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你多久没有认真读书了?为什么?

冬眠的豆土


庄子说,多读书以养胆。

蒙台居说,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

鲁迅说,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古往今来的贤达们都是爱读书会读书的,是书籍滋养了他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学识,提升了他们的人格魅力,其思想也流传千古,泽被今人。


牛角挂书


学生时代,敬爱的老师们总会意味深长地告诫我们多读书,可年少轻狂,哪里听得进这般空洞的话语,哪里能体味到读书的重要性,常常是逼不得已而读之。后来有了电视,再后来有了网络,现在又有了智能手机,科技发展如此迅猛而多姿多彩,让朴素的书籍很难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离书籍越来越远了。直到毕业后,我们迈出熟悉校园,开始参与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内心充满了对物质条件的渴求,却将滋养精神与灵魂的书籍视为鸡肋了。悲哉!


看书开小差


我的确很长时间没有读过书了。我有个书架,架上有《红楼梦》、《三国演义》和《史记》之类的经典,也有《克雷洛夫寓言》与《瓦尔登湖》之类的外国文学精华,还有一大本《鲁迅全集》,这些都是曾经的最爱。但于现在呢,他们都紧紧地挤在书架上,身上落着一层薄灰。其实,我只要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他们,只是再难有时间有心思有闲情逸致来阅读他们,来与他们交流了。


架上书尘

这次因为疫情,我们一家滞留在了孩子姥姥家。居家隔离期间,我们哪儿也去不了,看电视吧,电视机中途罢工了,手机开流量吧,花销又大。百无聊赖之际,我竟然在房子的角落里寻着一本《城南旧事》,细细品读之,好像自己又回到当年那些与书香相伴的日子里了。


一笑老庄屈李


心飘了,浮躁了,因为外面的世界让内心不再是那么纯净了。所以看不进书了。 看书阅读是一件静心的事情,浮躁的状态下是看不进去的。



嘉怡的5的平静


基本上每天都在认真读书,感觉收货蛮大的,如果你也想读书,可以买个电纸书,可能会好一点,会强迫自己看书


成公王者


中师毕业后参加工作玩过2年,没有好好读书。原因两点:1.90年代的中师不好考,一个县就80人左右,而考上就可以脱离农村了,所以考中师竞争大。农村的艰辛我是体验深刻,为了跳出"农门\

异域同月


毕业后,十年,我是几乎每天都读书,每年都保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总之学习求知欲更加强烈。

这样子数年下来也学了不少东西,对心理学、教育、茶学、佛学、写作、旅游、管理、中医、营养、时政新闻、国学经典等都保持着涉猎、关注和研学,也考了其中好几个领域的证书。目前也专注于其中的几个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如教育、写作、茶叶等。未来,也会不断学习新的学科知识,比较深入专业的那种。

所以,个人的经验和心得就是,大学毕业后,不仅不能放弃学习,而且是从新学习的开始,要大量地学,“拼命”地学,狂热地学。

因为:知识总是不怕多,技能不怕多,在这个多元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就怕平庸,就怕单一。就怕安逸,就怕我还是原来的我。


老A教育a


一直在认真读书,从小有一个读书的习惯,不读书睡不着觉。


你越反抗我就越强壮


不间断地陆陆续续地一直都有认真读书

因为经常有想要弄明白的东西

想弄明白就要去找答案就得读书

想快点弄懂当然就要认真读书

当然找别人请教更快捷方便

但我不太喜欢麻烦别人

自己能解决的都尽量自己来

所以就一直都有认真读书


十五oO


你有多久没认真读一本书了?

