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中呂布和趙雲是否在常山之戰交手過?有何依據?

雪夜獨步111


真實的三國曆史上,呂布沒有和趙雲在常山交手過。

但他其實在常山之前是有機會和呂布交手的。

最有機會的一次就是十八路諸侯會盟,當時的趙雲是公孫瓚手下將領,也在場。

而公孫瓚彼時是遼西太守,趙雲自常山出來,也是值黃巾起義,各地方諸侯正在招兵買馬,擴充軍隊,此時的公孫瓚也頗具威名,所以趙雲就投到他的賬下,夢想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不料公孫瓚也是虛有其表,其實沒什麼本事,也沒有什麼大志向,趙雲根本沒有發揮的空間。

公孫瓚響應曹操號召,十八路諸侯會盟征討董卓時,趙雲正是內心非常空虛寂寞冷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鬥志。

所以在華雄出來阻擋十八路諸侯聯軍的時候,沒有他。如果那個時候他能勇敢的站出來,也許就沒有關羽的“溫酒斬華雄”了。

當然他是公孫瓚的手下,其時一眾諸侯除了孫堅和曹操外,都是一個腔調,保存實力,公孫瓚也在其列,所以也不會給趙雲上陣的機會。

後來呂布來了,成就了劉關張三兄弟,“三英戰呂布”,由此天下聞名。

公孫瓚在華雄出來的時候都沒有動,何況呂布這個當世第一武將,更沒有可能派趙雲上陣。

在常山,趙雲為救阿斗,在曹軍中殺透七進七出,天下為之動容的時候,可憐的呂布已經在白門樓殞命,被曹操大卸八塊了。

我是白雲山水居,歡迎大家評論轉發,謝謝閱讀。


白雲山水居


呂布和趙雲沒有交過手。

因為他們兩個沒有做過敵人。

呂布和趙雲是兩個交集極少的人,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交集。

呂布成名很早,他風光的時候,趙雲還是公孫瓚手下一個不知名的小將。

公元191年,公孫瓚派遣劉備到青州支援田楷,共同對抗袁紹的人馬。劉備趁機把趙雲給借走了。這個時候呂布還在長安。等他殺死董卓,又被西涼李淮郭汜趕出長安投奔袁紹的時候,趙雲早就不在河北了。呂布只在袁紹手下很短一段時間,天天就是打燕山的黃巾軍。沒有機會和趙雲交手。

後來呂布偷襲兗州,又被曹操打敗。無奈投靠劉備的徐州。然後又偷襲徐州。劉備聯合曹操消滅呂布。這期間,劉備與呂布連番惡鬥,廝殺不斷。可惜趙雲早已回了河北老家,不在劉備軍中。

等到趙雲再次出現在劉備身邊的時候,呂布早就已經被消滅了。

所以說,趙雲和呂布,根本沒有機會交手。


上將噯福斯


常山之戰中,公孫瓚都沒有出兵援助張燕,當時還是其部將的趙雲被其派遣到了劉備帳下,趙雲有一定幾率出現在援救孔融的戰爭中,另外的可能性是趙雲當時已經因為兄長去世向公孫瓚請辭。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袁紹在常山與張燕率領的黑山軍主力展開了激戰。

張燕率領的黑山軍一直是袁紹的心腹大敵,群聚於黃河以北各郡縣,包括常山、趙郡、中山、上黨等地。張燕兼併了許多的小股黃巾軍和其他匪眾,號稱擁眾百萬。這一股黑山軍因為實力太強,朝廷也視之為大患。但是張燕這個人又特別的機靈,在朝廷還沒下定決心圍剿他之前,就歸順了漢朝,雖然並沒有被任命為州郡牧守等實權大員,但是也名正言順的成為了黃河以北山區的管理者。

張燕的地盤主要在冀州的西北部,正因為如此,他與盤踞冀州的袁紹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雙方之間屢次發生戰爭。

袁紹勢大,張燕的實力不足以單獨抗衡,所以他採取了聯合公孫瓚共抗袁紹的辦法。

初平2年(191年),在袁紹與公孫瓚奪取冀州的時候,張燕就曾經派遣部將杜長領軍前去助戰。

初平3年(193年),冀州魏郡發生了兵變,這個魏郡緊挨著張燕的勢力範圍趙郡,所以兵變的士兵與張燕的黑山軍立刻聯合——張燕應該與魏郡的兵變關係甚大——並且佔領了鄴城,袁紹派兵圍擊,雙方在常山展開了激戰。

此戰中,剛投奔袁紹不久的呂布出戰。呂布騎著赤兔馬,與手下的大將成廉、魏越等人衝鋒陷陣,與一萬黑山軍精兵,幾千騎兵對壘,黑山軍不敵,死傷眾多,相持十幾天後終於敗給了袁紹大軍。

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曰赤兔。[一]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按理來說,公孫瓚與張燕之間是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兩年前,公孫瓚與袁紹作戰的時候,張燕毫不猶豫派軍援助,那麼,兩年後,張燕與袁紹戰於常山,公孫瓚為什麼沒有來援助?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兩方的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岌岌可危。

初平2年(191年),就在公孫瓚與袁紹一戰之後不久,青州和徐州有30萬黃巾軍想借由渤海郡與中山、常山一帶的黑山軍聯合,公孫瓚不可能任由黑山軍的勢力繼續擴大,那會形成尾大不掉之勢,因此,毫不猶豫的剿滅了這一股黃巾軍。

