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钦宗的个人性格,与北宋亡国有没有联系?

刘树征律师


首先回答:宋钦宗的个人性格和北宋的灭亡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宋钦宗赵桓的性格,可以从他的出生成长来寻证。宋钦宗赵桓,出生于公元1100年五月二十三,是宋徽宗赵佶的长子,母亲是徽宗赵佶的第一位皇后王氏。赵佶是1100年正月继位登基的,当皇帝四个月后,长子赵桓出生。而徽宗赵佶的首位皇后王氏,系开封本地人,父亲是德州刺史王藻,出身官宦之家,生性恬淡,端庄恭俭。1099年六月嫁给赵佶为妻的,当时赵佶还是端王,婚后王氏被封为顺国夫人,次年赵佶继位登基后,王氏理所当然地升任皇后。赵桓作为徽宗赵佶的长子,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说其幸运,因为长子是太子名正言顺的人选。说其不幸,因为母亲王皇后得不到赵佶的宠爱,而且1108年十月,年仅25岁的王皇后就病故了,所以钦宗赵桓其实是幼年丧母,很不幸!而且众所周知徽宗赵佶是个才华横溢的皇帝,不但擅长诗词字画,而且风流成性。继位皇帝之后,与王皇后的感情一冷再冷,甚至听信宦官杨戬的谗言,认为王皇后有红杏出墙之嫌疑,直接命刑部调查,最后却是查无实据,王皇后因此郁郁而终。有了这样的父母关系,赵桓在徽宗赵佶心中的份量可想而知。徽宗赵佶一生共生了31个儿子和34个女儿,在王皇后死后,赵佶又宠爱上了新欢郑氏,册封其为第二任皇后,并生下了皇子赵楷,赵佶爱屋及乌深爱赵楷,大有任其取代赵桓太子之意。

九岁丧母的赵桓,既失去了母爱,也得不到父爱,赵佶对他的感情很平常。尤其是赵楷出生以后,徽宗不但封其为提举城皇司,且随时可以出入宫内!在后宫和朝臣看来,赵楷取代赵桓的太子之位是早晚的事。而赵桓呢,实在太平庸了,资质一般,算不上聪明,平常的一篇文章要苦读数日才能背诵出来。虽然倚仗长子身份幸运成为了太子,但是这个太子随时可能会被人取代。所幸赵桓虽不聪明,却比较勤奋肯学,同时待人接物也恭谦有礼,是以接触过的人,对赵桓的印象都还不错。说来这谦卑宽厚的性格,也是幼年失母又得不到父爱造成的。所以在复杂多变环境中长大的赵桓,逐渐养成了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性格。事实上也不允许他有丝毫的过错,否则随时会失去太子之位。

赵桓的幸运有两次,一是生为徽宗长子顺利成为太子,二是金兵突然南侵开封,徽宗赵佶惧怕失败担责,迫于情势匆忙选择了禅位于赵桓,赵桓才成功继位,是为钦宗。而这一切,仅是赵桓不幸的加剧,也是北宋不幸的加剧。

上面说过,徽宗赵佶是惧怕金兵迫于情势的禅位,并非真心要让太子赵桓继位的,所以他禅位之后,不但准备了南逃,还带上部分亲信官员,这其中文武俱备,可以说留给赵桓的,其实就是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所幸上天给赵桓送来了一个帮手~~主战派李纲,而赵桓软弱犹豫的性格也使得手中优势步步丧失。

和父亲徽宗赵佶一样,赵桓对金兵是惧怕的,若是能逃早就逃了,只因无法逃脱又无人可用,才接受给事中吴敏的建议,启用了李纲,任其为兵部侍郎,负责东京的保卫防守抗击金军事宜。结果李纲拼尽全力组织军队加强城防,又外召各地军队前来勤王,赵桓却又在白时中,李邦彦的蛊惑下,准备南逃!李纲闻讯再次不顾一切才阻止这个逃亡。后来金军迫于攻城不下,各地勤王之师陆续到来,才带上搜刮敲诈来的财物退去,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才取得胜利。

金军退去后,赵桓接回了徽宗在宫中静养,其实收回了老爹的皇权软禁了起来。这其实也不算错,错误的是他罢免了主战派,没有积极备战,组织调动军队布防,而是忙着防备老爹夺权,任用主和派李邦彦等,准备对金割地赔款求和。结果半年之后,1127年9月金军再次挥师南下,这次钦宗赵桓再无回天之力了,唯有失败被俘一个选择了。

