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綻放光彩“四德”塑造人生

在全社會倡導弘揚“四德”精神,爭做“四德”模範之際,當全社會宣傳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之時,當我們每個人應當堅守社會和諧、家庭幸福、個人發展成為共識和追求時,筆者想站在自己的角度談談自己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受。

家庭美德是平凡人生的幸福鑰匙。筆者的家庭是一個平凡而美好的四口之家,家庭生活平靜、充實。孩子乖巧懂事,父母身體康健也是一種平凡的幸福。

在日常生活中,筆者做到團結家庭與親友和睦相處,鄰里街坊也時常誇讚自己的親切和好相處。在家庭生活中,筆者認為“孝”是十分重要的。尊老愛老是一個人應該做到最基本的行為。筆者是女兒,也是兒媳,要在生活上做到體貼入微,做到細心孝順。子女是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我們更要努力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他們溝通,從而理解他們。不管平時工作怎麼忙,筆者都會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解悶。平日裡經常去看他們,當老人有不開心的事情時,會想辦法耐心開解,為他們解開心結。每逢重要節日,我們也會團聚一堂,共同體味家庭的溫馨。也會經常為老人送小禮物,雖然通常是一些生活必需品,只為讓他們感受到子女對他們的愛。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關懷自己的老人也是關懷明天的自己。

職業道德是人生價值實現的動力。身為單位一名普通幹部,筆者始終甘於瑣碎,樂於奉獻。在接每一個電話,傳遞每一份文件,處理每一項工作時,都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講認真,求實效,不草率,不輕慢。參加工作這些年來,憑藉勤奮的努力、認真的態度,贏得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

個人品德是做人之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筆者勤儉節約、謙虛謹慎、助人為樂,也能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從不輕易後退,而是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努力向前。在不斷工作和學習生活中的經歷,讓自己汲取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開拓了思路。在今後的工作中,筆者要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

社會公德是奉獻社會的基石。隨著當今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物質的享受,精神追求卻越來越退步。因此,我們更應該從一些小事做起:“愛我們的祖國,維護我們的社會。時刻做到保護環境,遵紀守法......”在單位和社會發起的公共募捐中,筆者都會積極參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會通過“輕鬆籌”幫助一些患病人群,哪怕力量十分微小,但也出自一份真心。

祖國是我們的家園,庇護我們,養育我們。愛國,是中華民族根植最深、影響最久的精神品質。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繫、情之所歸。

筆者是普通人,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通過努力讓自己的人格得以昇華,努力讓愛與付出成為自己人生的主旋律,也會繼續努力克服困難,爭取不斷進步。(張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