德国更加看重,为了避免德国控制伊朗,苏联向伊朗派出了17个师的部队,随后英国和美国也先后向伊朗派出了军队,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伊朗这个交通要地。

而二战之后,英国已经无力掌控这些地区,按照规定,美英苏三国都必须要从伊朗撤退,在美国和英国从伊朗撤退后,苏联却始终不愿意撤走。当时美国经过二战以后,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强悍的国家,并且开始染指全球的势力,苏联也不甘落后,双方组织了华约和北约对阵,开启了冷战的序幕。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都知道谁要是控制了伊朗,就相当于控制了石油出口地,这样的话对自己会有巨大的利益。

当时苏联在伊朗驻扎了超过20万军队,还有数百辆的坦克,并且扶植起了一个共和政权,以援军的形式留了下来,如果撤走就太可惜了,但是如果不撤的话,就会和美国,英国撕破脸,后来这事儿直接被伊朗国王巴列维闹到了联合国去,要求美英法等四大常任理事国让苏联从伊朗撤军,可是苏联仍不为所动,直到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出最后通牒,苏联必须在1946年5月1号之前从伊朗撤军,而一些美国媒体则直接叫嚣着要用300名原子弹炸平苏联,实际上美国没有那么多,只有16枚而已,可是苏联并不知道,害怕真的美国有那么多原子弹来轰炸苏联。



而当时的苏联还没有原子弹,可是却因为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长崎而见识到了原子弹的威力, 在原子弹的威慑之下,苏军只能灰溜溜的从伊朗撤军,但是撤军的日期一直拖到六月中旬才开始,比杜鲁门要求的晚了一个多月。

自此之后,苏联也意识到了原子弹的重要性。于是发动一切力量开始研究原子弹,甚至对一些高级科学家的政治审查也暂停。经过不到四年的努力,苏联终于制造出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即使如此,到今天为止,俄罗斯仍然非常艰难的和美国在中东地区争夺地盘儿。


风云一点通


大家好,我是小叶。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有疑问为什么苏联会有20万军队在伊朗,原来在二战以前,那时伊朗还处于巴列维王朝时期,其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十分的好,两国之间不仅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就连巴列维王朝内的大学、银行和很多外交都聘请的是德国人来担任要职,随着二战的爆发,苏德之间爆发了激烈的战斗,而当时的巴列维王朝是西方国家援助苏联的重要通道,所以苏联为了保住这条重要的通道和想要在东线牵制德国的美英两国一起派兵进入了巴列维王朝,迫使国王退位,巴列维王朝变为了伊朗王国。新成立的伊朗与美英苏三国达成协议,在对德战争结束后的六个月内美英苏三国会撤出全部军队,额....,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实则不是,二战结束以后,美英两国倒是按着协议很快就撤兵了,但是苏联却“赖”着不走,后来甚至还想在伊朗北部组建两个国家脱离出伊朗,美其名曰“这是伊朗人自己的选择”。但是最后苏联还是撤出了伊朗,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伊朗地图

一、苏联不撤军没有正当理由

苏联确实失约和失理在先,在当时苏联被德国打得很惨需要援助的时候,伊朗慷慨的敞开国门,当德国被打败以后苏联却不履行条约,这在那一方面都说不过去,无论苏联以何种理由和借口都失去了正义性。

二、美国给予苏联极限施压

美国当时拥有原子弹,而苏联还没能够研制出原子弹,美国甚至以使用原子弹为威胁要求苏联立马撤军。而且,当时的苏联刚经历残酷二战国内建设需要大量的贷款,而英美等国也以取消贷款为威胁要求苏联撤军。

三、苏联当时的实力还较弱

当时的苏联刚经历二战,国内可谓是百般凋零,大量的工业区被德军给炸毁,大量的人员也在战争中被消耗,整体的实力跟美国还没法相比,所以苏联选择撤军也是一个十分无奈不得不做的事。

四、伊朗人民的极力反抗

在看到苏联不想撤军时,伊朗当时的国王感到十分愤怒,立即组织了大量的军队前往“前线”。同时,伊朗还从美国进口大量当时美国最先进的武器,比如F14战机,可以说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关系降到了最冰点。

F-14战机现在依然为伊朗空军的主力装备

最后,苏联不得不从伊朗撤军,并且苏联和伊朗之间的关系一直没能缓和。反而,伊朗成为了此时美国在西亚地区最为重要的盟友,可以说苏联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但是,世界总是变化无常,国家间关系也是,随后伊朗爆发了宗教革命,美伊之间的关系一落千丈,现在美国和伊朗之间是水火不容,反而和俄罗斯成为了最好的“盟友”。