赵桓的性格,史书给的评价很恰当:事稍急,则恐惧而无谋,稍缓则迟疑不决乃变其意!也就是说,他不是个有始有终坚持如一的人!这性格说到底,还是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早年经历,逐步养成的。作为皇帝,这样的性格,在和平时期无可厚非,但在生死存亡的动乱时代,注定会害人害己误国殃民的。





JSDD


有其父必有其子;性格决定命运。这在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吓晕的宋徽宗。

宋徽宗对治理国家不在行,也懒得自己直接管理,直接选拔蔡京等人管理朝政,将北宋搞得乌烟瘴气。1119年,宋江起义爆发;1120年,方腊起义爆发,等宋朝将这些农民起义镇压下去的时候,已经虚弱不堪了。

纵观宋徽宗当政时期,可以判断出宋徽宗的性格,缺乏管理国家的能力和热心,性格懦弱,善变多疑。宋徽宗在1115年立自己的长子赵桓为皇太子,喜爱绘画书法,自我陶醉的宋徽宗也将性格传给了自己的太子,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

宋徽宗还是一个贪图便宜的皇帝,和金朝结盟消灭辽国,辽国被消灭之后,金国反戈一击,兵分两路进攻北宋的都城。1125年10月,金国的兵峰直达汴梁附近的黄河北岸。在黄河浮桥南岸的宋军看到金国军队的旗帜,马上烧掉浮桥的缆绳,纷纷逃跑。金军乘坐小船渡黄河,根本就没有受到宋军的截击,顺利登岸。

当时北宋枢密院负责北宋军事工作的是蔡京长子蔡攸,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宋徽宗,宋徽宗居然吓得晕倒了。醒来之后,立马让人取来纸笔要禅让帝位给自己的太子赵桓,也就是宋钦宗了。(宋徽宗、宋钦宗剧照,献俘仪式“牵羊礼”,性格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哭着登基的皇帝——宋钦宗。

宋徽宗打的什么主意呐?他想让自己的儿子背锅,先把皇帝之位禅让给儿子,自己看情况率领一部分人南逃。

1126年1月19日,宋钦宗正式登基。登基之前,宋钦宗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把黑锅甩给了自己,让他顶雷。在登基出发之前痛哭流涕,不肯动身登基,最终还是做上了皇帝的位置。宋徽宗成了太上皇,称“道君皇帝”。

宋徽宗时刻关注着金军的动向,一旦危险立马逃跑。为了逃跑,他称自己病重的时候曾经祈求亳州的太清观神仙帮助,果然痊愈,做皇帝的时候没有时间去拜祭,现在有空了,去拜祭一下。什么时候走,宋徽宗请了宫中的负责占卜的人占卜一下吉时,占卜的人知道宋徽宗越快逃跑越好,于是占卜的出行的时间定为1126年农历的大年初四去拜谒亳州上清宫。宋钦宗知道自己老爸要逃跑,但也无可奈何。

金军的步步推进让宋徽宗风声鹤唳,到了正月初三就紧张的不得了,打算初三的晚上就逃跑,通知了皇后、帝姬(女儿)和侍卫人员,跟着走的大臣只有蔡京的长子蔡攸。宋徽宗一行人初三晚二更乘船直下东南。金军于1126年正月初八到达汴梁城下,此时宋徽宗已经逃跑了5天了。

具体路线路图所示:(宋徽宗南逃路线图,金军第一次围攻汴梁之前出逃)

一路之上,宋徽宗还拦截了勤王汴梁的部队若干为自己护驾,截留了对汴梁的贡品若干供自己享用。

摇摆不定的宋钦宗。

一、逃不逃跑?

宋徽宗向东南方向跑,留守的大臣劝宋钦宗向西南的襄阳跑,父子不同路,避免被金军抓住。多亏了主战派李纲的劝谏,摇摆不定的宋钦宗才没有逃跑。李纲刚刚部署守城事宜完成,金军的先锋就已经到达了汴梁城下。

二、是和是战?

宋钦宗在和战问题上也摇摆不定,一方面让李纲坚守汴梁,一方面让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去议和,金军议和来了一个狮子大张嘴,要求如下:

给金军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尊称金帝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派宰相、亲王到金营为人质,把金军送过黄河。

北宋根本没有这么多金银,根本满足不了金军的胃口,只得开始守城。各路勤王大军汇集,约有20万,与金军作战互有胜负,金军只有6万,只得退兵。1126年4月,宋钦宗委派李纲接回了远在南方避难的宋徽宗。

从以上宋钦宗执政情况来看,他性格软弱,多疑,摇摆不定,而且执政经乏善可陈。(种家军形象图,北宋最后的精锐主力部队。在第一次汴梁解围战后,由于宋钦宗等人指挥失误而迅速败亡,东京汴梁最后的屏障消失)

种家军灭亡谁来负责?

