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疫情嚴重對我國製造業有多大影響?

賣萌的鴨子跑外賣


影響很嚴重,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這是因為我國製造業很多,遍佈各個行業,產量高,銷售世界各地。如果世界疫情越來越越嚴重,一方面我國進出口的肯定會受影響,以我們公司為例,我們公司是製造業,產品主要用於出口,目前出口到境外貨物就遇到了很多困難,導致公司庫存增加,現金無法回籠,如果持續下去,估計六月份我們公司車間就會面臨裁員或者停工,影響是非常大的。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世界經濟下滑,就算不考慮金融危機的情況下,購買力也會隨之下降,我國製造業將面臨訂單少,銷量下滑。

總而言之,這場疫情沒有贏家,每個國家,大多數行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現在的我們只能祈禱疫情早日過去,早日摘下口罩,恢復正常的生活!



財務小陳


2019年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佔比接近30%,其中:汽車零部件、家電、服務機器人、光伏等出口佔比30%以上,料短期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尤其是二季度。但從長期看,中國製造業已經從“人口紅利”向“工程師紅利”轉變,全球市場份額提升的趨勢仍會繼續,甚至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短期的疫情衝擊回調,可能帶來長期的好價格。

▍中國製造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佔比接近30%,短期受海外疫情影響需求明顯,供給端相對自主可控。

2019年中國在汽車、家電、動力鋰電池、光伏、服務機器人等方面的產出都佔到全球的30%以上。其中,出口佔比較大的領域主要包括:汽車零部件(約28%)、家電(約40%)、服務機器人(約30%)、光伏(約70%)等,預計短期受海外疫情影響較大。供給端主要依賴進口的領域主要是汽車電子元器件、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等,考慮其生產防護級別高,以及安全庫存緩衝,預計實際影響較小。

▍預計海外疫情的短期衝擊主要體現在二季度,對全年收入的影響在3%左右。

我們在本報告中基於樂觀、中性、悲觀三個場景,對於各主要受影響行業進行了量化測算。其中,在海外停工1-1.5個月的中性假設下,預計主要受影響行業的二季度海外收入下降30-50%,考慮後續部分需求回補的可能,預計對全年海外收入的影響在10%左右,假設平均30%左右的海外收入佔比,預計影響全年收入(含國內)在3%左右。

▍風險因素:

消費環境持續低迷,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乘用車銷量不達預期,穩定汽車消費政策進度和力度不達預期;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達預期,成本降幅不達預期,政策落實不達預期;基建投資、鋰電設備投資、油氣設備投資、工業自動化投資低於預期等;特高壓核准進度不及預期,5G建設不及預期,充電樁利用率提升不及預期,光伏需求增長不及預期,燃料電池補貼政策不及預期等;國防預算低於預期,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完成情況低於預期,軍工領域國企改革進度低於預期等。

▍投資機會:

受海外疫情影響,預計海外收入佔比高的行業短期將受到明顯衝擊,尤其是二季度。但從長期看,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從“人口紅利”向“工程師紅利”轉變,預計全球市場份額提升的趨勢仍將持續。綜合考慮短期“純內需”,以及長期全球市場份額提升的角度,重點推薦:長安汽車、老闆電器、華帝股份、三一重工、濰柴動力、恆力液壓、國電南瑞、良信電器、特銳德、拓普集團、保隆科技、德賽西威、璞泰來、先導智能、比亞迪、信義光能、東方電氣、中航高科、愛樂達、大立科技、中航沈飛、應流股份、科沃斯、九陽股份、小熊電器等。


常航學士


參考消息網3月13日報道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3月13日10時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支持產業鏈協同有序復工復產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就歐美疫情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做了回應。

  辛國斌介紹,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超出想象,客觀上講,現在產業全球化趨勢非常明顯,歐洲及美國等國家疫情的蔓延會對中國製造業發展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要看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要看各國攜手應對疫情的效果如何。如果疫情在短期內能夠得到控制,對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但如果時間比較長,對中國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中國是產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國內市場需求最大的一個國家,國內產業發展的基本面一直是比較好的,我們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有龐大的配套齊全的產業門類,歐美疫情對中國製造業及相關產業來講影響還是可控的。

  辛國斌還表示,中國深度融入到了全球產業鏈體系中,國際經濟的變化對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中國也會與全球各國政府加強政策溝通,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推進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降到最低。

資料圖片:3月1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佈會上答記者問。(中國網)

根據目前情況看,國內疫情對經濟影響基本上是兩個月

世界疫情基本是影響對外貿易下面我們看看2019年我們的外貿情況

1、中國貿易總額平穩提升

2020年0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就2019年全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佈會,會上海關總署副署長鄒志武介紹2019年全年進出口情況,下面本文將對我國整體進出口數據進行解讀分析。

2013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呈現震盪上行走勢,在經歷了2015-2016連續兩年下滑之後,進出口貿易總值重回上升通道,2018年,全國進出口貿易總值首次突破30萬億大關。據海關總署介紹,2019年,我國外貿發展呈現了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態勢。全年進出口貿易總值為31.54萬億元,同比增長3.4%。

