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在河洛大地上,只要谈到两程先生,文化圈里的朋友总有说不完的话题。故事多多,似树上的果实,颗颗红艳香甜;遗迹多多,如路途的驿站,处处驻足良久……之所以洛阳人如此厚爱先生,是因为两程先生是以洛阳为中心展开“传道、授业”的。程村,是洛阳的缩影,天留斯文,滋润着河洛儿女…… 

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程氏家风暗浸润

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热空气强盛,暖风佛面;冷空气强劲,则冷风飕飕。可以说,家家都有“家风”,只不过,家庭兴旺昌盛,是因为弘扬正能量的“暖风飘飘”;家庭败落颓废,则是因为弥漫负能量的“冷风肆虐”。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家风形成,离不开家规、家训。“程子家训”如是说: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朋友信。见老者敬之,见少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长于我,我必远之。勿谈人之短,勿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人有大过,以理责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处公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利己,勿嫉贤妒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义合之事则从。崇诗书,习礼仪,训子孙,宽奴仆。守我之分,听我之命。人能如此,天必从之。此常行之道,不可一日无也。

“此常行之道,不可一日无也。”道出了家风形成之秘诀。良好家风的构建,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个人,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两程先生的父亲程珦孝于奉亲,对继母至孝。慈于抚幼,抚育诸孤弟,必尽其力。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程母侯氏仁恕宽厚,善于持家,与夫相敬如宾,教子有方。两程侍父至孝,对叔伯弟兄姊妹照顾备至。程颐将荫庇做官机会让与族人。人们经过程家门口,莫不对其孝亲家风肃然起敬。有诗赞曰:

父慈子孝家和睦,孝亲家风人称颂。

化行乡党淳风俗,人过程门肃起敬。

程母教子,有个故事:程家人口多,家里用有奴仆。有一次,奴仆犯了错,有人要斥责。侯氏赶紧予以制止,并当着两程的面说:“贵贱虽殊,人则一也!”让两程从实际事例中理解“人有小过,以量容之”以及“宽奴仆”之理。

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躬耕桃李育后人

今日两程祠,修葺一新。拜谒者,络绎不绝。和坐在祠前休闲的老人聊起两程祠的修缮和保护,他们众口一词提到一个人物:程光宇。

程光宇先生,系两程后裔第三十二代孙。乡村教师,1984年退休。新中国诞生后,两程祠曾做过学校,程光宇先生亦在此教书育人。世事沧桑,两程祠建筑日损夜消。程光宇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时心生宏愿,呼吁各方整饬祠堂;用心整理有关两程先生的文献资料。

退休后,立即行动,两项工作兼顾进行。单说先生文献整理的执著。《两程家世生平诠考》序言中记载:“他不顾年逾古稀、资金无着,硬是以美好愿望的事业心和以仅有的个人薪金为川资,从1984至1994的十年中,节衣缩食、风餐露宿,西至川陕,北至晋冀,东至鲁皖,行程近两万里。所到之处,他采用抄录、拍照、拓片和记述等形式,掘挖出两程的政绩碑碣、图片芳行和诗文懿事等文史资料,达二百余件之多……”

很显然,程光宇先生的行为,继承了两程先生的“诚敬”之品德。两程祠内,诚敬门是祠堂的第二道门。关于“诚敬”,两程先生各有论述。程颢说,“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程颐说,“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现实生活中,能做到“敬”的人不少,而凡事都能做到“诚”的,还不是很多。凡成就大事业者,则都是左手托着“敬”,右手擎着“诚”,修身,治事,临人……

程光宇先生的孙子,现在程村的党支部副书记程复联谈到爷爷的行为时,充满崇敬和自豪。他说,爷爷不仅在修复、整理程氏宗族的事业上诚敬有加,在教育事业上也是如此。他的这些行为一代代地浸入学生的血液,在学生中不断传承。说话间,我们走进他不算宽敞的家里。两人从屋里抬出一块制作精美的木匾,上书“躬耕桃李”四个大字。这是程光宇先生八十寿辰的时候,学生们送给他的贺礼。当他九十岁的时候,学生们又汇聚程村,给程光宇先生在两程祠立碑一通,赞颂先生的师德懿行。

目睹匾额,回味故事,我的内心充满感动。感动程光宇先生承继两程先生的教风,让学生如坐春风;感动学生们传承了两程先生学生朱光庭们的德行,尊师重教。

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今人默默传德行

在两程祠对面,有一座“两程故里家风文化博物馆”。进得拱门,白色墙面上“天下之治,正家为先”八个潇洒的行书大字,昭示了博物馆建设的高度: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这八个字是程颐先生的真知灼见,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

博物馆负责人王现贞打开明代大学士程敏政撰写的《重修两程祠记》拓片,动情地念到:“追两程之遗轨,继周孔之绪心,振颓俗昭流圣,谟然后英迭兴,少长有礼,讼狱以情逋逊不作,使嵩为天下文明倡首,不亦大哉!”之后又说:“改变不良风俗,使圣人之道兴起,少长彬彬有礼,人们都安居乐业,使嵩县成为天下文明首倡的地方,这是我们嵩县人的责任。县委县政府在此建立博物馆,匠心可见。”

祠堂文化系列: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李焕有)


嵩县文明首倡地,首先聚焦程村庄。据程氏三十四代孙程复联讲,自两程故里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古村落之后,规定全村人不得随意改动房屋结构,不得新盖房屋。虽然前后几十年,子孙繁衍、成年结婚,实际需求房屋之急人人皆知,但为了大局,为了弘扬祖宗文化,大家都默默遵守。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研究两程思想的当地学者吴建设先生随口吟出程颐的名句概况之:“随事观理,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可以至圣人。圣人之道,更无粗精。从洒扫应对至精义入神,通贯只一理。”

走出嵩县程村,脑海中浮现出一位学者的小诗,定位两程先生的思想的影响恰如其分:

洙泗流域出孔孟,伊洛圣地育两程。

天留斯文在程村,地因圣贤昌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