這樣的舉動當然會惹怒張燕,兩方的關係開始緊張。

初平二年,青、徐黃巾三十萬眾入勃海界,欲與黑山合。瓚率步騎二萬人,逆擊於東光南,大破之,斬首三萬餘級。《後漢書》

另一個原因在於此時公孫瓚自顧不暇。

俗話說得好,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即便公孫瓚剿滅了那一股黃巾軍,但是他與張燕之間的合作關係還是可以修復的,畢竟兩人最大的敵人還是袁紹。

但是這一年,公孫瓚剛好內院著火。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公孫瓚與自己的上司劉虞翻臉了,劉虞認為公孫瓚窮兵黷武,在與袁紹連年戰爭中使得百姓們流離失所,但我認為這只是藉口,主要還是因為公孫瓚勢大,劉虞已經不能節制。

劉虞派遣了10萬大軍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大破劉虞,幽州就變成了公孫瓚的地盤。

此時的趙雲,如果還在公孫瓚的帳下,那麼必然會隨之攻打劉虞。

但是我認為更大的可能是趙雲此時還在劉備帳下。

初平2年(公元191年),公孫瓚與袁紹交戰,公孫瓚派遣青州刺史田楷攻佔青州西北部,袁紹當時派了幾萬大軍與田楷爭奪青州,公孫瓚為了確保萬一,派劉備與田楷一起迎擊袁紹,此戰中還把猛將趙雲撥給了劉備。

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為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為先主主騎。《三國志·趙雲傳》

這一條記載之後,趙雲在史書中失蹤了幾年,一直到公元

按照《三國志》中的說法,此戰後,趙雲應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身在劉備帳下。這個一方面可以通過公孫瓚與劉虞一戰中的兵力部署有所推論。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公孫瓚與劉虞爭奪幽州的戰爭中,史書記載當時公孫瓚的軍隊和部曲全都放散在各地,因此戰況一度有利於劉虞。

另一方面,趙雲此時還在劉備帳下的證據來自《三國志》,史書中記載了一個細節,那就是趙雲辭行的時候,劉備抓住他的手,與他親自話別的。這是一條趙雲身在劉備營中的直接證據。

雲以兄喪,辭瓚暫歸,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別,雲辭曰:“終不背德也。”

如果此時的趙雲還沒有因為兄長去世而向公孫瓚(畢竟他名義上還是公孫瓚的部將),請辭,那麼,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被公孫瓚打敗的那一路黃巾軍的餘部攻擊北海孔融,孔融向當時的平原相劉備求援。就被派軍三千精兵援救,趙雲很可能就身在其中。

如果趙雲此時已經因為兄長去世而向公孫瓚請辭,則更是無話可說。


所以,無論如何,趙雲都不會出現在袁紹與張燕大軍交戰的常平戰場上。


閒話說歷史


呂布參加的常山之戰發生在初平四年(193年),但此戰公孫瓚並沒有參加。而趙雲此時也早就已經歸屬於劉備,就更加不可能參加這次戰爭,常山之戰趙雲和呂布交手也就無從談起了。
不過之後呂布進入徐州,呂布和趙雲可能會有一面之緣,但具體兩人有沒有見過面就無從考證了。總得來說,歷史上的呂布和趙雲基本上是沒有什麼聯繫的。


浮沉的歷史


沒有


翰墨無名一一張越


沒有三國和呂布交戰主戰埸在江蘇徐州一帶。劉備三英戰呂布時,趙雲還在薊孔融帳下,還沒入劉備集團呢。所以呂趙二人沒有交過鋒。


桃城藍天


歷史講點依據,人與之間作者想那樣寫就哪樣寫要什麼依據,


汪建忠磚廠



多神彬組合


正史不敢說沒考證,《演義》他倆沒見過面。


老夥計162720415


趙雲沒有跟呂布在常山交戰過!呂布白門樓喪命時趙雲還沒出山(公孫贊部下,並沒有詳細介紹趙雲)!史書也無詳細記載!歷史上呂布被史學家稱為三國第一猛將,雖然趙雲未和呂布交過手,但我估計趙雲能跟呂布撐300個回合問題不大,既使體力不支也能全身而退。呂布一輩子最出名的一次戰役就是在虎牢關前,他曾一個人單打劉關張三兄弟,後來他還曾一人與曹操的六名大將獨鬥,雖然這兩次都是失敗而逃。但是在三國裡的猛將能夠有這樣的戰績的人,只有呂布僅僅一人!但是劉備曾說過:天下盡知呂布厲害,殊不知趙子龍的勇猛要遠勝於呂布!長坂坡救阿斗也讓趙雲名揚天下!呂布在三國那個時代是天下無敵,如果再找個對手那應該是黃忠(不過前提是黃忠年輕),黃忠在他近五十歲時和關羽打個平手,在近六十歲時一人打跑張頜和高覽,並且陣前單挑殺死夏候敦(他是魏國五虎將之首這是三國志記載的)!但趙雲在三國上面鬱郁不得志,除了前期有大作為,中期被劉備監視著,後期不受諸葛亮重用,最後快80歲了還能力斬5將,可見實力不在呂布之下,最後善終!個人評論純手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