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

以上就是我关于“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的观点,如果您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看法和见解,欢迎您在下方留言和小叶一起讨论,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小叶,感谢您的阅读。


小叶微视角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伊朗当时的情况特殊。

1921年,伊朗军官礼萨汗,采用军事政变推翻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

由此,伊朗进入巴列维时期,仍然是王国。

礼萨汗就是新一代沙阿(波斯语的国王)。

礼萨汗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君主,他仿效土耳其,对伊朗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世俗化改革。

在1925年至1941年的16年间,伊朗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弱国,变为中东世界的大国,国力有很大增强,人民生活也有改善。

但伊朗的国内国外形势不太好。

因为历史原因,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和西阿塞拜疆地区曾经被沙俄控制。

苏联成立以后,迫于四面楚歌的国际形势,及时承认了巴列维王朝的合法性,但始终对伊朗西北部领土虎视眈眈。

同时,伊朗境内有一条铁路横穿全国,联络波斯湾和苏联的中亚领土。一旦欧洲爆发,可以预料这条路线就成为苏联对外的重要运输线。

所以,伊朗对于苏联来说是很重要的。

然而,更头疼的是英国。

伊朗一直被英国控制,目的是获得重要的石油资源。

在1919年8月9日两国签订英伊协定,规定英国在军事、财政、关税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权,把伊朗变成保护国。

礼萨汗上台以后,对这个协议阳奉阴违,逐步抵抗取消。

礼萨汗于1928年5月10日宣布废除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同年成立国家银行,1930年付出大笔补偿费从英国人办的帝国银行手里赎回了钞票发行权。1931年1月颁布法令禁止外国人在伊朗占有农业土地。

英国人对此非常不满,采用了包括政变和暗杀的手段对待礼萨汗。

由此,礼萨汗将英国和苏联都当作敌人。

二战爆发以后,德军一度杀入高加索地区,只逼里海,距离伊朗近在咫尺。

这种情况下,礼萨汗也试图利用德国的力量威慑英国和苏联,迫使他们让出在伊朗的特权。

所以礼萨汗一度限制苏联人使用铁路运输,从伊朗港口运输英美援助物资到苏联境内。

同时,伊朗拒绝驱逐德国人,也不愿意向德国宣战。

英国人和苏联人都怒了,决定老账新账一起算。

当时礼萨汗的改革造福了伊朗人民,却使得伊朗既得利益集团以及保守宗教团体极为愤怒。

这些人和英国苏联联手,发动军事攻击。

英苏两国在1941年6月入侵伊朗,逮捕了礼萨汗及将他流放,两国控制了伊朗的通讯和铁路。

1942年,英苏两国的盟友美国派遣武装部队到伊朗协助维持铁路的运作。在随后的数个月内,这三个国家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资源,并开辟了各自的补给路线。

礼萨汗政权突然崩坍,残余的政府权力亦遭到三国加以限制,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得到三国同意下才继任。

二战结束后,试图染指中东的美国,强迫英国根据协议在6个月内从伊朗撤军,自己随后也撤军。

但是,美国左右不了苏联。

17个师20多万人的苏军,长期驻扎在伊朗西北部,拒不撤军。苏联还扶持了共产党派伊朗人民党试图分裂伊朗。

但伊朗人民一向反对苏联,伊朗人民党的支持者很少,实力弱小。

这边,冷战很快开始,美国用尽各种手段压迫苏联撤军。

而苏联却是签署过战后6个月就撤军的协议,也无法随便自食其言。新成立的联合国也多次敦促苏联履行约定。

最终,在美国软硬兼施以及伊朗人民反抗下,苏军在1946年5月才撤出伊朗。

苏军之所以撤退,主要是美国人的功劳。当时苏军在二战中伤亡惨重,其实无力和美国对抗。

况且,当时美国人还有核武器,苏联则没有。

所以讲道理,苏联没有道理;来硬的,苏联又搞不过美国人。


随后小巴列维一直同美国保持亲密关系。

期间,穆罕默德·摩萨台发动政变,推翻了小巴列维政权。然而美国中情局也策划了政变,将穆罕默德·摩萨台抓捕后软禁到死,恢复了小巴列维的执政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