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作业妈妈奖励玩手机,西安11岁男孩偷偷给游戏充值9000多元


完成作业妈妈奖励玩手机,西安11岁男孩偷偷给游戏充值9000多元

完成作业妈妈奖励玩手机,西安11岁男孩偷偷给游戏充值9000多元

面对9000元的窟窿,权女士不知所措地急哭了。这钱是她代托管班老板收取学生的托管费。眼看要开学了,权女士哭着说:“这个窟窿可咋填呀?”

“孩子学习辛苦,完成后会奖励孩子玩会儿手机”

3月20日上午,家住西安丈八东路的权女士向华商报热线求助,称11岁的儿子玩手游时充值了9000余元,现在不知该如何维权?

权女士目前在一家朋友办的托管班帮忙,她上五年级的儿子也在这个托管班里。“朋友每个月给我1400元作为感谢。”也因为比较信任,托管班孩子交纳托管费,权女士说都是她帮朋友代收,都是微信转账,所以代收的钱都在微信钱包里。

权女士说,因为30多岁才生了孩子,一家人把孩子看得很重,尽管家里不富裕,但为了照顾孩子,家里只靠孩子爸爸一个挣钱维持生计。

完成作业妈妈奖励玩手机,西安11岁男孩偷偷给游戏充值9000多元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天天在家上网课,因为五年级了,学习压力比较大,每天除了写作业外,能让孩子感到放松的就是玩玩手机、看看小视频。所以,每天只要高质量的完成作业,权女士说她都会给儿子奖励玩手机。

“别人转账进来,查账时才发现账上少了很多钱”

3月18日晚,因为朋友转来一千元钱,手机上显示钱到账后,她点开看了一眼,起初看错了,以为是两万多,吓了一跳,仔细看后,发现是两千多,又吓了一跳:“加上朋友转进的钱,微信里应该有近1.1万余元,除了那转进的1000元外,其余的都是代收托管班学生的钱,在放假前,好些家长就预交了托管费。

“怎么就只有两千元呢?”权女士赶紧调出了微信账单,“足足有35笔充值,都充值给了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两款游戏,总共充走9030.7元。”

权女士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好些家长在放假前就把孩子的托管费交了,这里面有多数是我代收托管班学生的钱啊。娃看我哭,知道自己错了,说妈妈你打我吧!钱已经没了打他又有什么用呢?”

权女士把儿子叫跟前问情况,这一问才知道,他每次充值后,都会把充值的通知删掉,还说游戏里的玩家给他说,充值点券可以让游戏人物更厉害。

“问他咋知道微信支付密码的?孩子说以前瞧见过我输密码,没看太清,便试了下妈妈的生日,就试出来了。”

账单罗列后跟向游戏公司申诉未果

权女士把所有的账单逐一罗列了出来,因两款游戏均属腾讯公司所属。权女士向腾讯客服申诉,也按对方要求上传了相关的个人信息及证件,但头一天和第二天上传了两次,得到的都是同样的回答,“我求他们尽快落实,如果没说清的可以打电话沟通,但他们每次发的信息都一样,说我提供的消费金额和他们系统查询的差距较大,让我再自己查账,查清了再联系他们。”权女士说。

“眼看着要开学了,疫情期间她不上班也没收入,丈夫在年前又辞了职……”华商报记者查看了权女士的微信账单,经过统计,确如其所言,从2月29日充值的第一笔,到3月17日充值的最后一笔,18天里,给和平精英和王者荣耀共充值9030.7元。

华商报记者联系了公益律师赵良善,赵良善表示愿意帮权女士追讨游戏款。当日下午,赵良善前来进行了取证,在取证过程中,他也计算了一遍充值金额,同样是9030.7元。

赵良善介绍说,根据相关法律,“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本事件中,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花费游戏款的行为需经家长同意或事后追认,在家长不同意及不追认其消费行为时,孩子的消费行为属于无效的,游戏公司应退还游戏款。

腾讯方面相关人员向华商报记者表示,关于权女士的遭遇,他们会尽快核实,然后答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