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小留學生回國,為何網絡意見一邊倒?

這兩天,可能都被一個新聞刷屏了,那就是中國在英國大約有1.5萬名校留學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家長希望小留學生回國。在英國的小學生面臨學校關閉,寄宿家庭無法居住,回國機票一票難求,前幾日,部分英國小留學生家長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

在英小留學生回國,為何網絡意見一邊倒?


一些家長稱,預計英國疫情短時間內不會結束,孩子何時能夠返校也未知,實在不放心將他13歲大的兒子託付給監護家庭照看幾個月。一方面,英國人的防護觀念與國內的防護觀念不同,比如不願意戴口罩;另一方面也得考慮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在英國安全就可以。“我們家的男孩子都有些沮喪了,有些女孩子就在那邊哭,她就要回來,家長怎麼弄?”

所以 在申請書中呼籲,這些小留學生最需要的是能夠組織包機,儘快送這些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未成年孩子回國。家長願意支付相應費用,也完全願意服從的防疫措施,讓孩子回國後居家或者集中隔離。

但是在網絡卻是炸開了鍋。

在英小留學生回國,為何網絡意見一邊倒?


有兩種觀點,我稱之為社會階層分化下的觀點,其中一種觀點佔據了網絡的絕大多數意見。

一種是明確的表示反對,輿論對於這些家長和小留學生並不友好,不乏冷嘲熱諷。不排除有仇富、仇外的語言存在,不過大多數理由還是站得住腳的。民眾最大的不滿主要是小留學生從小接受英國的教育,沒有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長大後還能夠愛國嗎?小學、初中留學和大學留學完全不同,大學留學至少經受過了中國文化的薰陶,而小學呢?網友指責認為許多小留學生怕是不會連我們的國歌都不會唱吧?更有甚至問知道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嗎?真的是誅心之論。

當然,還有一點最大的不滿就是“英國的10年移民政策”,也就是說只要在英國居住滿10年以上就可以獲得英國國籍,許多送孩子出去當小留學生的家長是否抱有這樣的目的?這也是不得而知的。

還有一種輿論就是不想接受國內的教育,不喜歡國家的教育體制,希望彎道超車,那麼,這些家長是否想過我們到現在還沒有開學的許多孩子。等等,不滿充滿了網絡,這也是長久以來部分精英基層崇洋媚外導致的社會性不滿。

在英小留學生回國,為何網絡意見一邊倒?


網民甚至說:“從小留學是對國家的災難!”

另外,也有表示支持,畢竟也是中國公民,國家是有責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的。出國留學本來就正常,也是教育國際化的趨勢。這不,甚至有所謂的“大V”也出來說話了。當然,很多內容也是讓人啼笑皆非。比如說之前在利比亞也有撤僑、很多國家在疫情爆發當初也在武漢撤僑,我覺得這些還是有區別,硬生生的扯到一起才是問題。

更有意思的理由是:教育部數據,從1978到2018年底,我國各類出國人員累計達585.32萬人,365.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46%。於是用這個結論,大部分選擇出國留學者,在學成之後,選擇歸國。

不過,統計數據一般是按照高等教育之後歸國的來統計的,實際上大量歸國的是本科、碩士或者博士在國外接受教育的人,這類人認同感更強,留學的目的也比較明確。

雖然沒有小留學生最後究竟會有多少歸國的比例,但是估計是遠遠低於這個數據的,畢竟在不同的文化中成長,對於未來的期待也是不同的。

所以,對於小留學生是否應當接回來,從國家和程序層面來說,接回僑民是本來之舉。

不過,大眾民意不同於國家的觀點,民眾更多的從利益出發來考慮,誰威脅了某一個群體的利益,那麼就是這個群體的敵人,二者的衝突更是這種鴻溝和分化的衝突。

核心的問題就是民眾不相信這些小留學生未來都會歸來建設國家,可能很多都會成為“英國人”,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還是非常有道理的。

對於小留學生是夠歸國,你怎麼看,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