金军撤退之后,宋钦宗感觉志得意满,觉得金军没有什么可怕的,其实这是缺乏政治远见的表现。宋朝能够征战的主力军队也就只有西北的种家军了,这支部队拒守在黄河浮桥的北岸,拱卫京师。

金军在汴梁没有得到便宜,于是转而进攻太原,太原请求援助的军报不断传到京城。此时种家军的种师道刚刚病故,种师中率领种家军的主力,被严令要求援救太原。

种师中是一个老成持重的将领,行军作战非常严谨,但枢密院的指挥者得到了金军错误的消息,以为金军要撤退,急令种家军、姚古军、张灏军共同援助太原。种师中行军迅速,了解到其他两军没有赶上来,于是停军等待。主战派官员不顾当时的战况,迫使种师中孤军进攻太原的金军,由于行军较快,后勤赶不上,宋朝中央政府答应的奖赏也没有到位,种师中战死,种家军败亡。《宋史》记载:

李纲、许翰顾以为怯缓逗挠,动失机会,遂至大衄,而国随以败,惜哉!

李纲、许翰顾是种家军孤军冒进的顶层指挥者,事后,宋钦宗将李纲强令出任河东、河北宣抚使,赶出朝堂,这也是为种家军灭亡承担军事指挥责任。与此同时,宋钦宗处理了蔡京等“六贼”。

其实,北宋最能征惯战的军队就是种家军,种家军被消灭,北宋全军动摇,北宋黄河以北无部队可以抵挡金军的步伐。

此事,宋钦宗、李纲、许翰顾都有责任,稍有胜利就急功冒进,将北宋仅存的最强战力种家军丧失殆尽。(六丁六甲神仙图,神鬼根本不能打仗,这事也只有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相信了)

迷信——宋钦宗终至北宋灭亡。

性格软弱的人在遇到困难之际往往求助于神鬼,而不是采取实际的行动,将困难克服过去。宋徽宗如此,宋钦宗更是如此。

《宋史》中记载兵部尚书孙博找了一个士兵“神人”郭京”,这事宋钦宗肯定是知道的,并且委任张叔夜和郭京共同守汴梁城。危机时刻,守卫汴梁这样的大事,一个兵部尚书是下不了这个决断的!

郭京诈称自己身负佛教、道教两家的仙术,能施展“六丁六甲法”,让人刀枪不入,只要在军中符合六丁六甲的士兵,组成7777人的军队,与金军作战必能擒获金军围城的两个主要将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

1126年11月25日,郭京、张叔夜将城墙之上的宋军全部下城出战,郭京的六甲神军遇到金军的部队根本就不堪一击,死伤大半,逃回汴梁城。郭京谎称下去做法,率领一部分宋军向南逃跑而去。金军见到汴梁城城墙之上没有几个士兵,于是一鼓作气就把汴梁城的外城攻了下来。

汴梁城有三层城墙,只是攻破了外城,还有内城和皇城。金军不急于攻打,而是佯攻恫吓。这几个动作使得宋钦宗的小心脏受不了了,急忙派遣使者议和。金军要求太上皇宋徽宗去金营谈判,宋徽宗哪敢啊,只有二子宋钦宗去金营,他一到就直接扣押起来。接下来就是北宋的灭亡时刻了!

设若性格坚强的皇帝,不会相信什么鬼神。即便金军攻破外城,内城也可以坚守,金军也是不那么容易攻破的。金国军队一吓唬,两个皇帝的小心脏都受不了,连忙求和,不亡国才怪。


穿越再现彼岸


金人已经毁盟大举进攻,东路军已长驱直入河北腹地,宋廷执政大臣还是将消息藏匿不报。直到十二月九日郊祀大礼完成,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眼见边报日急,城中流言甚杂,亦无从保密,才将此事上奏。宋徽宗在一片歌舞升平声中,突闻金兵两路兼程南下的消息,不啻是晴天解雳,时惊得手足无措。

