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方都提倡文明祭祀,那么传统留下来的烧纸钱是不是也要杜绝?

勿己


文明祭祀最近几年一直在提,但是今年最厉害,各小区也在宣传,主要也是受疫情影响!以前清明,一家人除了扫墓还要聚餐,特殊时期总不能只规定不要聚了吧,所以为了减少消防哥哥的负担,还是文明祭祀-别烧纸了,根据唯物主义理论,本来也是活着的人瞎闹!

1.火葬!原来我们村我们县城都是土葬,用大棺材!我小的时候,经常去一个大奶奶家玩儿,她家院子过道摆着一口大棺材,说是为自己准备的,要亲自选好,我们来来去去的,看到就害怕,总觉得阴森森的。几年前,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们这里强制火葬,开始人们还不习惯,所以在骨灰盒外再套一大棺材!去年我一大伯去世,才知道原来无论你多富有,现在都是火葬,放在一块儿很小的水泥坑里!以后人们祭祀是不是会越来越没有感觉!

2.聚会!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我们国家会在清明放一天假,但是可爱善解人意的公司单位,会拼凑三天假期,为了什么?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都有亲人,都想回家去聚会去认祖。其实我们这么做是几千年的心理认同感,从来没有人认为它不科学就需要剔除!文化不需要理性思维。就比如士为知己者死这个事儿吧,传唱吧,美吧。无所不知的现代人可能会想了,你傻吧?我有能力他才会看上我,我凭什么为他犯的错误搭上自己性命!

3.祭祀!古人认为战争和祭祀是最重要的两件事。无论是国家还是大家族都会有祠堂供奉祖先牌位,好事坏事儿都去说说。希望得到先辈的庇佑或指点!它们的存在其实就是神,一个存在我们心里神。我们学西方送把鲜花就是文明祭祀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就是不文明了!烧纸污染空气,纸张又是树木作的,我国绿化率不高,这些都不利于环境保护治理!但我先辈也不是贺兰大人只吃鲜花就能行!他们当然需要换新衣服,需要多多的钱💰,你没有死过,你怎么知道他们不需要?

4.改革还是抛弃?最终呢,这些都会改变的!虽然我们这些古董级别的老家伙们多么不情愿!没有烧纸,没有土葬,没有大家庭聚会!





野人可乐


野狐试答

传统的许多东西,该继承的要继承,该抛弃的要抛弃,与时俱进。

祭祀先祖,不忘先人是中华民族的好传统。通过祭祀,我们回顾历史,有用于现实,有利于未来。但祭祀中一些具体的礼仪已不符合现代社会生活,该抛弃的要抛弃,祭祀中的烧纸有引起火灾的隐患,对环境也有污染,应该杜绝。

传统的东西,要根绝是很困难的,要一方面大力宣传,一方面加强管理,假以时日慢慢会根绝的。


野狐习禅


祭祀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烧纸钱等行为是古代传下来的习俗,也是一种文化象征,如果有一天连这些都变没了,只是用两把花就打发了,总感觉缺点仪式感和文化氛围,我认为可以不用强制要求怎么做,由自己去做选择!


憨憨集团之一代雕王


我觉得不能杜绝,这不是谜信,是一种后辈对先人的一种怀念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承。


春花丝雨7


不能杜绝,祭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要继续传承给我们的后代!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吧!


用户3149634777174


大城市祖坟都要移走建房子,13年前我差点就买了“百城世家”的房子,后来改为“馨怡园”。很多老人都说,要是你买了,那就是睡在墓地里。现在我家买在墓地前,就像是守墓人了。

其实不提倡就不提倡,那都是形式上祭祀先祖的活动,孝敬祖先的,提倡文明祭祀有那份心思就行!



燕子归巢作家


这是两个问题


茶掌柜创始人


清祭祀烧纸是我国传统的上坟的风俗,一般在各个地方都有这种传统祭祀的习俗,而且一直延续到现在,似乎是对过去人的一种物质上的寄托,愿意给去世的先人送上一些纸钱,好像在人间一样花钱买东西。但是“只见过活人受罪,没见过死人享福”,事实上哪有怎么回事?人死了白了,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逃脱不了这一点。