其中,2019年我國貿易出口總值為17.23萬億元,增長5%;進口總值為14.31萬億元,增長1.6%;貿易順差2.92萬億元,擴大25.4%。

2、中國貿易格局有所改變

具體到各個季度進出口情況來看,2019年我國進出口規模按季度逐季提升。其中,一季度進出口值為7.03萬億元,佔全年進出口總值的22.28%;二季度為7.68萬億元,佔全年進出口總值的24.33%;三季度為8.26萬億元,佔全年進出口總值的26.17%;四季度達到8.59萬億元,佔全年進出口總值的27.22%。12月份當月更是達到了3.01萬億元,12月當月同比增速達到兩位數,為12.7%。

從進出口企業類型來看,2019年,我國民營企業首次超過外商投資企業,成為我國第一大外貿主體。全年民營企業進出口為13.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4%,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2.7%,比2018年提升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為8.9萬億元,同比增長13%;

進口為4.58萬億元,同比增長8.4%。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為12.57萬億元,佔我國外貿總值的39.9%。國有企業進出口為5.32萬億元,佔16.9%。

受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的影響,我國主要貿易伙伴位次發生變化,東盟替代美國成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2019年,第一大貿易伙伴仍然是歐盟,對歐盟進出口4.86萬億元,增長8%,佔進出口總額的15.41%;對東盟進出口4.43萬億元,增長14.1%,佔進出口總額的14.05%;對美國進出口3.73萬億元,下降10.7%,佔進出口總額的11.83%;

第四大貿易伙伴是日本,對日本進出口2.17萬億元,增長0.4%,佔進出口總額的6.88%。此外,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27萬億元,增長10.8%,高出整體增速7.4個百分點。

通過以上數據可知對我們的外貿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具體影響應該參照世界疫情結束時間。


震哥看世界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3月13日10時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支持產業鏈協同有序復工復產有關情況。發佈會上,就歐美疫情對於中國製造業的影響,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做了回應。

這要看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要看各國攜手應對疫情的效果如何。如果疫情在短期內能夠得到控制,對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但如果時間比較長,對中國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中國是產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國內市場需求最大的一個國家,國內產業發展的基本面一直是比較好的,我們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有龐大的配套齊全的產業門類,

辛國斌還表示,中國深度融入到了全球產業鏈體系中,國際經濟的變化對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中國也會與全球各國政府加強政策溝通,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推進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降到最低。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表示,調研分析表明,在SARS疫情發生當年(即2003年),製造業對經濟增長貢獻不僅大於當年服務業貢獻,也大於鄰近年份製造業貢獻,說明製造業在疫情發生後對經濟增長具有更高的貢獻率。

同時,製造業佔比高的城市在SARS疫情後復甦的更快,效率更高,表明製造業在城市發生疫情後經濟復甦和持續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顯然,穩定製造業尤其是廣大的中小製造企業,就是穩中國經濟。

一方面,正如曙光公司所言,這段時間對企業來說是危機的同時也面臨著發展的機遇,是企業苦練內功的好時機,如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與流程;構建有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做好產品,將產品做到極致,為客戶創造價值;加大企業運營的信息化與數字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注重協同創新等。

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客觀上講,現在產業全球化趨勢非常明顯,歐洲及美國等國家疫情的蔓延會對中國製造業發展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要看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要看各國攜手應對疫情的效果如何。如果疫情在短期內能夠得到控制,我們相信對中國、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還是有限的。但如果時間比較長,對中國來講會有一定的影響。

目前,市場上分析師普遍認為疫情對整體GDP增長的影響在1%以內,對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零售業等第三產業影響最大,其次為製造、建築等第二產業相關領域。

同時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與疫情的控制時間相關度較大,從目前拐點時間來看,經濟有可能在Q2就實現反彈。

如西南證券分析師楊業偉認為:“本次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集中在20年1季度,可能導致當季經濟同比增速放緩1個百分點左右,但衝擊不具有可持續性,不改變經濟總體走勢。”

光大證券彭文生認為:“依據疫情控制的相對樂觀和悲觀情形假設,對GDP增長的影響在0.4-1.0百分點區間,醫藥行業相對受益,零售、旅遊、交運等行業受損較大。”

但是我們覺得,從中國來說,中國是產業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國內市場需求最大的一個國家,我們產業發展的基本面一直是比較好的,我們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有龐大的配套齊全的產業門類,我們相信對中國來講影響還是可控的。

中國也深度融入到了全球產業鏈體系中,國際經濟的變化對中國也一定會帶來一定的衝擊和影響,這一點我們會認真研究,也會與全球各國政府加強政策溝通,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推進產業鏈的復工復產,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降到最低。

從長期來看,疫情對國家及企業影響取決於其經濟體的健康程度。在物理學裡有個概念叫“穩態平衡”與“非穩態平衡”,穩態平衡下,風吹小球,小球在碗底會晃動一下,但最後還是會恢復原來的位置;而在非穩態平衡下,小球雖然在碗頂也能達到平衡,但風吹一下,小球很快就永久地離開原來的最高位置。


好郎不吃肉


製造業一年內不可能完全恢復生產!市場一年內也不可能完全恢復!