宋徽宗本非庸才,深知此时已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为保帝位,收民心,便想方设法进行补救,废除了那些不得人心的劣政弊法。十九日,宋徽宗下诏准许诸色人上书宰相府陈献处理时政紧切事物之计策。这可是多年未曾有过的新鲜事了。二十日,宋徽宗御笔亲诏皇太子赵桓为开封牧,次日,皇太子入朝,宋徽宗赐一排方玉带,命于二十六日起视事开封府。


宋徽宗此日还只是想让赵桓以皇太子的身份监国,使自己得以脱身逃离京城开封,南下避难。同日,传来金兵围攻中山府的消息,宋徽宗窘迫无计,召字文虚中前来商议,宇文虚中建议应先降罪己之诏,更改弊端,以回天意、顺人心,至于城防,可委任将帅。


为了表示悔过的诚意,宋徽宗还同时下诏革除那些不合民心的弊政罢废为天子敛财或搜括珍宝玩物的都茶场、应奉司、花石纲、采石所、行幸局、西城所等,将其所有饯物付予有司,将其所强拘的百姓土地还给原主减少内宫用度,减少待从以上官员的月俸;罢道官及拔赐道观的房钱、土等;罢去免夫钱等。


为表示抗金之决心,宋微宗于日前已决定召熙河(今甘肃东南一)经略使姚古、秦风(今甘肃天水市、陕西风二帯)经略使种师中率本路军兵人援,会合郑州、洛阳地区宋军,外援河阳(今河南孟县),内卫京。

至二十ニ日,宋徽宗又任命宇文虚中为保和殿大学士,充河北、河东宣谕使,任命武将姚古为京畿辅郡兵马制置使兼都统制,王蕃为兵马制置副使兼都统制陕西刷兵(刷兵,是按丁籍征石来的士兵),命陕西援军直接增援开封,为京城守卫战作准备。但这些措施并不能消除宋徽宗君臣心中的恐惧心理,只想尽快逃出东京这块危地。


与此同时,宋徽宗又在暗中准备南下避难的另一手。先是,蔡攸将宋徽宗欲令皇太子监国、自己南逃的消息,告诉与己关系甚密的给事中、权直学土院吴敏,并引吴敏入对于玉华阁。吴敏告诉宋徽宗:“如今京城中人闻知金人南侵,人心恍惚,有欲出逃者,有欲坚守者,有欲叛降者,以此三类人共守一城,此城必破。陛下定计巡率,万一京师不守,则车驾必不能达于淮、浙。”


宋徽宗所虑也正在于此,听说此语,更是慌惧。于是吴敏献策道:“若陛下于三日内委任有威信者城守,则守御必固。不然,京师必危。”欲使宋徽宗当机立断,即命皇太子监国。因为当时斡离不的东路军已绕过中山府南下,计算其路程,约十日内可到京畿,所以吴敏以三日为期,以便监国者能组织军队;若三日以外,金兵日益迫近开封,京城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皇太子监国也不能威伏人心,则大事去矣。


宋徽宗对此建议大为嘉许。吴敏与掌管朝廷礼乐郊庙事务的太常少卿李纲关系密切,二十ー日夜,吴敏与李纲议论国事,李纲认为宋徽宗应该仿效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传位于唐肃宗之举,将大位传于皇太子,并强调指出:“今敌势猖獗,非传太子以天子位号不足于招徕天下豪杰。”次日一早,吴敏即将李纲之语告诉宋徽宗,宋徽宗正茫无头绪,得知李纲有处置纷乱之策,遂即刻召见其议事。

李纲刺血上书道:“皇太子监国,礼之常也。今大敌当前,安危存亡在呼吸间,犹守常礼可乎?太子名分不正面当大何以号令天下!若假太子一大号,使为陛下守宗庙社稷,收将上心,以抗死敌,天下犹可保。”宋徽宗听后有所触动,但仍未最终决定。这也难怪,天子拥有最高权威,不到万不得已,岂肯轻易放弃!


