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就是有这样一个现象:看育儿书的都是妈妈,很少有爸爸会主动地去做这件事。即使有爸爸看过,爸爸看过的育儿资料很可能都是出自妈妈的“特别交代”,爸爸们要是扫了两眼,妈妈们就算可喜可贺了,但最后的收效也大多数不置可否。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特别指出:这里强调的“育儿书”泛指的是通过看书、看视频、看到一些电视电影、或者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对育儿有帮助的学习和反思。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看育儿书的总是妈妈?爸爸们都去哪儿了?

大多数妈妈是敏感型动物,从宝宝在肚子里时的“心灵感应”,到哺乳期时,一听到孩子哭就会有生理上的反应,再到为孩子各种操心、事无巨细,妈妈总是第一个能感知到宝宝喜怒哀乐的人。而爸爸呢?在育儿这件事情上他们大多数是怎样的呢?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 1、“绝对权威”类型:这类爸爸教育孩子的时候最会用的一招就是“命令”。他们脑海中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让孩子从小懂规矩。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先告诉你:你这样×××是不对的,你要×××才是对的。然后,因为驯服不了始终无法接受“正确指令”的“神兽”,要么无可奈何,没办法了,撂担子走开;要么动手打“神兽”。有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好爸爸坏爸爸》,它的歌词是这样的:我有一个好爸爸。做起饭来锵铛铛(锵铛铛);洗起衣服嚓嚓嚓(嚓嚓嚓);高兴起来哈哈哈(哈哈哈);打起屁股啪啪(啪啪啪啪);嗯,真是稀里哗啦……这首上一年代的儿童歌曲,是很多上个年代的爸爸写照。这个年代的爸爸,做不做饭,洗不洗衣服都不一定,但是“啪啪啪”的爸爸依然很多,甚至不用举例,身边随便拎出来一个就可能是。

不错,父母的确需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定的权威,但打孩子这件事情真的是不可取的。孩子越小,家长越要权威些。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 。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在《可怕的两岁》一书中曾说:“这一年(两岁)是最为重要的一年,是在亲子关系中设定管教先例的阶段。这一季被称为权威季”。权威并不是代表可以打孩子,而是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和挫折耐受力,让孩子相信他的世界由你主宰。当孩子越来越大,孩子与父母间又会过渡到朋友式的阶段,但父母依然有引导和教育的义务。心理学家、教育家李玫瑾曾说:“孩子小,你打TA,不公平;等孩子长大了,再打,你也不一定打得过。”

如是。

  • 2.“只坐不陪” 类型:有多少爸爸是这样的:拿着个手机,坐在孩子旁边,孩子“有求”,他呼应两声就好,这就算是“陪伴” 了。有些爸爸好些,可以陪孩子玩一会,但好事坚持不过“十五分钟”,爸爸的注意力还是会回到“手机” 。

同样是爸爸,生养了四个特别出色的儿女,特别了不起的黑幼龙先生在他的《慢养》课程里曾着重提到:“工作再忙,回家后总能挤出15分钟,这15分钟内你需要专注的和孩子在一起,倾听TA说的话和问你的问题,和TA一起讨论 ,这样,也好过在家里的长时间“无效”陪伴。比如:在家里,你总是做你自己的事,然后把他丢一边,让他自己玩自己的,他问你问题,你也都不回,或者敷衍他。这叫做用“质”弥补“量” 的不够看似忙碌的爸爸们,你们懂了吗?看妈妈们嫌弃的眼神!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 3.“亲亲抱抱就是爱” 类型:看似很爱孩子,喜欢和孩子亲昵。但是又不顾孩子的反应。胡子扎到孩子了,不知道!抱太紧,孩子不舒服,不知道!孩子大了,特别是女孩子,爸爸亲吻女儿是要经过允许的,不知道!

“不懂边界力的爸爸!你们一点都不懂我们女人的感受!”

  • 4.“任务完成,没办法再多” 类型: 下班回家,吃饭,休息,和妈妈一起帮宝宝洗个澡就完事儿了的爸爸也是不胜枚举。让他哄睡会儿孩子吧,一上去,孩子就哭,他就两手一摊,不是我的错,但是“我没办法,还是你来吧” .不用想象,这时候的妈妈有多无奈,此处省略千字可能争吵的描述……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 5. “樊登、黄磊式好爸爸” 类型:提到樊登、和黄磊,尤其是听说特别爱妻的黄磊老师,有多少妈妈们一边心花怒放,一边感叹这是别人家“老公”!

说起樊登,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是著名《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主讲人。但说起育儿,他绝对是绝大部分不看不学“育儿书”的优秀“反例”。他在孩子出生前都开始关注育儿书,几乎看遍了世面上所有买得到的育儿书,最后他教育出来的孩子都成了他讲书的案例,最后的最后他凭借“书”,建立了他的“黄金屋”。

当然,并不是希冀所有的爸爸都能读万卷书,我们希冀的是,在育儿这条道路上我们能一起反思、一起总结。用温柔、耐心,用我们的爱共同养育好我们的孩子。

为什么那些自以为是的爸爸们从来不看“育儿书”?

再说黄磊,当我们关注育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关注黄磊先生了。他不仅尊重孩子、教女有方,还是疼爱妻子的典范。在此不再叙述,别人的花前月下,良辰美景就留给别人吧。我们知道他们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就够了。

克鲁普斯卡娅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言传身教前,务必夫妻恩爱。

文章的最后,我还是要庆幸,不靠谱老公有千千万万种,但还好,像樊登、黄磊这样的,虽然他们是别人家的老公,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的!所以,请我们的爸爸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妈妈们!要是对自以为是的爸爸们吐槽不够,嘿嘿,可以在评论里继续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