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

過年是需要一些儀式感的

過了臘月二十三,離大年一天天就近了。記得過年時有童謠這樣道: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離離拉拉二十三。二十三 糖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從物質短缺的八九十年代,進入新時代的二十年,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有有了錢,天天就像是過年,什麼好吃的好喝的都不是稀罕東西了,傳統的年味也逐漸減少淡漠了許多,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紅包代替了傳統的磕頭拜年,物質的豐富讓我們感受不到新衣服,年夜飯帶來的喜悅感,儀式的簡潔,讓我們曾經賴以自豪的傳統文化春節成了日曆上沉悶而面目模糊的某一天。

一年又一年,一歲又一歲,就連我們曾經億萬人追逐的除夕之夜春節晚會也因為雷同沒有新意成了可看可不看擺弄手機的伴隨音了。

日常生活中,時間線性流失,而春節就像是這條線上的刻度,有了度量才讓日子過得有了意義。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用儀式感來專注我們傳統的春節,讓我們體驗到家庭的溫暖和安心,讓我們在枯燥無。味的生活面前得以體驗到生活的安寧和願望的滿足,讓人生過的更有價值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