二十三日晨,宰执大臣在宣和殿呈上金人声讨宋帝的檄文。这是童贯从太原带回来的,此前一直不敢进奏。宋徽宗看到檄文中有“制信自藩邸,包藏祸心,阴假黄门(指太监)之力,算夺帝位(宋徽宗以神宗第九子越过其兄而为皇帝),因而炽其恶心,日甚一日,昏迷不恭,侮慢自贤(自以为是),谓己有天命,谓作恶无伤”等语,不禁涕泪俱下,只说:“体休!卿等晚间可来商议。”


终于作出了传位的决定。是日晚,宋徽宗于玉华阁召见大臣,字文虚中和吴敏也人殿请对。宋微宗急于禅位,先次第召见宇文虚中和吴敏,然后留吴敏在殿外,急召宰执入对。当宋徽宗面对众宰执时,忽然一阵昏厥,跌落在御床之下,大臣们手忙脚乱地扶起皇上,換到保和殿东阁,灌入汤药,宋徽宗慢慢才苏醒了过来,即要来纸笔,以左手写道:“我已无半边也(半身瘫痪之意),如何了得大事?”群臣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宋徽宗又写道:“诸公如何又不语?”看到左右众人无敢有应答者,便自书道:“皇太子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处龙德官。”停了一会又写道:“吴敏是朕亲自拔擢,今日不负朕,可传来起草沿书。”并诏皇太子进宫。由于宋徽宗刚才已将禅位之事告知吴敏,故吴敏成竹在胸,很快写好了退位诏书。宋徽宗之病好似中风,但从日后宋徽宗的言行来看并不像,大概是宋徽宗是为自己找一个合阶而装病。


皇太子很快来到了宫中,宰相把宋微宗禅位之旨告诉他,并为他披上龙袍。皇太子极力推辞不肯接受,宋徽宗见此,便用左手书写:“汝不受则不孝矣。”并派人叫来皇后晓谕皇太子:“官家(古代皇帝称呼之一)老矣,吾夫妇欲以身托汝也。”皇太子依然不肯,宋徽宗命内侍太监簇拥他至福宁殿即位。

此时百官已齐集垂拱殿等候,宰相白时中不管皇太子的反对,向群臣宣布新天子已登基。在宋徽宗的不断强迫下,在皇后、众宰等人的一致动渝下,没有其他选择的皇太子不得不登位,成为一朝新天子,是为宋钦宗。


纵观中国历史,有多少人为争夺天子之位而骨肉残杀,父子成仇,如宋就宗那样一再推辞不就,诚为古往今来所罕见。但对钦宗来说,其中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其一,宋朝皇帝正常即位,犹有三推三让之礼,况且在今日非常情况下;其二,宋朝开国至此,还未有皇帝内禅之事,现在性格强而不甘寂寞的父皇成为太上皇帝,自感才能平平的宋钦宗,深知这儿皇帝不好当;其三,此时国事危殆,人心离散,明知自己无挽狂澜于既倒的力量,宋钦宗实不愿背上亡国之君的恶名。但事已至此,也不容他不负起这抗敌救国的重担 十四日,宋钦宗正式登基,于垂拱殿召见群臣,大放天下;上宋徽宗尊号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龙德官,皇后称太上皇帝皇后,居撷景园;以李邦彦为龙德宫使,蔡攸、吴敏为副使。从此,宋徽宗交出了天子权柄,退出了政治前台,这一年他才四十三岁。

宋钦宗在成为天子以前当了十年皇太子,至此即位,发布了一系列措施,欲鼎新政治,拯救危难:首先依宋朝旧制大放天下大逆、反叛以下罪进百官爵禄一等,赏诸军钱帛,以一新视听;然后依制度册立皇太子妃朱氏为皇后。


同日,宋钦宗还除吴敏为门下侍郎(宋朝副相名称之一),以自己的师傅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命致仕宿将种师道、步军都指挥使何灌为河北河东路制置使兼都统制、副都统制,并手诏河北、河东沿边州军严饬守备。


次日,因臣僚建议分长江以北地区为四道(河北西路和河东路已为战区,故不包括在内),北道管辖河北东路、京东东路,以北京大名府染臣为都总管;西道辖京西北路、陕西诸路,以西京河南府帅臣为都总管;东道辖京东西路、淮南路,以南京应天府帅臣为都总管;南道总京西路等,以邓州(今属河南)帅臣为都总管,拱卫京师。


二十六日,命宦官、威武军节度使梁方平率马军七千守黄河北岸浚州(今河南浚县,宋时黄河流经浚州城南),何灌统步兵二万守卫州南黄河上的浮桥,以阻止金兵度过黄河进攻开封,并诏京东、淮西、江浙等地募兵勤王入卫。二十九日除夕夜,宋钦宗诏令明年改元靖康。


1126年(靖康元年)正月一日,宋饮宗在明堂受百官朝贺,并诏令中外臣僚民底上书直言朝政得失。宋饮宗为皇太子时即以恭俭仁慈、不好奢华、不好嬉戏游畋闻名内外,其即位后,一反乃父所为,国人想望风采,以为宗庙社稷可保。谁知事与愿违,国人所盼到的却是更大的失望。


