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觀察、當下、開悟,不止步於此生

近些年來,我逐漸懂得觀察和思考自己生活這件事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除了工作,便是娛樂,對於將來沒有打算。有人整日沉迷於專研,不知前路,卻咬牙前行。有人明瞭自己的活著目的,潛心做事,盼得是未來的成功。

這些生活方式在現實中比比皆是,他們都活在自己所設定的生活情境中,看似有人活得不錯,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有人因生存焦慮和無法滿足的慾望而感到痛苦,會因為過去和未來無法改變和達到而陷入痛苦,以及滿足於當前沒有覺知心產生的隱形痛苦。如何解決這些痛苦,讓自己能夠過得更快樂,正是埃克哈特·託利所寫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重要核心內容。

書評|《當下的力量》:觀察、當下、開悟,不止步於此生

埃克哈特·託利在29歲那年,因一場意外經歷改變了他對自己生活的看法,用七年的時間去解釋、整合和深化這種變化,當時所著的這本書被心靈學家張德芬看了簡易版後,深受啟發,不僅為書做翻譯,還幫助宣傳,許多讀者看後獲得了一種新的轉變。

當我第二次重讀《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時,我才理解了埃克哈特·託利所想要表達的東西,看似簡單易懂的獲知卻蘊含了極大的對自我、對生活的深刻領悟,極少人能夠如此去思考和觀察,所以造成大多數人活在痛苦之中。而這次我想通過自己對《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講述幫助到你重新看待這場人生。

書評|《當下的力量》:觀察、當下、開悟,不止步於此生

知曉痛苦,擁有意識,成為觀察者


你知道痛苦的真正分類嗎?用《當下的力量》中埃克哈特·託利的話來解釋,“現在產生的痛苦,以及過去產生的但現在仍遺留在你的思維和身體內的痛苦。” 那麼痛苦的具體內容又是什麼呢?用佛家的話來解釋,“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可是大多數人能感受到這份痛苦,知曉它是為何產生,卻不知它的真正創造者其實是我們的大腦。是大腦讓我們去憂慮過去,擔心將來,以及從外界感受和得到的痛苦施加在我們的思維裡,而誤以為這是我們自己所產生的。

在《當下的力量》中埃克哈特·託利提到人其實是有兩個“我”,一個是真實的我,一個是虛假的我,前者是本體,後者是思維,也就是虛假的自我,也可以稱為“小我”。

你也許會疑惑,為什麼將思維稱為虛假的自我?因為人們總是認為自己的思考過程、情緒、反應、慾望和好惡都是因為個體本身所呈現的,可是你仔細想一想,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過去積累至今而形成的,又或者這是你投射到未來的想象,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你的思維反饋給你的內容,也是人無意識的狀態。

當然,首先要承認思維的重要性,因為它是幫助我們生存的重要道具,幫助我們收集、整理、儲存、分析信息以及攻擊、防範其他思維,但意識的存在其實並不需要思維。比如當你受到別人的不公平對待,你的情緒會先一步思維所產生,並且有可能一直延續到某個時刻才停止,這個過程中你可能已經被思維控制,也就是你會思考怎麼發洩和反擊,讓你以為這是真實的自己,而忘記去觀察這個情緒產生的意識,這就是無意識中思維的表現。也是產生某種形式的痛苦的根源。

而真實的我又應該是怎麼樣的呢?你會去感受到它,但不會受它的控制,並學著觀察它,識別它真實的目的,這是幫助你減少痛苦的重要途徑。

在《當下的力量》中有句話,“痛苦只能以痛苦為食,它不能享用歡樂。”當你沒有意識到痛苦是來自外界強加在你的思維世界,與你本身無關時,你最終還是會回到錯覺和某種形式的痛苦之上。也就是書中常說的“源於對現狀某種形式的不接受、某種形式的無意識抗拒。”而前面讓你們去識別自己的意識,也就是識別自己現在內心的抗拒。

當我們開始學會察覺內心的情緒,學會做一個觀察者時,我們才能看見自己本身,而不是思維所營造出的那個意象。就像托比亞斯·艾特金斯所說“只有當你不再扮演無助的受害者角色的時候,才能夠開始拿回生活的掌控權。”(選自《我並不孤獨》)儘管所描述的背景不同,但我覺得放在這裡可以解釋為丟開外界對自己的影響,迴歸到真我這上面去理解,有異曲同工之妙 。

書評|《當下的力量》:觀察、當下、開悟,不止步於此生

鐘錶時間,學會接受,成為當下者


許多人對於時間存在混淆感。人們認為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不可否定,但人們常常會將“心理時間”去看待實際生活,這樣的做法時常會令人痛苦,但這與前面所提到的痛苦有不同,前文是情緒上的感知,這裡是因為帶著過去承受的傷痛持續性、強迫性地延伸到現在甚至未來,主觀上已經摒棄了當下的重要性。

什麼叫做鐘錶時間呢?就是利用時間處理實際事物,並且能夠立即回到現實生活,它是汲取了過去積累的經驗,在預測中完成的實際行動。而心理時間就是人們對過去的無法抽離或未來的錯誤期待中,這兩種行為都是無意識將小我放出來,並由思維投放在你腦海中,讓你誤以為可以或者不能獲得解脫。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到為什麼有些人重複沉溺於過去,或者是以為未來就可以得到救贖,他們都錯誤的把希望寄放在了不切實際的某處或是不願意使自己認清現實,這本身就是一種拒絕性行為,自然收穫的永遠是痛苦。