对于在平原地带上坟烧纸是可以的,毕竟平原地带没有多少森林,一般都是农田,当然对于大草原尽量不要采取这种方式。尤其是对山区上坟的人而言,一定要在上坟之前注意火灾发生的情况,因为在山区里为了节省农田一般把坟墓埋在山脚下和山上,但山上的树木比较多,尤其清明节前后天干物燥,起风的日子特别多。俗话说“清明前后刮鬼风”就是这个道理,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差不多要有半个月的时间在刮风,但下雨非常少。所以对于山区方面禁止上坟烧纸,是可以理解的,这对于传统的文明没有什么冲突只是预防意外的发生,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别再重演凉山火灾的悲剧。

其实,上坟烧纸并不是什么文明不文明的事,只是一个传统文化的习俗,也是一个心灵的寄托,只是从老祖宗传下来的这种方式,目前还没有发现新的方式来替代上坟烧纸更能代表后人的悲哀。如果改用鲜花的话也是可以,毕竟现在城里人都采用这种方式显得非常文明,其实费用也是很高的,毕竟在农村去买鲜花也非常难找。毕竟一束鲜花需要十几块钱甚至几十块钱,而农民买一叠烧纸也就几毛钱,而且还方便携带。

但禁止上坟烧纸并不等于专家所说的是因为环境的污染,其实上坟烧纸污染是非常小的,别什么都扣污染的帽子,要正确的引导人们上坟烧纸的传统的习惯,要因人因地而异,适当引导避开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时间久了人们也就接受了。其实现在好多地方已经推行,在公墓前建立一个集中烧纸的地方,也就像寺庙里烧香的地方一样,这就属于正确的引导,而且也避免了,因为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等事故。

总之,祭祀禁止燃烧纸,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禁止,要根据各个地方不同的风俗习惯来正确的引导,确实需要禁止上坟烧纸的区域,比如说山区有什么大片树林地带是可以禁止烧纸的,防止引发火灾造成悲剧。但对于一些平原地区,或者比较安全的地区如果想禁止上坟烧纸的这种现象,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引导,让人们意识到这种上坟烧纸的缺点不足。清明节文明上坟并不只是用鲜花,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说插柳条,插松树枝,或者是植树,或者是在坟上添新土等等


大道存于心


  祭祀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俗中的重要部分,是表达人们对于逝者以及先人的思念与尊重,河南新郑从2005年开始,便每年都举行拜祖大典,这也是规模最为隆重的祭祀仪式了,这与所谓迷信绝不能划上等号。

  祭祀的仪式中就有洒纸钱、烧纸钱。其实对于普通百姓的民间祭祀而言,烧纸钱只是将繁琐的祭祀仪式简单化、民间化而已。

  关于烧纸钱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则与蔡伦有纸,毕竟蔡伦造纸,使纸成为普通百姓应用之物,才有可能出现烧纸的习俗。

  传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纸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广为流传,也因此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蔡伦的哥哥嫂子十分羡慕,于是便向蔡伦学习造纸术。但夫妻二心不诚、学不精,功夫不到家,做出的纸品质低劣,无人问津,堆了一屋子,夫妻俩非常着急。

  看着一屋的纸,两人心生一计,丈夫当着街里邻居的面扶着棺材大哭,说妻子昨晚暴毙而死。一边哭诉,一边烧纸,结果棺材传出了动静,妻子从棺材中坐了起来。

  妻子便对邻里说,她已经到了阴间,阎王让她做苦力推磨,结果丈夫烧了好多纸钱,她不仅雇了小鬼推磨,而且贿赂了阎王,便放她重返阳界。

  大家一听纸钱在冥界能当钱使,于是争相购买这种劣质纸张,为过世的祖先亲人烧纸钱,这一习俗也就流传至今。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一种习俗。

  现在,人们对于烧纸也有了新的认识,因为烧纸大多在野外,特别是清明时节,草木初荣,烧纸确实可能会带来火灾等问题。

  但,笔者认为,对于移风易俗更多的应该是引导,以红白喜事为例,过生日由吃面变成了吃蛋糕,结婚由红袄变成了穿婚纱;同样的,烧纸是否可以变成其它的形式?需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杜绝。

  


梧桐凤声清


祭祀是一种传统文化和对故去亲人的怀念方式,是一种心理安慰和敬仰的表达,在传统观念里,后辈对前人的纪念要用烧纸钱的方式表达,以慰在天之灵保佑后代安康的祈福愿望,近几年许多农村提倡文明祭祀,不少纸钱不信迷信,换做更加环保的材料在坟头插花以表心意的做法我认为是值得提倡的,既能环保安全,避免火灾,又能更加健康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怀念,是一种可持续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