宋钦宗是以宋徽宗嫡长子身份为皇太子的,但由于其言行性格均不为乃父所喜,故王黼等大臣曾劝宋徽宗另立皇太子,只是因遭到权相蔡京的反对而此图谋告吹。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宋饮宗养成了谨小慎微、懦弱多疑而且猜忌心很重的性格,这种性格,加上其才能平平,根本不能胜任此非常时期的军政重任,于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的产生便不可避免


鄜延路节度使李


有联系的!

历史上北宋的灭亡称之为靖康之耻,是在北宋两位帝王宋徽宗宋钦宗被俘之后,北宋彻底灭亡。北宋是一个王权政治极为混乱的朝代,在宋徽宗时期就已经变得岌岌可危。他惧怕战士在国家面临危亡之际,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这一系列操作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宋徽宗时期,任命蔡京为宰相。当时的官员统治高层以蔡京为首,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就是高俅了。水浒传也不都是杜撰,高俅确有其人,当时的北宋政治圈非常的腐败,在宣和元年以及宣和二年时,爆发了两次重大的农民起义,一次由宋江掀起,一次是方腊。这是因为当时统治者的无能,农民起义此消彼长,虽然其没有得到胜利,但是其他地区的民族兴起,也一样会加速北宋的灭亡。

虽然当时北宋统治者宋徽宗他的才能不足,但是作为帝王,他依然希望可以收复更多的疆土。当时的燕地也就是如今的北京一带,宋徽宗就很希望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在一次出使大辽的过程中,使臣结识了一个人,名叫马植。这个人嫌弃说北宋可以联合当时的金兵,两面夹击辽国就会不堪重负,燕云十六州就可以被北宋收入囊中。其实这个计策才真正加速了北宋灭亡。

当时的统治者听到了这个好计策,便随即开始下一步的动作,当时金兵攻打辽国辽国,岌岌可危。宋徽宗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和金兵协商如何共同攻打辽国,并在协商之时与金兵签订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在工程之后,长城以南归北宋所有长城以北归金兵所有。战事胜利之后,北宋需要把曾经进贡给辽国的钱财如数进贡给金国。

本来这一系列约定是挺好的,但是在作战过程当中,金兵发现自己骁勇善战,而北宋军队却实力不足。在战争胜利之后,金兵并没有遵守之前的约定,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六州二十四县可以交给北宋,但是北宋必须要在进攻辽国的基础之上,将六州二十四县的全部税收如数上交。北宋自然是不会答应,但是最终也没狠得过金人,答应每年上交100贯钱作为代税钱。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北宋都已经答应了,但是金人可不是那么好说话。他们在撤离的时候,江城中所有的达官贵人以及钱财富商全速带走,只留了空城给北宋。

其实这一次的事件就已经预示着北宋的灭亡了,金兵在与北宋的交涉过程当中,看到了北宋的懦弱无能以及实力不足。也就绝对不可能放着这块肥肉不吃。所有的条约不过是一种缓兵之计,在之后的几年当中,金兵陆陆续续地攻占了北宋的一些城池。当金兵长驱直入就要达到都城之下的时候,宋徽宗在此时居然想要逃走,将王位传给了太子赵桓。宋钦宗和他的父亲一样,也是怕死,不想战斗。在之后的靖康二年金兵最终抓到了宋徽宗宋钦宗。同年的2月6日,金兵直接下诏废除了这两个前朝的皇帝。自此北宋彻底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从北宋的灭亡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强盛,真的,看他们的领导人有没有魄力。也要看领导人有没有才能,能不能任人唯贤。北宋的最后两位君王,宋徽宗,宋钦宗,他们都是鼠胆之辈,又怎么可能带领北宋走向辉煌。






周朝文DMU


是有关联的,为什么呢?因为宋钦宗是历史上懦弱无能的昏君,是宋朝最无所作为的君主。他在位之时,性格懦弱,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和敏锐力,并且忠奸不分在位的时候,许多正直大臣提出的有利于国家的政策,基本都被他否决了。不仅如此,他还,听信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等忠臣。等金军攻城的时候,宋军一

败涂地,最终都城被破,他与其父宋徽宗并诸多宗室大臣,后宫嫔妃尽皆被俘,这就是靖康之耻,北宋也因此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