这是今天刚打开手机就看到的一个问题。

看到以后,心里突然空虚了一下。可能就是习惯于找借口,顺口就会提及其他事情来掩盖自己。

“因为我忙啊,做了其他事情。”

“一天不读书,又不会落下多少。反正我前几天读了”

“身边也没有多少人在读书嘛。”

几个简单的理由就顺势会把堕落的自己下压下去。

人生应该圆满,应该多彩,我们也有疑惑,凭什么我们就要有那么多的应该。

如果人生只能做正确的事情,那多没意思,所以,我们选择了肆无忌惮的放肆。

放肆的那一刻真的很爽。

可是,长久的放肆呢?

带来的是无力、匮乏以及懊恼。

所以,我们可能才能对这句话深有共鸣。

“蹦迪、喝酒、抽烟、熬夜、纹身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东西,其实一点都不酷。最酷的是读书、做饭、旅游以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做的事情。”

因为前者是一时的放肆,后者是持续性的增长。

可是,谁有不是受尽了生活的苦呢?

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2

复联4的上映,朋友圈、微博都炸开了锅,大家都在各种地方各种姿态,说着:再无复联,再无漫威。


然而,事实上,有的人剧中并不认识几个超级英雄,为了喧嚣而喧嚣,为了落泪而落泪。

可是,多少人还是乐此不疲。

毕竟大家的自我欺骗的能力不是一般的强。

人流涌向的一边总是正确的方向,可是问题是,人流走向的是你要去的地方吗?

懒得思考、懒得去理解,懒得去辨别真伪。

巴黎圣母院大火,多少艺术作品、建筑文物毁为一旦,阿莫西林却问世了。不仅感慨: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也失去了他挚爱的钟楼,更失去了自己的名字。

大家齐聚一堂、大呼小叫:今夜我们都是阿莫西林!

“阿司匹林躲在一边瑟瑟发抖。“

真的很幽默。

3

读书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只是一个能帮助我们看到更大世界的过程。

有个人这样看待读书,说的很纯粹,他说:

小时候读书大多是为了虚荣而读,为了得到大人的夸奖说“呦小小年纪都读过《傲慢与偏见》啦”。

后来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才明白读书是应为自己而读,为真理而读。

书里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多少有不同,常常喜欢去让双方互相印证,能够互证存在的时候我特别开心。

最后我觉得,读不读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不管通过阅读也好,历练也罢,去成长自己,明白自己是谁,明白世界的运行逻辑,明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当然啦,读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比自己爬要看得更远一些。

其实大家都明白,读书带来的益处是什么。

但是,难以克制的就是惰性。

早上起床还是要等到闹钟提醒到最后一分钟,早饭还是为了赶时间就放弃了,休闲时间就想躺在床上看手机,看了什么都不记得,只记得很快一天天又过去,还是没有多大的成就。

晚上一个人在深夜里深思,在夜里反省,那么今天还是没有令自己满意一些些。

于是,熬夜失眠又占据了时间,难道我们能够成长的就只剩下年纪了吗?

这不是我们任何一个人想要的,因为我们还很年轻,一切都不该仅是如此。

身边的辞职报告一封封的出现,哪个年轻人又不是一边失落,一边又奋起向上。

与其心浮气躁的等待,不如静静的读一本书。

你是不是也好久没有打开一本书了,没有认认真真去遇见一个新的世界。


湘西苗族小龙哥


仔细想想,毕业后的我没有在好好读过书。

原地踏步的生活,让我感到焦躁和不安。

直到去年,开始在樊登读书听书。

听到樊登老师说,

“一个人一直没有变化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

大多数人可能觉得没有变化不退部没什么不好。

可我却觉得自己真的是原地踏步太久了,

困在固定的圈子,困在固定的思维。

一眼看到老的生活,太可怕了。

果断的参加了读书训练营,开始培养读书习惯

开始搭建底层思维,开始努力改变

每天进步1%,一年进步37倍。

但是还要避开一个误区,不能只讲究精神层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自己的价值提升了,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多读书读好书,书是解决大多数问题的途径。

但避免只看畅销书,心灵鸡汤。多看工具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养成读书习惯,💪



筱惠慧


一直没有认真看过书,太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