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 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一套四張

“細木”組建的框架;獨立的靠背板、聯邦棍以及橋樑檔填充;或雕或鏤的口、牙條、插角、結子、短棍裝飾,輔以深邃光亮的色澤,在虛實與色彩的相互呼應與反差中,座椅的層次美凸顯,韻味豐滿,意味綿長。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 十七世紀 黃花梨南官帽椅

傳統傢俱的巔峰之作如果說“大木樑架結構”的框架式樣、榫卯接合的構造方法、清新脫俗的審美追求,造就了明式座具獨特的整體風格,那麼,精湛細緻的製作技術、富於變幻的藝術詮釋手段則實現了明椅多樣的款式和耐用、實用的品質。一把做工精良、品位上乘的座椅即是一件實用與美觀兼備、科學與藝術兼容的藝術品,凝結了能工巧匠們極高的製作工藝和文化品位。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17-18世紀,紫檀官帽椅一對

“一寸之木,一日之功。”與當今生產的批量化和機械化不同,古代傢俱的製作大多講究“慢工細活”,製作一把座椅的程序似搭建一座精巧的建築,嚴謹、嚴格。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 十七世紀 黃花梨圈椅

選取適合的材料,熟諳各部位及紋理特色,起草可行的製造圖紙,進行刨錛等必要的木工,按照已經設定的構架接合方式組裝進行打磨、隱漆、浮雕等修飾工作,每一個步驟都要經過審慎的思索、科學的研磨和反覆的推敲,以求使木材物盡其用。以隱漆這一道工序為例,將透明或半透明的漆液一點一點地滴在木料上,用舊棉絮或拇指慢慢地研磨,利用其產生的壓力和熱量使稀薄的漆液逐漸滲入木體,反覆多次後木料就產生了一種天然的色澤美。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末清初 鐵力木南官帽椅

傢俱製造行業發展到明朝時,技法已經相當成熟,木材的本質屬性也進一步得到了利用,對於木料的製作和加工精益求精,創造了令世人讚歎的“明工”體系。明代硬木椅雖然在外觀上看似簡潔,實則蘊藏著精深的製作技法。椅上的方、圓、楞、角各部位均能體現出手藝的高低優劣,高者刨磨勻稱,銜接自然,雕鏤精緻,架構穩健,能使木椅擁有溫潤的觸感和舒適的觀感。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晚明 黃花梨四出頭高靠背官帽椅

與其他明式傢俱相同,硬木椅的整體造型也是通過組合聯絡的形式來完成的,搭腦、靠背、座面、腿足、橫檔、邊框等結構部件以及劵口、牙板等裝飾部件,均是按照一定的程式和序列,以各種相應的榫卯結構結合為一個整體的,無不顯示著卓越的科學成果。在這種空間框架的組合構成中,木椅造型的獨立性和完美性也必然得到充分展現。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清早期 黃花梨玫瑰椅

中國的繪畫、書法、雕塑等傳統藝術形式都用線作為造型的主要手段,明式傢俱的製作工藝中同樣秉承了這一藝術傳統,創造性地運用線條來實現傢俱外觀的變幻、風格的延展和功能的穩定。明式木椅尤以線條的應用聞名,從搭腦到腿足,每一部分的造型和功能實現都離不開線條的運用。一方面,線條的曲直變幻造就了座椅或優雅或明快的個體風格,官帽式的搭腦,“馬蹄足”、“荷包牙”、“橋樑檔”等富於彈性和節奏的裝飾部件,皆以程式化的線形輪廓和獨特的美感而成為明椅製作中不可或缺的藝術語言。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末清初 黃花梨南圈椅

另一方面,作為幾何圖形的基本構成,線條能夠增加座椅造型的科學性,更好地體現傢俱的實用價值:明椅中各種不同的“s”型靠背曲線曾被西方科學家譽為東方最美好、最科學的“明代曲線”,在造型獨具一格之餘更具備適應人體的實用功能;各種造型線腳的運用不僅豐富了造型意韻,還增加了座椅的舒適度和穩健性。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清早期 黃花梨烏木六方扶手背椅

留白是中國傳統繪畫中重要的寫意元素,借筆墨與紙張間色彩與面積的強烈對比,構造令人意會的視覺空間。明代木椅在製作工藝中同樣藉助了這種藝術手法。“細木”組建的框架;獨立的靠背板、聯邦棍以及橋樑檔填充;或雕或鏤的劵口、牙條、插角、結子、短棍裝飾,輔以深邃光亮的色澤,在虛實與色彩的相互呼應與反差中,座椅的層次美凸顯,韻味豐滿,意味綿長。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末清初 黃花梨南官帽椅

在裝飾運用方面,明式傢俱繼承了古人崇尚自然之美的審美主張,以“少雕琢,不漆飾”為基本原則,刻意發揮硬木優良的材質、紋理及色澤之美,只將雕琢刻鏤等裝飾形式用作錦上添花或畫龍點睛之處。明式座椅造型中裝飾手法的應用多以凸顯自然和諧的整體風格為目的,充分強調“質則文身”的裝飾意境,修飾不多,但都要求精緻。著色以隱漆為主,旨在更好地顯現木料的天然質地;結子、插角、牙條等部件多作對稱式雕鏤;靠背板作為門面之處,多鑲刻精緻簡練的圖案和花紋。諸如此類含蓄內斂的修飾,完美地配合了明式木椅優雅的架構,增進了木椅造型的審美意趣。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晚明 黃花梨四出頭龍紋官帽椅成對

技術為基,藝術為核,明式硬木椅的“工巧美”正因為上述元素的完美結合而得以充分體現,座椅的加工工藝儼然如同譜寫詩文,重技法、重意境、求通暢、求美感,局於一定框架之內,卻能展示無限風采。

明代座椅巔峰之作,框架式樣、榫卯接合

明末清初 黃花梨燈掛椅

明椅,方正間暗香悠遠材色悅目,結構細緻,體態端莊,造型美觀,非優質木材不能用,非一刀一鋸不能成,做工精良的明式木椅即是融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的珍貴工藝品。它承載了士大夫時代的禮制與文明;作為藝術典藏,它積澱了文人墨客們的生活品位與文化素養。品之,如賞詩觀畫,古色古香,歷久彌新。明式椅類傢俱擁有自成體系的造型和工藝,其所創造的藝術和技術價值至今仍為世人讚歎。在倡導復古風尚的今天,明式座椅的文化和藝術內涵正期待得到更深層次的拓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