製造業是人口密集型的產業,受疫情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口密集型的產業。

先說下疫情:

  • 首先國內疫情解除至少到6月份。

4,5月份除了一線城市之外,其他城市有可能會解除疫情。但是京上廣深這些超一線城市不可能解除,因為這裡人口密度高,而且人員繁雜。我在北京有這種感受,稍微有點疫情,整個城市就會緊張起來。畢竟是首都,沒有人敢放鬆!

只要有省份疫情沒有完全解除,全國就不會完全解除。各個建材市場,超市,展會等就不會完全活躍起來。

製造業市場需求就會被影響。

  • 全球疫情還在肆虐,截止今天超過30萬了,而且還在極速攀升。

這些種種的原因都會影響著國際疫情的結束時間,這個國際疫情結束時間目前看來根本就無法猜測!

但凡是國際上有國家沒有結束疫情就會給我國的製造業恢復增加一份“擔心”,市場就不會完全活躍起來。

但是受疫情的影響,人們也漸漸意識到科技的重要性,製造業會在短期內爆發出很多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獨角獸企業,來擺脫人口密集型產業的限制。

所以:製造業短期內不可能完全恢復,但是製造業的加工生產環節一定會發生質的提升!

做一個小的建議: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爆發式發展,一定會造成大量的程序性工作人員失業,為避免失業要提升自己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操作和學習上。

{大家好,我是@創業阿生,10年互聯網職業經理人,我不一定能夠成功的幫到您,但是我會盡我所能幫助您分析,為您的選擇和疑問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時非常榮幸為您解答,期待您的關注!如有解答不清楚的,還請留言或者私信,我一定會認真回覆!}


創業阿生


當然大,我國製造業將更加繁榮。

如果你關注國際新聞,你會知道肺炎已經在全世界爆發。比喻意大利,死亡人數達到6077人。意大利總理宣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止全國非必要生產活動。那麼大的需求量從哪裡來?

我國商務部早在2019年5月召開的全國電子商務大會強調將下大力氣,精準實施扶助政策,助力企業穩住國際市場,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發揮雙邊經貿合作機制作用,營造良好的國際貿易環境。發揮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優勢。相關部門陸續出臺實質性的利好政策,再加上《電商法》的保駕護航,我國跨境電商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我司做跨境電商五年半時間,運營30家店鋪,在2019年5月和本市政府達成合作,給想做跨境電商的創業者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輔導


跨境電商大白梨


製造業上半年算完了,大企業能挺到下半年,涉外的企業下半年也開掛了,就剩下幾個高精尖的企業,比如華為之類的了,全國人民都享受度假村的待遇。不過問題不大,因為我們還有樓。



百思男得其姐


影響很大的,特別是貿易類。最近大量國外訂單都因為疫情影響被取消了!

海外疫情突然失控,經濟也開始停擺。中國外貿企業剛剛恢復的勢頭,似乎又將被壓制。最近一段時間,在外貿企業中,受疫情打擊最大的是國內的紡織行業。

據海關統計,2020年1~2月中國出口紡織紗線製品137.725億美元,同比下降19.91%至2月中國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160.62 3億美元。同比下降20.0%,雙雙大幅跳水。受國內影響造成的延期復工,這些企業只能延遲交貨,這是他們收到的第1波衝擊,復工推遲,他們擔心人手不夠,加班加點趕生產,可如今貨生產好了,海外的客戶取消訂單。這是他們受到的第2波衝擊。根據媒體報道。

從3月初開始,專門做出口的紡織工廠。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海外取消訂單的消息,歐美時尚零售商近期紛紛採取措施以應對銷售衝擊和庫存壓力,其中部分選擇服裝工廠的訂單量。

部分開始打折促銷,以降低庫存壓力。德國運動用品集團阿迪達斯首席執行官近期表示:對該公司而言,目前的供應鏈並不是問題所在,而是消費者疲軟的需求。週三該公司公佈了2019財年全年和第四季度關鍵財務數據,並表示大中華區商業活動已開始初步改善,但日本和韓國的消費者正在惡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尚不確定,外貿從業人員哀鴻遍野,他們的訂單不是已經取消,就是在取消的路上。

歐洲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其次是美國,再接下來就是歐盟地區美國和日韓加起來每年的總貿易額約為中國貿易額的一半,而這些地方都較為嚴重,特別是歐盟地區例如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等等在影響下,他們也開始攻城,商店關門,工廠停工,在這種情況之下,其實不止是紡織行業的出口會受到衝擊,除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外,基本所有外貿行業都受到了巨大影響,海外商家只能將已經付款的訂單延後發貨,沒付款的訂單取消,也不再下新訂單了,大量的外貿人員在抱怨,歐美的訂單取消最多也最嚴重。




一起觀世界


對製造業影響嚴重,員工不能到崗,訂單不能完成,效益受到嚴重影響。


雨讀晴耕Lst


不會太大。疫情已經到頂了。只不過讓美國人對川普失去了信任。其他很快會好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