比如,你過去犯了錯,你將這種自我悔恨延續到現在,無法正確看待此刻的你自己,這便是心理時間的表現。如果你吸取教訓採取實際行動去改變自己便是正視當下,也就是鐘錶時間的呈現,也是正確的做法。

在《當下的力量》這本書中埃克哈特·託利寫道,“在時間中沒有救贖。你無法在未來被釋放,當下時刻才是你獲取自由的關鍵,所以你只有在當下才能解脫。

我覺得當下的力量就是忠於此刻的自己,此刻容納了你本身的閱歷、思考、做事方式、內心的信仰的自己,去同時感受思維和情緒兩個層面的發生,符合你真實內心而做出的行動,你會發現無論此刻你做了什麼,你內心都會帶著喜悅與平靜。

但是我們要知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需要為身份形式所服務,簡單來講就是衣食住行,所以當我們處在這樣的生活情境時,我們會面對許多“此時此地”令你無法忍受並且非常使你不開心的問題,書中提到你有三種選擇,“從這種狀況中離開,改變它,或者完全接受它。如果你想對你的生命負責任的話,你必須選擇其中的一個,同時必須現在就做出選擇。”

就比如你為了生存只找到你不喜歡的工作時,在此刻你只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儘管你思維上是抗拒的,但你自己明白這是此刻必須完成的事,於是你放下了心中的消極情緒,很好的完成工作,養活了自己。這雖然看似是受到委屈,但你並沒有服從思維發出的指令,這是切實行走在當下的一種行為體現。

另一種就是再次放棄這個工作,不強求自己去幹不喜歡的事,不與內在想法衝突,相對的就沒有了抗拒,有意識地忠於自己。儘管這種做法看似很傻,但你要知道“每個人都在這樣做的事實並不能說明它就是合理的”。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導演李安,他曾說起自己窩在家裡六年卻沒有出去工作的原因,是覺得要做導演必須持續寫劇本,如果到處打工,以後就會很難再往導演這條路上走。這樣的忍耐力是常人所不及的,但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是:對自己現在所做的事有清晰認知,完全能夠接受現在所擁有的東西,並能有勇氣承擔當下的後果,這便是那個活在當下的人。

書評|《當下的力量》:觀察、當下、開悟,不止步於此生

兩種形式,一個終點,成為開悟者

在《當下的力量》第六、七章中埃克哈特·託利提到“未顯化狀態”這個話題。他說人應該意識到身體形式和內在形式的存在,而內在形式即內在身體,它的最深處便是不顯化狀態。

所謂的身體形式即是身體的基本功能與動物相似的存在方式——歡樂,痛苦,呼吸,喝水,排便,睡覺,尋找配偶和生育的動力,生和死。但儘管身體形式受限於生老病死,但這並不是真正的你,你的本質是超越生和死。這就是所謂的內在形式。並且內在形式是無時間性的。

每一個生命形式都會走到死亡的終點,但是這個過程中內在身體的獲取卻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你看過慶山的《夏摩山谷》,你就能夠更深刻的感受到這句話的涵義。儘管這個世界廣闊無邊,浩瀚無垠,但是我們意識中在前行時所獲取的生命能量卻不會因為時間而消散。

就像書中所說的,“你不再是這個陌生宇宙中一個無意義的小碎片——短暫地在生與死之間徘徊,淺嘗歡樂之後隨即遭受痛苦,最後還要面對最終的幻滅。在外在的形式下面,你是與一些非常廣大、非常浩瀚、非常神聖的東西相聯繫的。”我們的內在身體是無法具體表現,但它就是存在於這個世界,可以說它是意識,生命,本體,沒有人能夠否定它。

想起書中一句話,“時間一點兒也不珍貴,因為它僅僅是一種幻象。”時間的珍貴是對於我們短暫而無常的肉身來講,但當你在沉浸於此時做的事時,時間便是個虛幻的東西,而你做的事才是你價值的體現。

可是如何才能使得我們的內在身體獲得更多意識的成長?書中說到大多數無意識的人需要遭受磨難才能覺醒,並不單指身體的受難,重要的是意識方面的碰撞和衝擊,因為世界只是你的內在反映。並且此刻你的身份——觀察者和當下者需要同時存在,你才可能進階到開悟者。

也許你會想到那些遭受疾病,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方面的人該如何去使自己得到開悟?書中寫道,“允許痛苦迫使你進入當下時刻,進入強烈的意識臨在狀態,利用它來開悟。”也就是接受它本身的存在。比如某種失去或疾病,不去認為生活愧對你,也不要責備自己,而是讓自己看見此刻,允許情緒的流動,但卻要意識到這與你本質生命無關,你仍然是一個完整的人。

我們生活的越久,越能意識到生活的千面性,而通過埃克哈特·託利所寫的《當下的力量》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身體這個容器卻並不會因為豐富的獲知得到永生,但死亡並不是終止,人類反覆在歷史中離開又迴歸,於是區別是,人如何去對待此刻,對待這場生命。最終獲取開悟的能力,是為了合乎人的本性,而不是單純的活著。

——完——

Ps:書中有講愛情關係方面的內容,我覺得可以單獨整合成另一篇文章,所以在這裡就未提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來看或等待我寫出的文章,另外在寫作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作者後面文章中所表達的內容與慶山的《夏摩山谷》竟然有許多相似的表述,於是在最後一段的啟發是我借鑑了慶山的表述(《夏摩山谷》124頁),如有侵權即刪。

作者簡介:瘋華絕代的四喜,寫作者,閱書寫感悟,希望所寫內容幫助人成長,給人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